![]()
有人說何云昌是“瘋子”,他的行為總讓人難以理解。
為了表達心意,他躺上手術臺取下自己的肋骨,做成項鏈送給身邊重要的人。
更早之前,他還曾讓別人把自己澆筑在水泥里。
他說這些都是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用身體來傳遞想表達的東西。
![]()
可這樣的方式始終充滿爭議,有人覺得震撼,有人直言是嘩眾取寵。
他到底是在用生命踐行藝術,還是真的在博眼球?
被罵“瘋子”的藝術家
在北京藝術圈,何云昌總跟“瘋狂”掛鉤。
有人說他是拿命搞藝術的怪人:2008年取自己肋骨做項鏈,2003年把手封進水泥24小時,1999年倒懸河邊用刀劃水,這些像天方夜譚的事,他做了幾十年。
![]()
面對“博眼球”的質疑,他只說:“肉身寶貴,但心里的想法更重要。”
今天就聊聊這位1967年生于昆明的藝術家,到底在“折騰”什么。
![]()
何云昌的藝術天賦早有顯露,幼兒園畫的小人兒就被夸“有靈氣”。
后來他考上云南藝術學院油畫專業(yè),畢業(yè)后進當地文化館當文藝類公務員,工作穩(wěn)定體面,是旁人眼里的“好前程”。
信息來源:行為藝術家何云昌:做作品的底線就是把自己弄個半死
![]()
可這份人人羨慕的工作,他干了沒幾年就辭了。
1994年,30歲的他收拾行李離開單位,不顧旁人“別沖動”的勸說,只說:“重復的日子會憋死心里的藝術。”
辭職后他迷茫了一陣,1998年創(chuàng)作《預約明天》:渾身涂泥,抱著沒聯網的電話撥號。
沒人接也沒意義,卻讓他想通了:“藝術不用非要有用,能表達心里的勁兒就行。”
![]()
自此,他正式踏上行為藝術之路。
1999年是何云昌藝術風格的轉折點。
這年他在昆明過得壓抑,目睹一場自殺事件后,想做件“給黑暗帶光”的作品,于是有了《金色陽光》。
表演時,他被吊在監(jiān)獄高墻外,渾身涂金色油漆,攥著鏡子把陽光往墻角黑暗處反射。
![]()
陽光烈得讓油漆滲進皮膚,他回憶“又燙又疼”,卻沒松勁。
有人說這像“當代普羅米修斯”,他只記得:“陽光照進角落時,所有苦都值了。”
同一年,他做《與水對話》:吊車把他倒懸河邊,手握刀在水面劃。
![]()
手臂被刀刃磨出血,他卻越劃越用力,后來坦言:“人跟命運較勁,就像用刀劈河,明知難還想試。”這句話成了他很多作品的注腳。
2001年的《摔跤:1和100》更直接。他花時間跟100人依次摔跤,輸82場、贏18場,賽前還給對手錢讓其全力摔。
他說:“不是贏別人,是跟自己的放棄念頭較勁。”賽后他養(yǎng)了好幾個月傷,卻笑稱“心里的憋悶總算摔出去了”。
![]()
肋骨項鏈與水泥封身
《一根肋骨》是何云昌最受爭議的作品,從構思到完成花了5年。
2003年他就想取自己肋骨做藝術,跟醫(yī)院溝通三年多,終于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日),躺在昆明亞當醫(yī)院手術臺上。
術前體檢顯示他身體健康,醫(yī)生本建議取短肋骨,最終選了左側第八根,截下25厘米(巧合的是“8”在中國象征吉祥)。
![]()
局部麻醉下,他聽見醫(yī)療器械聲卻沒皺眉,后來回憶:“這根骨頭長了幾十年,換個方式‘活’挺好。”
2009年,這根肋骨包上400多克黃金,做成叫《夜光》的項鏈,造型參考戰(zhàn)國飾物,兩頭是龍頭銜肋骨。
信息來源:何云昌,身體如煙,燃燒即表達
他帶著項鏈和母親、幾位親近女性朋友拍照,被問是否送女友,他認真說:“送給生命里重要的人,這是我最實在的東西。”
作品一出罵聲一片:“為藝術不愛惜身體,就是瘋子!”
他在2009年6月4日的采訪里平靜回應:“每個人都有渴望,有時比現實更有力量,我只是用藝術表達出來。”
![]()
《抱柱之信》,24小時的承諾
比取肋骨更早的“瘋狂”,是2003年的《抱柱之信》。
靈感來自《莊子》里尾生抱柱而死的典故——尾生為守約定,抱橋柱被洪水淹死。
何云昌當時想:“現代社會,‘誠信’還有這么重的分量嗎?我想試試。”
![]()
表演當天,他左手伸進水泥柱預留空間,工人當場澆筑水泥。
接下來24小時,手被封死,他只能站在原地吃喝拉撒。
路人圍觀,有人笑他“腦子有病”,有人拍照,也有人嘆氣“太拼了”。
![]()
水泥凝固時,他手臂越來越麻,回憶“最難受的是想動卻動不了的無力感,心里慌”,卻沒喊停。
24小時后水泥被敲開,他的手腫得像饅頭,好幾天沒法動。
信息來源:何云昌 做作品的線就是把自己弄個半死
![]()
他說:“尾生守對別人的約定,我守對自己的承諾,決定做就必須做完。”
后來有評論說,這作品把“誠信”從抽象成語變成了能感受的“疼痛”。
2004年,他又做《鑄》:把自己整個澆鑄進水泥空間24小時。
![]()
黑暗中,水泥凝固收縮,他能聽清心跳,后來坦言:“人被束縛時,心里的想法反而更清楚。”
鏡頭外的何云昌,跟“藝術家”光環(huán)不沾邊。他沒房沒車,常年租北京老胡同的小房子,家具簡單。
經濟拮據時連顏料錢都沒有,只能省吃儉用。被問“這么苦值得嗎”,他指著墻上作品照片笑:“這些是我活著的證據,比房和車值錢。”
2002年他寫過短文《成年人的童話》,講昆明下崗工程師的故事。
實則寫自己:“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把生活的難、心里的愁變成能懂的東西,也是藝術。”
他的作品看似極端,內核卻是普通人的感受——跟命運較勁的無力、堅守承諾的艱難、對身邊人的珍惜。
![]()
2006年9月24日到2007年1月14日,他做《石頭大不列顛漫游記》:從英國Boulme小鎮(zhèn)撿塊石頭,逆時針沿英國海岸線走了112天。
餓了啃面包,累了找地方湊活,遇好心人給點水和食物。
被問“扛石頭走路圖啥”,他笑答:“像人帶生活的包袱趕路,放下舍不得、扛著累,走著走著就懂了包袱的意義。”
![]()
結語
一直有人說何云昌是“藝術瘋子”,可他每件作品都有清晰邏輯:用肋骨表珍惜,用水泥表堅守,用摔跤表抗爭。
他不是為極端而極端、為博眼球而“瘋”,只是用身體“寫”出心里說不出的話。
![]()
如今他快60歲,仍沒停下做行為藝術,被問“怕不怕身體扛不住”,他坦然說:“只要心里有想表達的,身體就能撐。”
其實我們心里都有想“較勁”、想堅守的事,只是何云昌用最直接坦誠的方式——拿自己當筆、日子當紙,一筆一劃寫著“我認真活著”。
![]()
你可能仍不理解他的作品,覺得他“瘋”,但沒法否認:這份不摻假的執(zhí)著、不做作的真誠,確實能讓人心里一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