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2025年10月31日,加拿大多倫多的G7能源與環境部長峰會現場,各國代表的簽字筆在文件上落下時,閃光燈瞬間點亮了會議室。
峰會結束后釋放的消息讓全球市場側目!
這個由西方七大工業國組成的集團,正式敲定要成立關鍵礦產聯盟。
外界普遍解讀,這一聯盟的矛頭直指中國在稀土等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
而在一片爭議聲中,不少外媒的目光聚焦到了東道主加拿大身上,直言“這是加拿大的經濟福音”。
![]()
聯盟成立
這場看似突然的聯盟組建,實則醞釀了半年之久。
時間拉回6月的G7領袖峰會,各國就已達成“關鍵礦產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構建“負責任的供應鏈”。
當時外界還未完全摸清這份計劃的指向,直到多倫多峰會公布具體協議內容,其對抗中國的意圖才徹底清晰。
作為2025年G7東道主,加拿大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從會議選址到協議細節敲定,都能看到其積極推動的身影。
畢竟這個坐擁34種關鍵礦物儲量的國家,被認為是聯盟最大的直接受益者。
![]()
聯盟的核心透著精心的設計。
根據峰會披露的協議文本,最引人注目的是“承購協議+價格下限+儲備機制”的三重保障體系。
簡單來說,G7成員國的企業要承諾以固定價格收購聯盟內礦山的一定產量,同時設定最低售價防止惡性競爭,還會建立戰略儲備應對供應波動。
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就是通過抱團來降低市場風險。
G7毫不掩飾聯盟的針對性。
成立聯盟是為了應對中國“操縱關鍵礦產市場”的行為。
![]()
他們給出的理由有兩個:一是中國曾通過“傾銷過剩供應”擠壓西方礦業項目的利潤空間,二是近年中國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擾亂了全球供應鏈”。
在這種說辭下,聯盟把“降低對中國依賴”“抗衡中國主導地位”寫進了行動綱領,甚至計劃聯合格陵蘭、澳大利亞等非成員國構建“無中國”的供應鏈體系。
中國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并非憑空而為,而是對西方高科技打壓的回應。
近年來,在美國主導下,G7成員國對中國芯片產業實施全方位圍堵,從禁止出口高性能光刻機,到限制芯片制造輔料供應,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
![]()
而稀土作為“工業味精”,在芯片、新能源、軍工等領域不可或缺,美國F-35戰斗機每架就需要400公斤稀土材料,這種不可替代性讓它成為反制的關鍵抓手。
中國的主導地位,并非靠資源壟斷,而是數十年技術積累的結果。
事實上,全球稀土儲量并不稀缺,但精煉技術長期被中國掌握。
從稀土原礦到純度99.5%以上的氧化物,需要經過復雜的分離提純工藝,中國企業有這樣的完整技術。
反觀西方,由于長期放棄傳統制造業,精煉產能嚴重萎縮,美國即便擁有稀土礦,也得把原礦運到中國加工。
![]()
這種產業格局下,中國的出口管制自然會觸動西方的敏感神經。
加拿大看似是聯盟的最大贏家,但其光鮮背后藏著隱憂。
為了承接聯盟帶來的訂單,加拿大正加速建造場地和技術。
五角大樓也出手相助,不僅給Ucore公司提供了超2240萬美元研發撥款,還啟動10億美元關鍵礦產儲備計劃。
但礦業從業者都清楚,礦產開發周期動輒十年起步,Ucore公司的示范廠雖已完成上千小時測試,要實現穩定量產仍需時間,短期內很難替代中國的供應。
聯盟的可行性更受技術壁壘制約。
![]()
中國不僅掌握精煉技術,還在2024年加強了技術出口管制,這意味著西方要從零開始研發。
而加拿大國內也不乏理性聲音。
《環球郵報》專欄作家馬克·斯坦恩就撰文指出,聯盟可能讓加拿大陷入“地緣政治陷阱”。
他算了一筆賬:中國是加拿大農產品、木材的重要出口市場,為了礦產聯盟得罪最大貿易伙伴,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僅是精煉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費國,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全球60%,這種消費能力意味著中國既能調控供應,也能影響需求。
![]()
加拿大礦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70%的會員企業擔心,聯盟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導致本國其他產業受損。
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關鍵礦產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這本不難理解,但用“小圈子”對抗“大市場”的思路,注定難以行通。
中國從未拒絕合作,而是倡導和平共處,互利互贏。
而且全球產業鏈早已深度融合,中國的精煉技術、西方的礦產資源、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需求,本可以形成互補共贏的格局。
![]()
G7試圖用政治手段切割產業鏈,不僅會推高全球制造業成本,還可能引發新的貿易摩擦。
回到峰會現場那些簽下的協議,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全球化時代,對抗真的能帶來安全嗎?
加拿大或許能通過聯盟獲得短期經濟收益,但長期來看,將礦產資源政治化,只會讓全球供應鏈更脆弱。
真正的安全,從來不是靠排除某個國家實現的,而是建立在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基礎上。
![]()
結語
G7礦產聯盟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其最終走向還有待觀察。
但這場博弈已經給出啟示:大國之間的競爭,不該是零和博弈的對抗,而應是相互促進的賽跑。
在關鍵礦產這樣的核心領域,與其搞排他性聯盟,不如坐下來談合作。
畢竟,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才是全球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