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論壇曾有一個熱議話題:美國突然發(fā)射100枚核彈,中國還能反擊嗎?
1950年朝鮮戰(zhàn)爭,杜魯門曾考慮對中國動用核武器,卻因盟友反對而作罷。
如今70多年過去,與其好奇“中國有無能力發(fā)起核反擊”,倒不如想想美國敢不敢向中國發(fā)射核彈。
![]()
那條誰也不敢踩的紅線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懸在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現代戰(zhàn)爭與全球化社會,任何一方妄圖通過技術優(yōu)勢打破平衡,最終都會發(fā)現自己觸發(fā)了一系列會反噬自身的多米諾骨牌。
![]()
![]()
畢竟,攻擊方的計算就不是萬無一失的,所謂的完美首輪打擊,很大程度上只存在于理論推演中,現實是中國也在發(fā)展自己的防御技術。
這種毀滅性的后果,已經超越了任何軍事勝利的范疇,它直接挑戰(zhàn)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權利。
![]()
核大戰(zhàn)設想
而且我們必須談到一個常常被忽略,但卻致命的概念:電磁脈沖效應,大規(guī)模的核爆炸會在高空產生極其強大的電磁脈沖。
這玩意對人沒有直接傷害,但對現代文明卻是毀滅性的,它能瞬間摧毀大范圍內的所有電網、通信網絡和電子設備。
想象一下,全球的電燈、電腦、手機、銀行系統(tǒng)、交通信號燈在同一時刻全部失靈,整個現代社會瞬間停擺,倒退回電氣時代之前。
![]()
這種“一鍵清零”是無差別的,攻擊者自己國家的電網和金融系統(tǒng),同樣會被這股脈沖徹底摧毀,這無異于一種科技和經濟層面的“同歸于盡”。
很明顯,今天的世界,中美之間的經濟、科技和供應鏈早已深度融合,一場核戰(zhàn)爭會瞬間切斷這一切。
全球貿易、金融體系和生產鏈條會立刻斷裂,引發(fā)的全球經濟大蕭條,其破壞力對高度依賴全球體系的美國來說是致命的。
![]()
所以說那所謂的“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在現實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按下那個按鈕就等于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從技術反制到經濟自毀,最終會讓攻擊者自己也陷入系統(tǒng)性崩潰的泥潭,核戰(zhàn)爭最根本的制約因素,其實已經超越了所有的軍事和經濟考量。
它最終是一個冰冷的科學問題,對全球生態(tài)不可逆轉的毀滅,這個成本將由全人類共同承擔,誰也逃不掉。
![]()
這個科學鐵律,就是“核冬天”,科學家通過模型推演發(fā)現,哪怕只是區(qū)域性的核戰(zhàn)爭,核爆炸產生的巨量煙塵也會被送入平流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模擬研究顯示,這種情況將導致全球氣溫在短時間內驟降,地球會進入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
歷史深處的回響
歷史說明了一切,至于美國“敢不敢”,歷史早就將答案告訴我們了。回溯歷史不難發(fā)現,美國老早就有往中國扔核彈的想法。
![]()
比如說上世紀50年代朝鮮戰(zhàn)爭期間,在中國志愿軍正式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zhàn)后,僅一個多月,就徹底擊碎了麥克阿瑟的驕傲。
而這也讓當時的杜魯門政府迫切考慮起“核平”中國的戰(zhàn)術,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直言:“我們一直在積極考慮使用原子彈。”
但現實是,一直到美國撤出朝鮮戰(zhàn)場都沒有動用原子彈。因為美國不敢,從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發(fā)言傳開以后,美國的主要盟友就紛紛找上門。
![]()
驚恐不安的氛圍彌久不散,特別是英國,該國的反應最為激烈,當時的英國參謀長會議還直接致電身在前線的麥克阿瑟。
強調自己不支持美國動用原子彈,在各界壓力之下,杜魯門不得不發(fā)表正式聲明,宣布不會使用原子彈,這才暫時平息了輿論。
后來隨著戰(zhàn)事的進行,美國也不止一次的重提“核平”中國計劃,但最終都因為顧慮國際壓力而不了了之,相比于當年,如今人類的核科技已經拔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
也就是說,如今各國裝備的核彈的威力,要遠超當年,那時候美國就沒敢向中國發(fā)射核彈,而今中國不僅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彈、氫彈等各類核彈。
還掌握著遠程投送核彈的先進技術,美國真的敢做出向中國發(fā)射核彈的決定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且就算美國瘋了,真的按下了核彈按鈕,向中國發(fā)射核彈,那中國也完全有能力進行反擊,中國具備核反擊能力,這里我們要先明白一點。
![]()
核大戰(zhàn)設想
在發(fā)展核彈的同時,我國也很重視核彈監(jiān)測技術的發(fā)展,事實上這也是任何一個擁核國家不得不發(fā)展的關鍵技術。
目前中國已經構建起來的足夠全面且先進的監(jiān)測防御體系,還有“北斗”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加以保障,足以在美國核彈打向中國的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并迅速將國內可使用的核彈全部投射出去,畢竟如果不這樣做,等美國核彈落在中國本土再考慮反擊,那很多核彈都廢在導彈井里了。
![]()
深海與大地的承諾
同時需要強調,不管是哪一個擁核國,一旦選擇動用核彈,那就有極大概率將全世界都拖入核戰(zhàn)爭當中。
而在核戰(zhàn)爭場景下,為了避免別的擁核國趁火打劫,一般都默認核彈不會只打向施襲國,還會打向其他所有的擁核國。別看美國遠在大洋彼岸,與中國直線距離都要超1萬公里。
但中國有的是可以直接夠到美國本土的核彈載具,比如東風31AG,再比如說更加先進的東風41,除此以外,中國也已經發(fā)展出了相對成熟的“戰(zhàn)略核潛艇+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這種二次核反擊組合。
![]()
該組合是擁核國實施第二次核打擊的重要力量,早在2018年的時候,《光明網》還曾討論過“二次核打擊需要多少核彈”的問題。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無所謂數量,哪怕只有一枚,也能給目標造成重大損失,只要美國敢向中國發(fā)射核彈,那中國也有足夠的反擊力量讓美國付出等同的代價。
咱有紅旗-19和紅旗-29這兩套“防空盾”,紅旗-19專門在大氣層邊上“中途截胡”,射高能到600公里,比美國的薩德還能打。
![]()
它靠高速碰撞直接撞碎來襲導彈,跟用子彈打子彈似的精準,紅旗-29則守在“家門口”,負責末段攔截,這兩套系統(tǒng)配上雷達和激光追蹤。
能算出最佳攔截點,還能干擾對方導彈的導航信號讓它變成“瞎子彈”,更關鍵的是預警快,天上的衛(wèi)星和地上的雷達站連成片。
導彈剛從美國發(fā)射,咱這邊就能發(fā)現蹤跡,就算有漏網的,咱的核力量也沒那么容易被端掉,陸地上的東風-41導彈都裝在八軸大卡車上。
![]()
能在全國跑,西部山區(qū)還有幾千公里的“地下長城”,導彈車開進去藏著,能硬扛50萬噸級核彈的沖擊,存活率從十年前的30%漲到了70%以上。
2024年有次試射,東風-41從西北出發(fā),跑了32小時才發(fā)射,彈頭落點就差11米,這機動性根本沒法鎖定,海里的“家底”更隱蔽。
094G型核潛艇改進了設計,取消了舷窗還做了降噪處理,潛航時能把噪音壓得很低,之前有次靜舵巡航,連廚房火都滅了。
![]()
硬生生突破了反潛區(qū),在深海待了91天沒被發(fā)現,它帶的巨浪-3導彈能打11000公里,在咱自家近海就能直射美國本土。
就算陸地上的基地受了損,深海里的這些“幽靈”照樣能反擊,真到了要還手的時候,咱手里的家伙也夠用。
菜市場里的和平學
東風-41射程12000公里能掛10枚分導彈頭,東風-17更厲害,能以12馬赫的速度蛇形機動,美國薩德系統(tǒng)攔它的成功率還不到15%。
![]()
加上206個戰(zhàn)略發(fā)射器,就算只剩一小部分,也能把美國的主要城市全覆蓋,更別說美國發(fā)射核彈本身就不是拍腦袋的事。
從總統(tǒng)下令到導彈升空,得經過多層協(xié)調,不是按個按鈕就完事,而且咱的電子戰(zhàn)設備能干擾太平洋上的美國核潛艇。
讓它找不準位置,這中間的變數多了去了,總結下來就是美國真要是發(fā)射100枚核彈,咱肯定能反擊,而且能打得它疼。
![]()
但這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因為一旦開打就沒有贏家,與其操心能不能反擊,不如盼著這種事永遠別發(fā)生,畢竟不管是東風導彈還是三叉戟導彈。
都不如超市里的菜價穩(wěn)定、家里的日子太平來得實在,咱們搞防御、強底氣,最終還是為了守著這份太平。
中國的核思路一直是有限威懾,不搞數量競賽,而是盯緊質量和存活率,舉個例子,美國有大把彈頭能快速上膛。
![]()
中國則更注重導彈的機動性和藏身本事,避免被一網打盡,國際智庫像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說,中國到2028年彈頭可能漲到840枚。
這增長速度讓外界直眨眼,但中國一直強調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和美國的核態(tài)勢審查不一樣,美國2022年的審查就把中國列為重點對手。
追求先發(fā)制人優(yōu)勢,而中國更專注報復力,再往下挖,假設美國真腦子一熱扔100枚過來,中國反擊潛力得從防御和回應兩頭看。
![]()
中國反導系統(tǒng)這些年進步飛快,能對付來襲導彈,報告顯示中國有信息化干擾手段,能攪亂敵方導彈的導航和通信降低命中精度。
就算美國三叉戟導彈射程遠,中國也能部分攔截,尤其在中短程上,更關鍵的是,中國核設施不集中,陸基導彈多用車載。
東風系列能快速挪窩,不容易全被首波干掉,海基部分,094型核潛艇藏深海,帶巨浪導彈,射程夠打到美國本土。
![]()
智庫評估,中國有二次打擊本領,哪怕陸基遭重創(chuàng),潛艇和剩導彈也能回擊,網上Quora和一些論壇討論過類似事兒。
有人說美國扔這么多協(xié)調起來麻煩,從下令到執(zhí)行得層層過關,不是說扔就扔,中國核原則就是有限威懾,一旦挨打,必有可靠回應。
美國核潛艇在太平洋轉悠,但中國電子戰(zhàn)設備能添堵增加不確定性,Arms Control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中國彈頭雖少。
![]()
但分配到206個戰(zhàn)略發(fā)射器上夠維持報復,別忘了中國高超音速技術,這玩意兒讓攔截難上加難,反過來加強威懾。
結語
真正的戰(zhàn)略定力,源于對毀滅性力量的深刻理解,和對共同命運的清醒認知。
中國發(fā)展核力量,不是為了在舊世界的棋局里爭個輸贏,而是為了在新世界的未來中守護和平。
你認為,在維護和平這件事上,實力和智慧,哪個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