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章辦公室的冰箱里,那些為雷軍準備的可樂,最終還是冰封了他19年的創業夢。
1
2010年3月,難見的悶熱籠罩著珠海魅族科技的辦公室。剛剛卸任金山CEO的雷軍,通過珠海市政府找到了黃章。
這個高一就輟學的魅族創始人,憑借著第一款智能手機M8成了第一個“中國喬布斯”。
M8上市后5個月賣了5個億,黃章一舉成神。
在熱鬧的魅族論壇里,所有人知道那個ID名叫J.Wong的人正是低調又神秘的黃章。
![]()
雷軍在金山上市后辭去CEO,早已實現財富自由的他不僅是一名創業投資者,更是一個電子發燒友和中年極客。
他看中智能手機的風口,對魅族的M8更是愛不釋手。他找到黃章,正是希望通過投資入股一舉打造出中國的蘋果公司。
兩人初次見面,大抵是惺惺相惜,共同的愛好,相似的工作拼命風格,讓他們有很多共同話題,黃章的辦公室冰箱里,常備著雷軍愛喝的冰可樂。
黃章也對雷軍推心置腹,連M9的UI交互文檔都發給他一起探討。然而這段"蜜月期"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個月。
雷軍開門見山:希望以天使投資人身份進入魅族,給魅族估值10億,投資30%,目標是董事長的位子。
而黃章的態度很明確:雷軍可以來魅族當CEO,高薪和分紅都好說,但股份免談。
這個從碼頭搬運工干起來的實業家,對資本有著天然的不信任。
他見過太多工廠被資本吞并的故事,知道一旦失去控制權意味著什么。
談判隨之破裂,2010年4月,雷軍低調注冊了小米科技。
![]()
黃章后知后覺,直到當年12月才恍然大悟。他在魅族論壇上憤怒地表示:"MIUI偽裝成民間團隊很過分,請不要在論壇發MIUI的話題。"
一杯可樂的交情,在商業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黃章后來在論壇上說,雷軍安排林斌和黎萬強分別來拜訪,了解做手機的情況和思路。
"我一直都沒發覺他原來要做手機。"
這句話里,滿是被背叛的憤懣。
而雷軍的回應只有一句:"那都是他的一家之言。"
2
拒絕了雷軍的的黃章,堅實用產品證明了自己。
![]()
2010-2013年,魅族靠著M9和MX系列繼續領跑。
黃章躲在幕后打磨產品,白永祥、李楠、楊顏三劍客在臺前沖鋒陷陣。Flyme系統的簡潔美學,讓無數魅友為之癡迷。
可惜時代已經變了。
當魅族還在堅持"小而美"的精品路線,年銷量不過數百萬。后發的小米,已經用互聯網思維玩轉饑餓營銷,2013年出貨量就沖到1870萬臺。
小米的成功刺激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華米OV開始瘋狂擴張。隨之而來的就是,魅族的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供應鏈話語權越來越弱。
![]()
伴隨魅族高層和多個部門的骨干跳槽到樂視,2014年的黃章迎來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抉擇。
這一年2月,離開公司多年的他重新出任CEO。
他突然發現,沒有資本的加持,魅族連基本的市場生存都成了問題。
這時阿里巴巴找上門來了。馬云在探討合作時畫了個大餅:三年內讓魅族沖進手機市場前三。
條件是:接受5.9億美元投資,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
黃章對此猶豫了很久,他心里清楚,一旦接受這筆錢,魅族就再也不是那個純粹的魅族了。
可在生存面前,理想不值一提。
2015年,魅族正式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投資。
阿里的要求很明確:做大規模,打造阿里云OS旗艦機,但魅族首先開啟的是機海戰術。
![]()
2015年推出了11款機型,2016年又是15款。
線下瘋狂開店,對標小米的米家,魅族也要鋪渠道。子品牌"魅藍"橫空出世,定位中低端市場,對標紅米。
2016年,魅族整體銷量達到2000萬臺,其中魅藍占比70%。
從數字上看,這是魅族最輝煌的時刻。
可是黃章內心深處并不認同這條路。從骨子里,他是個純粹的產品經理,而不是個商人。
![]()
機海戰術讓魅族的品牌調性變得模糊,Flyme的優化也跟不上機型的推出速度。
更要命的是,阿里要求的阿里云OS旗艦機,魅族始終沒能拿出來。
阿里開始不滿,指責魅族"背信棄義"。
3
2018年,是魅族由盛轉衰的分水嶺。黃章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決定:砍掉魅藍。
這個占據公司70%銷量的子品牌,說砍就砍。
理由是魅藍拉低了魅族的品牌調性,他要回歸精品路線。
李楠傻眼了,白永祥也不理解。
![]()
但黃章不在乎。
"對公司來說,能掙錢的就是人才,虧錢的就是廢材。"
這句話說出來,徹底寒了團隊的心。
2017年,白永祥力主的雙面屏旗艦Pro 7遭遇滑鐵盧,他從此消失在公眾視野。
2018年底,楊顏卸任Flyme事業部總裁,隨后離職。
2019年7月,李楠在微博正式宣布:"我已經離開了公司。"
![]()
魅族三劍客,至此全部"下線"。
Flyme的核心設計師也紛紛出走。視覺總設計師陳希跳槽OPPO,負責人洪漢生也去了OPPO,一手重構了ColorOS系統。
曾被譽為"手機界黃埔軍校"的魅族,最終為他人做了嫁衣。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和海通開元悄然撤資。
資本用腳投票,比任何言語都更殘酷。
4
2021年,魅族的市占率暴跌至0.1%。
在各大機構的統計報告里,魅族徹底淪為"Others"品牌。這一年,魅族的年出貨量不詳,但市場估算最多也就百萬級別。
要知道,華為、小米、OV的年出貨量都是數千萬臺。曾經的"國產機皇",已經被徹徹底底擠到了邊緣。
2022年6月,黃章迎來了他的"至暗時刻"。
![]()
46歲的他,坐在簽約儀式的現場,將自己創立19年的公司賣給了吉利。湖北星際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收購珠海魅族科技79.09%股權。
李書福和黃章都出席了儀式,兩個人在臺上握手,笑容有些僵硬。
![]()
完成收購后,星紀時代更名為湖北星紀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李書福通過多個公司交叉持股成為實際控制人。而黃章的持股比例,僅剩9.79%。
在本次交易之前,黃章和淘寶中國分別持有珠海魅族49.08%、27.23%的股權,共同控制珠海魅族。
從49.08%到9.79%,這不僅是股權比例的變化,更是身份的轉變。
他不再是魅族的主人,只是一個小股東。
那些年他最害怕的事,最終還是發生了。
5
吉利入主后,魅族在三年內換了三任CEO。
2022年,沈子瑜接任,將重心放在車機產品Flyme Auto上。
2024年,財務出身的蘇靜上任,主導魅族向性價比市場轉型。
2025年7月,黃章的胞弟黃質潘接任CEO。
每一次換帥,都意味著戰略的調整和團隊的動蕩。
與此同時,魅族傳出裁員消息。
北京分公司的員工透露:"剛入職一個月就被告知解散,強制要求6月30日離職。北京就留了幾個人,上海和深圳好像是全撤。"
![]()
從2024年3月到2025年6月,魅族旗艦機整整空窗15個月。原本計劃2024年發布的魅族21系列,因為高層頻繁變動,立項文件在會議室轉了三圈都沒人簽字。
更要命的是,Flyme系統團隊核心成員被挖走大半,曾經引以為傲的“小而美”UI,如今連基礎的流暢度都保不住。
直到2025年7月,魅族22系列才姍姍來遲,主打71mm小屏旗艦,可市場留給魅族的機會還有多少呢?
![]()
現在的競爭對手,早已不在拘泥于所謂的產品細節,華為的鴻蒙系統、OV的影像技術、蘋果的成熟生態,早已構建起難以逾越的壁壘。
一塊小屏,撼動不了任何東西。
更何況小屏手機的終極難題,續航和散熱,魅族至今沒有底。
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分別為華為、vivo、OPPO、小米及蘋果。魅族,依然停留在"Others"之列。
也許正如雷軍所言:全球智能手機的戰爭,已經落幕了。
在魅族內部以及魅族粉絲眼中,黃章一直是魅族的精神領袖,他也數次在魅族危亡之際出山拯救。
![]()
不過在中國智能手機的洗牌浪潮中,魅族最終卻淪為一個“珠海小廠”。
2010年,他拒絕了雷軍的3億投資,堅守著對資本的恐懼和對控制權的執念。
12年后,他以19年心血換來不到10%的股份,這或許一個實業家在資本時代的宿命。
他用最笨的方式守住了短暫的自由,卻在最后失去了整個江山。
對黃章和魅族來說,戰爭在2010年那個夏天就已經結束。那杯冰箱里的可樂,冰封的不僅是一段友誼,還有一個時代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