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官方于10月31日周五宣布,已將一名被俘的俄羅斯士兵移交給立陶宛,該士兵將因涉嫌犯有戰爭罪在立陶宛接受刑事審判。
烏克蘭方面將此次引渡稱為“歷史性”突破,這也是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烏克蘭首次向外國移交俄籍戰俘以追究戰爭罪責任。
這一表態凸顯出基輔在追究俄羅斯軍方人員戰爭責任方面的決心,克拉夫琴科同時強調,烏克蘭正持續為尋求國際正義而努力,以追責俄軍被指控在沖突中犯下的眾多暴行。
據烏克蘭官方披露,此次被引渡的俄羅斯士兵曾在俄羅斯憲兵部隊服役,身份為水手,于烏克蘭南部扎波羅熱州羅博季涅村附近地區被烏軍俘虜。
克拉夫琴科指出,該士兵“參與了對平民及戰俘的非法拘留、酷刑折磨與不人道對待”,且其涉嫌迫害的受害者中包含一名立陶宛公民,這也成為立陶宛參與此案司法程序的關鍵原因之一。
立陶宛總檢察長辦公室在后續聲明中,進一步詳細披露了該士兵涉嫌的具體罪行。
![]()
根據立陶宛方面掌握的信息,涉嫌酷刑手段包括“將受害者關押在金屬保險箱內、使其窒息至失去意識、雙手被綁后懸掛、在寒冷天氣中向受害者潑冷水,以及使用電擊造成身體創傷”等。
目前,維爾紐斯一家法院已裁定,在審判開始前,將對該名俄羅斯士兵實施至少三個月的審前羈押。
此次引渡行動的達成,離不開立陶宛與烏克蘭執法部門的密切合作。
立陶宛總檢察長辦公室明確表示,兩國司法機構在案件調查、證據梳理及人員移交流程中保持了高效協同,最終推動這一跨國民事司法合作落地。
作為北約與歐盟成員國,立陶宛長期以來是烏克蘭的堅定支持者,此次接收被俘俄兵并啟動戰爭罪審判,也被視為兩國在司法領域深化合作的重要體現。
克拉夫琴科特別強調,此次引渡為“整個國際司法體系樹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先例”,并向所有潛在戰犯釋放明確信號:“在自由世界的任何國家,你都無法逃避司法制裁。”
從國際司法實踐來看,此類跨國引渡戰爭罪嫌疑人的案例較為少見,尤其在仍處于持續沖突的背景下,烏克蘭與立陶宛的此次合作,為后續類似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參考模式。
截至目前,俄羅斯官方尚未就此次士兵引渡事件作出公開回應,也未對該士兵涉嫌的戰爭罪指控發表評論。
當前,國際社會對俄烏沖突中的戰爭罪追責問題持續關注,此次司法合作能否推動更多跨國追責案例出現,以及對戰后沖突各方責任認定產生何種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