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渭南師范學院莫斯科藝術學院“絲路藝創”輔導員工作室開學第一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逸夫樓音樂廳精彩開講。特邀優秀校友國風達人“皮卡晨”馮佳晨、李白扮演者高鑫、子虞三位嘉賓齊聚一堂,以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為現場師生奉上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
![]()
![]()
馮佳晨——從文化使者轉型為解碼傳統文化當代生命力的探索者,率先開講。她從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內核切入,結合自身國風傳播實踐,生動闡述了傳統文化在色彩、服飾、禮儀等藝術中的多元呈現。
![]()
“禮儀是傳統文化的活態載體。”互動環節,馮佳晨帶領師生沉浸式體驗傳統禮儀:從基礎的“拱手禮”手勢規范(右手在外、左手在內,寓意“包容”),到唐代“叉手禮”的動作細節(雙手交疊于胸前,拇指上翹),她逐一示范并糾正,讓師生在一招一式中體會古人“禮者,天地之序也”的處世智慧。此外,她還設計了“曲水流觴”詩詞互動游戲,以盛唐文人雅集的形式,激發師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現場詩詞接龍、妙語連珠,氣氛熱烈。
![]()
![]()
![]()
![]()
子虞——從漢服霓裳之間,娓娓道來千年故事,解鎖服飾里的文明密碼。陜西省青年新媒體協會國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子虞精心策劃并舉辦了“霓裳里的歷史”漢服體驗活動。他熱情地邀請現場觀眾中的師生上臺參與,現場的外籍教師也積極參與。依次展示漢唐明清等不同朝代風格各異的服飾。師生們在他細致地指導下,認真地試穿漢服,仔細整理衣襟、系好腰帶,親身領略“衣袂飄飄”的傳統服飾獨特之美。同時,他還對這些服飾的形制、紋樣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進行了逐一詳細講解。
![]()
![]()
![]()
![]()
![]()
“漢代深衣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唐代襦裙彰顯開放包容的氣象……”子虞以服飾為線索,將朝代更迭、社會風貌的變遷娓娓道來,讓師生在衣袂飄飄間讀懂“衣冠上國”的審美與精神傳承,不少同學在試穿后直言“仿佛穿越時空,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瞬間拉滿”。
![]()
高鑫——宛如詩仙“下凡”對詩,盛唐氣象盡現眼前。扮演李白的高鑫以“詩仙”風范驚喜亮相,帶來“詩仙的精神世界與文化傳承”主題開場,瞬間點燃了現場氛圍。他采用互動問答的方式,與觀眾一同領略李白詩詞的豪放浪漫。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與豁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與灑脫……”高鑫在對詩互動中,將李白的人生態度與盛唐文化的精神特質傳遞給在場師生。他還結合當代短視頻、文創設計等新載體,分享如何讓古典詩詞在年輕群體中“破圈”傳播。
![]()
現場同學踴躍參與,或背誦詩詞,或解讀意境,在一來一往的交流中,真切感受到古典詩詞的魅力,不少人表示“原來詩詞可以這么有趣,以后一定要多讀經典”。
![]()
![]()
![]()
在活動的尾聲,高鑫帶領現場觀眾齊聲誦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這句充滿豪情的詩句送給渭南師范學院的師生,寄望大家在人生路上勇追夢想、不負韶華。瑯瑯書聲中,本次開學第一課落下帷幕,卻在師生心中埋下了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種子。
文化浸潤啟新程,青春接力續文脈
此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以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傳播的創新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子心中生根發芽。正如參與活動的同學所說:“這樣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在玩中學、在體驗中悟,傳統文化不再是課本里的文字,而是可感、可觸、可參與的生動存在。”
“絲路藝創”輔導員工作室也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探索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新路徑,助力青年學子在文化傳承中堅定自信,成長為有根有魂的新時代青年。
![]()
學院黨總支書記孟波、執行院長殷曉克、副書記葉曉燕、學院科級干部、輔導員工作室全體成員、學院俄方教師尤利亞、奧列格、繼續教育學院陜西省教師培訓班學員及無課學生500余人參與。(通訊員:渭南師范學院 段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