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張佟鑫和同事捐的這些錢后,我準備為孩子們購買棉馬甲,這種衣服能穿三個季節。”不久前,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中直希望小學(又稱延安希望小學)校長周三紅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從海軍某部轉業到北京市司法局的青年干警張佟鑫,連續6年關注革命老區的孩子們,默默奉獻愛心,并帶動多名同事參與“愛心牽手”活動。
今年9月,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了來自延安希望小學全體師生的一封對青年黨員干部張佟鑫的感謝信。信中寫道:“張佟鑫同志自2020年成為我校課外輔導員以來,始終關心學生成長成才,多次捐衣送物,體現了首都司法工作者對老區人民的深情牽掛。近日,該同志在9月份新學期開學之際又送來了慰問金,為孩子們添置課外讀物、文具、體育用品。這份跨越山海的愛心,如星火照亮了孩子們的求學之路。”
這封信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呢?原來,2019年底張佟鑫擔任海軍某部政治指導員期間,單位組織的一場元旦晚會中,來自延安革命老區的孩子們熱情洋溢地打起了陜西腰鼓。晚會后,師生代表又來到單位參觀內務、觀看隊列、座談交流、體驗生活。“讀研期間我在陜西西安,也去過延安。”張佟鑫說,老區人民身上體現的善良樸實讓他印象深刻,“來到北京工作之后,看到老區的孩子們,我有了一個想法。”張佟鑫當即表達了希望為老區的孩子們做一點事情的想法,并被校方聘為“校外輔導員”。
說干就干,張佟鑫回家后立即翻箱倒柜,將部分新衣服和不常穿的衣服整理出來,裝進幾個大袋子,郵寄給延安希望小學。他捐贈的海魂衫等衣服,孩子們都很喜歡。2023年轉業到北京市司法局后,張佟鑫仍然關心和支持延安希望小學的建設發展,多次為孩子們送去衣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接續傳遞愛心和希望。這一年,張佟鑫的愛人也被聘為“校外輔導員”。五六年來,張佟鑫除了不定期將家人和親友的衣物捐贈出去,還會直接捐款讓校方為孩子們購買文具等學習用品。
“他從部隊轉業到地方,那份愛心一直都在。”延安希望小學校長周三紅接受采訪時表示,張佟鑫用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先是感染了家里人,然后帶動了單位同事,一起與延安希望小學進行愛心牽手,這讓她很感動。雙向奔赴,愛有回音。今年9月份開學季再度接到張佟鑫的信和捐款之后,她代表學校向北京市司法局寫信表達了感謝之情,“我們一名六年級學生也向張佟鑫寫了一封信致謝,邀請他和司法局的同志們到延安來參觀,孩子們還要給北京的叔叔阿姨講延安的紅色故事呢。”
北京市司法局的青年黨員干部們看到來自延安希望小學的感謝信后,都深受觸動,在向張佟鑫學習的同時,紛紛表示希望也奉獻自己的力量,讓老區孩子們過上一個“暖冬”。大家集思廣益,“暖冬行動”“法治燈塔”“京延彩虹橋”一個個點子孕育孵化。北京市司法局機關團委副書記、青工委副主任徐振銘告訴北青報記者,近日,市司法局機關團委、青工委發布了《致全市司法行政系統青年的愛心捐贈倡議書》——希望大家通過捐出一份“知識行囊”、匯聚一份“愛心力量”、組建一支“普法團隊”等形式,向延安希望小學伸出援手,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溫暖童心。
“目前已經收到愛心捐款7200余元,還有一些捐款和書籍還在收集統計中。同時,機關團委、青工委已經與校方對接,探索結合孩子們的實際需求開展未成年人保護、防校園欺凌、公交車防侵犯等豐富生動的普法課程。”徐振銘說。
文/本報記者董振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