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青春華章·青知講說人”青春分享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千龍網訊(記者耿娟)“面人不是‘小玩意兒’,而是中華文化的‘大寶貝’,我在把冷板凳坐熱的過程里,找到了自己的價值。”11月4日,北京師范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內掌聲陣陣,國家級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郎佳子彧的分享,讓青年學子們深深動容。
當天,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北京市委網信辦、市委教育工委、團市委及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青春華章·青知講說人”青春分享會正式舉行。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榜樣登臺,用親身經歷講述青春與時代碰撞的故事,傳遞向上向善的青春力量。
![]()
國家級非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分享非遺傳承路上的堅守與創新
冷門非遺“面人郎”成為熱門文化符號
作為國家級非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郎佳子彧從童年跟著父親捏面人的趣事切入,分享了非遺傳承路上的堅守與創新。冬奧會期間,他為各國元首展示面人技藝,教摩納哥親王捏“冰墩墩”,還為國旗護衛隊擎旗手、抗戰老兵塑像,讓面人藝術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冷門不代表沒價值,它可能是待挖掘的富礦;熱門也未必膚淺,能為傳統注入新生。”郎佳子彧用實踐證明,老手藝只要緊跟時代創新,就能成為傳遞文化魅力與正能量的“大寶貝”。
![]()
醫學博士、作家蘇東寧講述了自己16年的寫作堅持與“雙面人生”
醫學與文學交織的“雙面人生”
醫學博士、作家蘇東寧(筆名檸檬羽嫣),講述了自己16年的寫作堅持與“雙面人生”。13歲時,她在母親禁筆后躲進被窩偷偷創作;17歲,首本書籍成功出版。如今身兼神經科醫生與小說作者,她認為兩種身份相輔相成:醫學賦予的嚴謹思維,讓小說《治愈者》聚焦基因病患者的抗爭與堅守;而書中“每一個醫學突破都需幾代人努力”的臺詞,又成為她科研低谷時的精神支撐。憑借“特種兵式時間管理”平衡兩份事業,蘇東寧生動詮釋了“醫學治愈身體,文學治愈心靈”的人生信條。
![]()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輔導員胡鑫雨講述自己從專科生到博士的“破局之路
從專科生到博士的“破局之路
“不必糾結‘最優解’,每一步努力都能鋪就獨特人生路。”北京財貿職業學院輔導員胡鑫雨,用自身經歷打破“完美選擇”的迷思。高考失利進入專科院校后,她不甘平庸,通過專升本、考研、考博,一步步實現人生逆襲。分享職業規劃時,她現場邀請同學們參與“職業拼圖”小游戲,引導大家從“核心優勢”“熱愛之事”“社會需求”三個維度找準方向,并建議通過假期“充電”、實習“練級”、課余“滋養”積累能力。“你讓我相信能寫出自己的答案”,學生的這句感悟,正是她鼓勵青年勇敢逐夢的最佳注腳。
![]()
藏族青年爾基帶來了從大山放牛娃到中核集團核級焊工的蛻變故事
從藏區放牛娃到“華龍一號”核級焊工
中職學歷的藏族青年爾基,帶來了從大山放牛娃到中核集團核級焊工的蛻變故事。得益于國家“9+3”免費教育計劃,他接觸到焊接專業;入職后,為達到核電站“零缺陷”標準,他苦練0.8毫米薄鋼管焊接技術,“練的時候大氣不敢喘,生怕一口氣吹歪焊縫”,最終僅用三個月就拿下別人一年半才能取得的焊工資質。如今,他的名字編碼鋼印印在“華龍一號”主管道焊縫上,肩負著為管道未來60年安全負責的重任。“焊槍握穩了,人生就亮了”,爾基用信念證明,職校青年也能在國家重點工程中綻放光芒、實現價值。
![]()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琳分享“山水間的思政課”
活動現場,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曉琳分享“山水間的思政課”,講述師生在福建船政文化發源地、甘南高原等地寫生,用畫筆記錄鄉村振興與民族文化的故事;電視劇《沉默的榮耀》聯合導演趙文赫揭秘創作幕后,演員那志東(飾陳寶倉將軍)現場朗誦革命先輩詩句,引發臺下觀眾輕聲跟誦……
![]()
演員那志東現場朗誦革命先輩詩句
據了解,本次活動以網絡正能量融入青年、塑造青年、感召青年,讓網絡“大思政課”走進青年心里、引發共情共鳴,用朋輩力量為青年成長賦能,激勵更多青年在時代舞臺上書寫青春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