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戳破了烏克蘭的幻想:美軍從北約的東翼撤走了1000多名,美軍僅僅保留了1000人駐守在羅馬尼亞,這絕對不是非常常規的一個輪換的,而是給烏克蘭的外援生命線砍了關鍵的一刀。
眼下的紅軍城31個烏軍營被俄軍給三面的包圍了,歐洲對于烏軍的援助暴跌了57%,澤連斯基還在盼望著別人來救命,可現實早就給出了答案:和平從來不是求來的,是得坐下來談出來的。
先看看這一場 “致命撤軍”。根據國際在線2025年10月30號援引羅馬尼亞國防部10月29號的聲明,美軍是徹底的停止了一個旅在歐洲的一個輪換的部署,撤走的士兵沒有派遣替補。
![]()
羅馬尼亞是西方對于烏克蘭運送軍事援助的一個核心的通道,美軍駐扎在是一個軍事的存在,更加是歐洲盟友的一個 “定心丸”。
現在美軍已撤走,歐洲立刻就陷入了焦慮中:連美國都要抽身,自己還敢硬扛嗎?
軍事援助的下滑也是在快速的應驗。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2025年10月的報告是顯示,7~8月份歐洲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較上半年是暴跌了57%,武器庫存見底,經濟壓力大,讓歐洲有點力不從心了。
![]()
戰場的形勢也是更加的嚴峻,俄軍夏季的攻勢已經是奪得了500k㎡的土地,紅軍城作為一個后勤的樞紐是被團團地圍住了,烏克蘭軍隊陷入到了突圍或者是巷戰的絕境中。
在這樣一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澤連斯基的表態卻充滿了矛盾:一邊說希望中國能幫著解除沖突,一邊又炒作中方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機械。
中國的國防部早就已經澄清了,這是謠言,美國的軍方也是承認了,沒有證據。
![]()
更不切實際的就是他們既然想讓美國來施壓中國,復制逼印度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一個套路,可是中國的戰略定義是有目共睹的,美國多年的施壓都沒有讓我們在核心原則上退讓半步。
澤連斯基應該認清現實:烏克蘭只是美國的一個戰略棋子而已,特朗普已經是明確的要暫停掉直接的軍事援助,把這個包袱甩給了歐洲。
三年的沖突代價慘重:根據聯合國難民署10月份的數據顯示,烏克蘭的難民是已經達到了570萬,內部流離失所的人數超過了370萬,俄軍經過核實的陣亡人數是已經達到了13.5萬,再打下去只會讓更多的家庭破碎。
![]()
中國的中立從來不是 “和稀泥”,而是實打實的一個勸和促談行為,從沖突爆發就一直堅持按是非曲直判斷,始終站在了和平的一邊。
如今的這個局面,恰恰的證明了,靠外面的軍事援助撐不起抵抗的,靠抹黑是換不來調停的,唯有談判才是對烏克蘭人民的負責的行為。
美軍撤軍不是終點,而是一種轉機,歐洲的援助縮水,前線告急,這些信號都是在逼著烏克蘭要清線醒:和平是要自己去爭取的,普京已經是表示,愿意停火2~6個小時讓記者進入到前線,這就是談判的一個橄欖枝。
![]()
澤連斯基如果說真的是為民著想的話,就應該放下抹黑和指責,主動的走向談判桌,中方肯定是愿意調停,但是前提是雙方要有誠意。
畢竟外面的軍事援助再強,也不如自己掙來的和平靠譜。
信息參考來源
1. 羅馬尼亞國防部 2025 年 10 月 29 日聲明(據國際在線 2025 年 10 月 30 日報道)
2.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2025 年 10 月對烏軍援報告(據譯海領讀 2025 年 10 月 21 日報道)
3. 聯合國難民署 2025 年 10 月烏克蘭難民數據(據映真 2025 年 10 月 22 日報道)
4. Mediazona 與 BBC 俄羅斯服務 2025 年 10 月 9 日俄軍傷亡調查報告(據數識經濟 Econ2025 年 10 月 12 日報道)
5. “軍武次位面” 2025 年 10 月 26 日俄烏戰場態勢報道
6. 路透社 2025 年 10 月 30 日美軍撤軍相關報道(據兵器評論 2025 年 10 月 30 日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