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監管”動真格了!
近日,某市衛健委發布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情況通報。
通報名單顯示,一名醫生因出具虛假檢測報告被記8分。與其一同被通報的,還有另外11名醫務人員。
其中一名醫生因三項違規行為被記11分:
1.手術時未依法取得患者或近親屬明確同意;
2.發生一級醫療事故且醫療機構承擔次要責任;
3.書寫的病歷資料不符合管理規定。
![]()
該市衛健委制定出臺了《市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辦法(試行)》,并于2024年7月21日正式施行。明確監管對象為醫、護、藥、技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從“未佩戴載有本人相關執業信息內容的標牌上崗工作的”到“違反診療規范對患者實施不必要的檢查、治療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共列出91種不良執業行為情形,分別記分。記分周期為兩年,記分周期按照自然年度計算。
累計達到一定記分的醫務人員,根據分值不同,將受到法律知識離崗培訓等相應處理。對累計記12分及以上者,還將進一步實施延遲晉升、解聘、接受定期考核等處理,若考核不合格將被依法注銷《醫師執業證書》。對發生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滿12分的醫療機構和相關人員報送至地方信用部門,依法納入社會信用體系。
《管理辦法》實施一年以來,該市衛健委幾乎每個月均公開發布通報。僅 2025 年 1-7 月,當地就有近百名醫務人員被記分通報,違規行為集中在抗菌藥物濫用、病歷不規范、超范圍執業三大類,通報被醫療界稱為 “執業黑榜”,震懾效果顯著。
重則解聘!多地發文,
醫生執業行為迎來更嚴監管
近年來,不少省市地區發布了極具地方特色的“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記分方案”。
宿遷市
2025 年 7 月 31 日,宿遷市衛健委發布管理辦法,明確自 202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制定,對未按規定書寫病歷的行為一次記 6 分,隱匿、偽造、篡改病歷的行為一次記 12 分,且該記分結果直接關聯醫師定期考核,記 12 分者將面臨定期考核不合格的處理。
南京市
2025 年 5 月 23 日,南京市衛健委結合當地實際制定的試行管理辦法,有效期從 2025 年 8 月 1 日至 2027 年 7 月 31 日,將醫師、護士、藥師、技師等全崗位衛生技術人員納入監管,記分結果與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緊密綁定,嚴重違規者還會被納入信用懲戒范圍。
池州市
2025 年 1 月 3 日,安徽省池州市衛健委印發相關實施細則,首創 “信用管理” 模式,將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情況納入信用檔案,像偽造病歷、虛假治療等行為一次記 12 分,不僅會被吊銷執業資格,還會被納入行業黑名單,實現記分與信用監管的深度融合。
深圳市
2024 年底,深圳市衛健委發布相關管理辦法,設置 1 分、2 分、4 分、6 分、8 分、10 分、12 分共 7 個記分檔次,覆蓋醫師全執業行為。其中明確,累計記分在 12 分及以上但不滿 24 分的,由主要執業機構安排離崗培訓 2 個月;累計記分達 24 分及以上的,按醫師定期考核不合格處理,同時離崗培訓延長至 4 個月,培訓期間處方權將被取消。
四川省
2023 年 11 月,四川省衛健委同步發布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兩類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其中針對醫務人員明確了 91 種違規情形。在懲戒方面,一個記分周期內累計記分達 80 分及以上的,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累計記分達 100 分及以上的,三年內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還可能面臨低聘、解職、待聘、解聘等處理。
除了執業行為,
醫保“駕照式記分”也落地
除了多地衛健委要求對醫生執業行為“駕照式”記分,醫保部門也同樣實行“駕照式”記分。
2024年9月,國家醫保局《關于建立定點醫藥機構相關人員醫保支付資格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發布,明確醫保監管對象將從機構向相關人員延伸,要求對定點醫藥機構醫生實行“駕照式記分”,從而實現動態精細化管理。
記分標準:按違規嚴重程度分四檔 —— 較輕行為(1-3 分)、較重行為(4-6 分)、嚴重行為(7-9 分)、特別嚴重行為(10-12 分,如欺詐騙保);
誠信管理:為每位醫生建立 “一人一檔” 醫保誠信檔案,記錄終身留存,實現全國跨機構、跨區域共享;
懲戒措施:一年內記 9 分:暫停醫保支付資格 1-6 個月(費用不予結算);記 12 分:終止醫保支付資格,1-3 年不得重新備案;
執業要求:醫生除需持有 “規培證、執業醫師證、執業行為合格證” 外,還需新增 “醫保合格證”,四證齊全方可行醫。
從醫保高壓監管,到如今各地衛健委對醫生執業行為加強監管,可以清楚感受到,醫生執業規范化要求的政策走向,正變得越來越嚴。
醫生聲音:
監管必要,但需 “賞罰平衡”
醫生“黑榜”發布后,在醫療圈引起廣泛熱議。有醫生對此持支持態度,他們認為,此舉是規范醫務人員醫療行為的必要手段,定期公開通報的形式能對部分醫生起到更有效的震懾效果。也有醫生持反對態度,認為此舉加劇了醫務人員的執業壓力。
業內人士呼吁:監管需 “寬嚴相濟”,在嚴懲違規的同時,應關注醫生合理權益 —— 提高合規收入、杜絕拖欠工資,讓醫生 “有尊嚴地執業”。唯有 “賞罰平衡”,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不良執業行為,而非單純依賴外部懲罰。
從多地 “駕照式記分” 鋪開,到醫保、信用多維度聯動,醫療行業 “合規化” 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對醫務人員而言,需牢記:超范圍執業、偽造病歷、騙保等行為不僅會被記分通報,更可能影響職業生涯;對監管部門而言,在 “嚴管” 之外,還需兼顧醫生權益保障,讓 “規范執業” 與 “職業尊嚴” 并行,方能構建更健康的醫療生態。
信息來源:華醫網
信息采集:衛健君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