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前段時間高調宣布,有朋友捐贈1.3億美元填補美軍薪資缺口,看似彰顯對軍人待遇的重視。
但將目光投向基層軍營便會發現,五大湖區域的命案與本土基地的惡劣住房條件,與巨額軍費、私人捐贈形成刺眼反差,悄然揭開了這個軍事強國的制度隱痛。
2025年10月,1.3億美元私人軍費捐贈引發廣泛關注,被宣稱用于彌補政府關門期間的美軍薪資缺口。
但梳理數據便會發現其中的矛盾,2025財年美軍軍餉預算高達2350億美元,占9000億總軍費的近三成,如此龐大的專項預算,卻仍需依賴私人捐贈應急,甚至要挪用80億美元研究資金填補薪資漏洞。
就在捐贈消息傳出前三天,五大湖區域的美國海軍營房內發生極端事件:39歲水手在營房內槍殺26歲戰友后自殺。
![]()
在美軍體系中,海軍被稱為“二等人”,待遇普遍優于陸軍,卻在本應安全的營房內出現此類暴力事件,其背后的居住環境與心理壓力隱患可見一斑。
頂層樂于通過私人捐贈這類具有話題性的事件營造“軍人優先”的輿論氛圍,卻對軍人日常居住的營房環境缺乏實質性關注。
當薪資保障需要依賴外部捐贈,當軍營淪為暴力事件發生地,所謂的重視更像是停留在口號層面的政治表達,基層軍人的核心需求并未得到真正回應。
![]()
美國政府問責局2023年發布的調查報告,已詳細披露美軍營房的諸多問題,但直至2025年,這些亂象依舊沒有得到有效改善。
報告顯示,走訪的十個本土軍事基地中,霉菌滋生、管道故障、供暖空調失靈成為共性問題。
十個基地全部存在霉菌困擾,部分營房墻皮因霉變大塊脫落,消防安全設施損壞、門鎖窗戶破損的情況普遍存在,外來人員隨意進出的現象屢見不鮮。
衛生與安全隱患更令人擔憂,部分營房內污水橫流,蟑螂、臭蟲等害蟲泛濫,水龍頭流出的水呈棕色,完全不符合飲用標準。
![]()
華盛頓特區某軍事基地的一棟營房,12扇窗戶長期破損,150個房間照明不足,電梯故障長期無人維修,空置營房甚至成為非法入侵者的臨時住所。
按照國防部制定的住房標準,士兵應享有獨立臥室,最多與一人共用浴室,但實際情況是,不少低級別軍人被迫三四人擠在一間狹小空間,基本隱私難以保障。
基層軍人不僅要忍受惡劣環境,還需承擔本應由管理部門負責的維護工作,維修申請的響應周期往往長達數月,士兵不得不自掏腰包購買空調、加熱器等生活設施,甚至親自動手粉刷墻壁、清理污水與霉菌。
![]()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部分士兵被要求清理戰友自殺后的生物廢物,這類超出職責范圍的沉重負擔,給基層軍人的身心帶來雙重壓力。
官僚體系的推諉扯皮是問題長期存在的核心原因,各軍種可自行決定營房評估頻率,從三年一次到十年一次不等,評估標準混亂且缺乏統一性,基層訴求難以有效向上傳達。
國防部將資金優先投入武器研發與船廠建設,營房維修被長期擱置,2020年就有1370億美元設施維護費用被挪用至其他領域。
![]()
美軍的營房困局并非西方軍隊的普遍現象,同為西方國家的澳大利亞,其國防軍家屬宿舍配備獨立衛浴,普通士兵也能享有舒適的居住環境。
澳軍2024年軍費僅368億美元,現役部隊規模5.7萬人,卻能將有限資源精準投入到基層保障中,實現人均福利的有效落地。
反觀美軍,9000億美元的軍費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卻有1.7萬名海軍陸戰隊員居住在不達標營房內。
![]()
軍隊的凝聚力從來不是單純依靠巨額軍費堆砌而成,當士兵每日面對霉變的墻壁、渾濁的飲用水,擔憂居住環境的安全隱患,還要自行解決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所謂的“鋼鐵意志”更多是被迫接受困境的無奈。
如今不少軍人因居住環境惡劣選擇提前退伍,潛在入伍者也因負面口碑望而卻步,這種非作戰性的戰力損耗,比裝備故障更具破壞性,長期來看將持續侵蝕軍隊的人才根基。
美國政府問責局早已提出31項改進建議,且得到國防部的認可,但從2019年啟動調查至今,問題依然沒有實質性改善,整改更多流于形式。
![]()
若美軍不能打破官僚體系的桎梏,將基層保障真正納入優先議程,即便擁有再多軍費與外部捐贈,也難以維系軍隊的凝聚力與戰斗力。
畢竟一支連士兵基本居住權都無法保障的軍隊,再光鮮的外表下,也藏著難以修復的深層裂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