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時間10月30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為海軍中將理查德?科雷爾舉行的戰略司令部司令提名聽證會,因特朗普的突發表態陷入混亂。
這場原本聚焦核威懾戰略的確認程序,最終淪為圍繞重啟核試驗爭議的“政治問答場”,凸顯美國核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
風波始于聽證會前,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布,已指示五角大樓“立即開始平等地測試我們的核武器”,理由是應對其他國家的核試驗計劃。
這一表態距美國1992年暫停地下核爆炸試驗已過去33年,瞬間引發國際社會震動,也讓科雷爾的提名聽證會焦點徹底轉移。
在長達90分鐘的聽證會上,科雷爾反復被議員追問對總統表態的看法。
作為特朗普此前提名的戰略司令部掌門人人選,該司令部主導美國核威懾與打擊能力,科雷爾目前擔任該部門二號人物,且今年1月剛參與完成美軍核武庫認證。
對于特朗普表態中“測試核武器”的模糊表述,獨立參議員安格斯·金質疑是否指向導彈運載系統測試而非核爆炸試驗,科雷爾坦言“不了解總統意圖,這是一種可能的解讀”。
截至聽證會結束,白宮及國防部均未澄清表態具體所指,但副總統萬斯已公開背書,稱核試驗是“確保核武庫正常運作的必要環節”。
這一爭議背后是美國核政策的長期分歧。自1992年暫停核爆炸試驗后,美國一直依賴計算機模擬維持核武庫可靠性,且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
憂思科學家聯盟全球安全項目主任直言:“恢復爆炸性核試驗毫無正當理由,只會讓美國人更不安全,損失遠大于收益”。
此前俄羅斯近期試射兩款新型核動力武器,美方指責其進行低當量試驗但缺乏透明度,而俄方并未開展大規模核爆炸。
致力于核裁軍的犁頭基金會警告,美國打破禁令將讓核對手受益,“他們可借此加速核研究與武器開發,縮小技術差距”。
美國自1945年以來累計進行1030次核試驗,相關數據儲備遠超其他國家。
該州一位眾議員也表示將推動立法叫停相關計劃,今年5月內華達州議會已通過決議呼吁維持核試驗禁令。
據能源部匿名消息人士透露,若重啟試驗,內華達州地下試驗場需36個月才能完成準備工作。
分析指出,特朗普的表態或為向俄羅斯釋放強硬信號,延續其“以強硬姿態推動談判”的一貫策略,但此舉已打亂美軍核指揮體系的交接進程。
科雷爾的提名能否通過仍存變數,而這場由社交媒體引發的核政策風波,正讓全球核安全局勢陷入新的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