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一直是一個強大國家。
春秋時期諸侯國爭霸,齊桓公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任霸主。
![]()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相互攻伐,以滅國為目的,齊國也是能夠與秦國相抗衡的諸侯國。齊湣王曾與秦昭襄王共稱“東帝”和“西帝”,齊國的實力可見一斑。
可以說齊國手握一副好牌,但最后卻打爛了,導致齊國最后被秦國所滅。
齊國曾經被燕、趙、韓、魏、秦五國聯合攻打,史稱“五國伐齊”,最艱難的時候只剩下即墨和莒,最終被田單一舉翻盤。經此一役,齊國實力急劇衰退,喪失了與秦國對峙的實力。
合縱到五國伐齊
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為了變得強大,都在努力求變。秦國進行了商鞅變法,齊國發生了田氏代齊,魏國也進行了李悝變法,楚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
按照歷史課本上講述,這些國家的變法,讓諸侯國從奴隸制變成封建制,解放了生產力,于是各個國家都不同程度變得富強。
變法最徹底的當屬秦國,秦國經過幾代國君的勵精圖治,變成戰國中后期強大的國家。
各個國家相互攻伐,會組成相應的聯盟,秦國派張儀游說各國,采用了連橫的政策。而六國為了對抗秦國,也采用了蘇秦的合縱。
蘇秦的合縱策略很有效,巔峰時期他手拿六國相印,擔任合縱的盟主。使得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
聯盟不可能牢不可破,在秦國消停后,聯盟內部也發生了矛盾。
六國中,齊國最強大,齊宣王趁燕國內亂,攻進了燕國的首都薊(今北京),燕王噲、子之均被殺死。
如果齊國處理得好,說不定燕國就不存在了。但齊國的軍紀敗壞,在燕國境內燒殺搶掠,還毀壞了燕國的宗廟。
其他諸侯國很恐慌,于是謀求保留燕國。進行了胡服騎射改革的趙武靈王就計劃聯合楚國、魏國伐齊。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齊國只好退兵,公子職正式即位為王,是為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后,發誓要報仇,于是任用樂毅和蘇秦復仇,蘇秦自告奮勇到齊國當間諜。慫恿齊湣王滅宋。
由于宋國的位置具有戰略意義,所以引起了各國的恐慌,秦國看時機成熟,于是促成了燕、趙、韓、魏、秦五國的軍隊伐齊。
![]()
五國聯軍的主將正是樂毅。秦國促成的聯盟,主將是燕國人,可見秦國的聰明之處。
樂毅攻占齊國大部分領土
樂毅集齊了五國的軍隊,浩浩蕩蕩的向齊國進發,齊湣王聽說以后,急調齊軍士兵在濟水以西迎戰,他以觸子為將,但卻沒有做到用人不疑,一直錯誤的發號施令。
觸子想以逸待勞,但膨脹的齊湣王派人辱罵觸子,命令他趕緊出戰,還威脅他如果不出戰就殺他全家,觸子心生怨恨,在出戰的時候下令收兵,五國聯軍猛攻,齊軍大敗。
![]()
齊軍的將領達子收攏殘兵,聚攏在臨淄西門附近,他報告齊湣王多發銀錢以提振士氣,但齊湣王不但不實施,還大罵他們不配,于是齊軍再次戰敗,達子戰死。
樂毅繼續進攻,攻下了臨淄,齊湣王逃到衛國、鄒國、魯國,但由于太傲慢,沒有人收留,最后來到了莒。
楚國趁火打劫,以救齊之名要求進入齊國,齊湣王幻想能聯合楚國攻打五國,結果自己被殺死。
樂毅在齊國持續進攻,用了五年的時間,攻下70多座城池,僅剩下莒和即墨。樂毅知道齊國強大,攻打下來的領土不穩固,打算通過圍而不攻的方式懷柔攻下的領土。
田單火牛陣翻盤
齊湣王死后,身為臨淄市場管理員的田單站出來了,護送族人到達即墨,被稱為城守,肩負起了守衛即墨的重任。
如果燕國不發生變化,說不定齊國就成為第一個被滅的國家。田單在即墨率領士兵加固城池,深受即墨老百姓信任和愛戴。
樂毅圍攻即墨的時候,燕昭王死去,燕惠王即位,燕惠王本來就跟樂毅不和。于是田單使出反間計,向燕惠王游說樂毅之所以不攻打齊國最后兩個城池,是想在齊國稱王。
燕惠王就讓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樂毅不敢回國,投降了趙國。
田單就開始醞釀反擊,使出了火牛陣,找了1000多頭牛,牛角上綁上尖刀,尾巴上放上浸了油的蘆葦,趁天黑發起了反攻。
![]()
燕國的軍隊被發了瘋火牛沖擊,頓時大亂,田單率兵反擊,大敗燕國軍隊,并乘勝攻擊,齊國領土的城市本來就對燕國的管理心存不服,田單于是趁勢收復了70多座城池。
隨后,田單迎法章回臨淄,擁立為王,是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
田單能力挽狂瀾,靠的是人和!齊國幾百年的統治,百姓對齊國的認可度更高,就像秦國統一六國后沒多久就分崩離析,六國紛紛又建立,也是同樣的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