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幾天的兩場會議,似乎讓中美兩國關系不再那么緊繃。
尤其是吉隆坡貿易會議之后,美國不僅對我國進行了關稅松綁,我國也終于愿意重新采購美國大豆。
表面上看兩國已經成功破冰,但在這層緩和之下,是未來世界的新秩序的定型。
那在吉隆坡會議之后,世界貿易會如何發展?中美之間的關系真的是緩和了嗎?
![]()
聊起中美貿易談判,這兩年的拉鋸戰總讓人想起棋局里的“長考”。
從2018年4月特朗普掀桌子發動全球貿易戰開始,所有人都在等一盤終局棋,而吉隆坡這場談判,似乎終于透出了些落子的跡象。
要知道特朗普自始至終最想啃下的“硬骨頭”,就是和中國的貿易協議,但這條路走得比想象中更曲折。
先是日內瓦談不攏,再到倫敦、斯德哥爾摩相繼碰壁,更耐人尋味的是,過去每次談判結束,美國那邊總會冒出些“新動作”。
他們一會兒加征關稅,一會兒挑動議題,直到中國拿出稀土這張“殺手锏”,才算讓節奏慢了下來。
在我看來,談判桌上的“細節”從來都藏著真章,吉隆坡這次的兩個小插曲尤其值得琢磨。
![]()
一是美國代表團特意從后門入場,而中國代表團走的是正門。
這種看似無關緊要的安排,實則是談判姿態的微妙傳遞,暗示著美國這次少了些過去的“強勢”,多了點“務實”。
二是美國這邊的聲音突然“統一”了,以往跳得最歡的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沒了動靜,只剩下財長貝森特一個人發聲。
這可不是偶然,在關鍵階段“權力集中”往往意味著兩件事:要么是內部終于達成共識,要么是真的想“一錘定音”。
畢竟大國之間扯皮的聲音多了,再重要的籌碼也容易被稀釋。
而中國這邊,其實手里還有不少牌沒亮,不是沒實力,而是沒必要。
真正的殺手锏,一張就足夠形成威懾,多了反而會讓談判陷入“比狠”的死循環,背離了談的初衷。
所以這場談判下來,美國改變了態度,中國收著力度,算不上誰是贏家, 只能說是一次小小的雙贏!
![]()
很多人覺得,中美談判只是為了少交點關稅,其實遠不止于此。
這場談判的本質,是全球秩序從“單極主導”向“多極協調”過渡的一次關鍵安排,核心是美國如何從“全球霸主”的位置上“軟著陸”,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美國在僅僅兩個月,國債就新增了1萬億美元,這不是簡單的“花錢快”,而是美國經濟“造血能力”的警報。
再看黃金價格一路飆升,老話說“亂世買黃金”,全球資本用腳投票的背后,是大家都在擔心現有世界秩序可能要出亂子。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最怕的就是“亂”,一旦美國因為國債崩盤、美元失信而“硬著陸”,首當其沖的就是全球貿易體系。
美元要是扛不住,跨境結算會陷入混亂,美國要是放棄“世界警察”的角色,它那些盟友們沒了主心骨,很可能會各自為戰,到時候中國的外貿訂單、海外投資都會受影響。
![]()
這里不得不提一段值得借鑒的歷史:二戰后英美之間的秩序交接。
當年英國衰落,美國沒有趁機“踩一腳”,反而選擇支持英國,哪怕德國是美國一戰后扶持起來的“自己人”,英國只是“舊日霸主”。
為什么?因為美國看得明白:英國代表的是當時相對穩定的全球秩序,而德國只是個地區強國,沒能力撐起全局。
最終的結果是,英國和平移交了全球軍事基地和秩序主導權,美國則在接手后逐步瓦解了歐洲殖民體系,完成了“軟著陸”。
這段歷史對中國的啟發遠大于“誰打贏誰”的零和思維,霸主更迭從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秩序平穩過渡”,畢竟亂局之下,沒有贏家。
中國現在不愿“打崩”美國,不是怕了,而是算得清利弊:把美國逼到絕境,只會讓世界陷入更大的混亂,反而不如幫它“穩住陣腳”,再慢慢談新的規則。
![]()
可能有人會問:中國憑什么要“幫”美國?其實答案很簡單:不是幫美國,是幫自己,是幫自己在全球秩序重構中,少付點代價,多爭取點主動。
現在很多人覺得人民幣要“取代美元”,但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個誤區。
人民幣確實在進步,比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逐年增長,在一些東盟國家已經成了常用結算貨幣,但中國要的從來不是“取代”,而是“共存”。
道理很簡單:美元體系雖然有問題,但短期內還沒有哪個貨幣能完全替代它。
如果強行“取而代之”,不僅會引發美國的激烈反撲,還會讓全球金融體系陷入動蕩,中國作為最大的外匯儲備國,損失只會更大。
所以人民幣和美元共存,既是給世界留緩沖,也是給中國留空間。
![]()
再回到談判本身,那些期待中美“徹底決裂”的人,可能忽略了一個核心現實:美國沒能力打崩中國。
中國的市場規模、工業體系、外匯儲備,都是足夠厚的“護城河”。
而中國也沒必要打崩美國,因為那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最優解。
這次談判要是真能成,最有可能的結果,就像之前有人比喻的那樣:美國繼續當全球秩序的“CEO”,負責日常運營和協調盟友。
而中國則像“董事長”,手握規則制定的重要話語權,在關鍵領域擁有否決權。
這種分工不是誰“臣服”誰,而是全球化時代的必然選擇,畢竟現在的世界,早不是一個國家能“包打天下”的了,多極協調才是長治久安的路。
![]()
中美貿易談判談的不是“輸贏”,而是“未來20年全球秩序怎么玩”。
吉隆坡這一步,不管最終結果如何,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務實”的信號,雙方都在放下身段算“大賬”,而不是糾結于一時的“輸贏”。
對中國來說,這或許才是崛起路上最關鍵的一步:不追求“打倒誰”,而是學會“和誰一起制定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