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受到了安世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日本本田墨西哥工廠因缺芯貼出停產公告,復工時間成謎。
![]()
歐洲汽車業密集預警“供應鏈即將中斷”,而中國東莞、上海臨港的安世半導體廠區,機器晝夜轟鳴,工人按計劃趕制芯片訂單,這場反差的源頭,是荷蘭政府兩個月前那場“合法搶劫”。
面對如今的局面,荷蘭官員試圖為自己辯解,卻難掩尷尬,當初志在必得的“優質資產”,如今成了沒人認的空殼。
![]()
本想討好美國,反倒把整個歐洲工業拖進了焦慮,甚至還稱強搶安世是唯一選擇,也是無奈之舉?
荷蘭“強奪”
安世半導體,本是中企聞泰科技“全資子公司”,2020年,聞泰以340億元完成對安世的100%收購。
![]()
此后四年,安世憑借車規級芯片優勢快速成長,2024年數據顯示,客戶覆蓋大眾、寶馬、沃爾沃等130多家頂級車企,甚至歐洲航空航天、醫療設備也依賴其芯片。
但沒想到9月底,荷蘭政府突然宣布凍結安世半導體在荷蘭的所有資產,同時強制罷免中國籍首席執行官張學政,將公司 99% 股權臨時交由第三方托管。
![]()
荷蘭官方給出的理由是“防止知識產權被轉移、歐洲研發中心被掏空”,但這一操作立刻引發爭議。
更耐人尋味的是,荷蘭此次凍結的資產規模約500億元,而安世支撐的歐洲產業鏈年規模超萬億,這種“撿芝麻丟西瓜”的操作,當時就被業內質疑低估了全球產業鏈綁定深度。
![]()
停產潮先至日本
安世芯片的不可替代性,很快在產業鏈上顯現,汽車門鎖、空調控制、車速監測等數百個部件,都需要其生產的小型號二極管或ESD保護器件,且短期內找不到替代供應商。
荷蘭的操作剛過去一個月,停產影響就開始蔓延,10月28日,本田汽車位于墨西哥的工廠因無法獲得安世芯片,已正式停產,具體復工時間需“等待芯片供應恢復”。
![]()
與此同時,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發布預警報告,若安世芯片供應持續不穩定,歐洲汽車產業鏈將在 10-20 天內出現全面沖擊,部分工廠可能被迫調整生產計劃,恢復正常需數月時間。
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荷蘭官員在前幾天的采訪中,將自己的操作定義為“應對潛在風險的必要選擇”,強搶也是無奈之舉。
![]()
回顧整個事件,最值得關注的不是荷蘭的“出爾反爾”,而是中國企業在全球化中“底氣變化”,安世中國之所以能穩住局面,核心不是“技術破解”,而是實實在在的產能掌控力。
對全球產業鏈而言,這場風波也敲響了警鐘,在技術高度分工的今天,“斷鏈”“強奪”不僅無法實現“掌控優勢”,反而會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傷及自身。
![]()
荷蘭如今的處境就是最好的例子,搶來的“資產”成了空殼,歐洲盟友怨聲載道,自己還得面對中方的嚴正立場,可謂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