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考慮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前面的強硬態度,還是當下的轉變,說到底,歐盟考慮的還是一個“利”字。前段時間,歐盟各國對我國的態度相當不友好,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外揚言,要對我國祭出“核力量”,那態度明顯就是在威脅我國。荷蘭方面強制性搶走了我國安世半導體99%的股份,還辭退了其公司的CEO。
![]()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中歐的矛盾會沖向高潮時,結果歐盟那邊直接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直接宣布,中國的高級技術代表團要在本月30號到布魯塞爾進行訪問,主要就稀土和半導體等問題進行商議。不僅如此,歐盟一改往日的態度,用以下幾個詞匯來形容中國:辦事認真、技術精湛、專業敬業。
既然要用到咱們國家,自然就得給咱們一個好臉色。問題是歐盟為何會突然來這么大一個反轉,難道單單是因為中美關系的緩和?歐盟是否還有其他的考量?在其態度轉變的背后,是否還藏著其他的算計?面對歐盟的這一轉變,我國又該如何應對?
![]()
我國的反擊
國際形勢千變萬化,歐盟之所以態度出現如此大的轉變,是因為其在實際與我國的對抗當中吃了大虧。荷蘭本來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搶走了安世半導體,結果卻發現自己非但沒有收獲預想中的好處,反而將自己變成了一則笑話。石頭沒有砸到我國的腳面,反倒是不偏不倚落到了荷蘭的腳面。
最先受到損失的當數德國,德國汽車企業眾多,又需要大量的芯片,結果被荷蘭這么一搞,很多汽車企業因此而面臨著停擺的風險。也正是因為如此,歐盟也意識到對抗非但不會讓歐盟受益,反而將歐盟推向一片更危險的境地。實際上當歐盟一開始對我國采取反擊措施時,就有一半以上的國家表示,千萬不要采取過激的方式,以免事情鬧到不可調和。
![]()
從這里就能看出,歐盟的反擊就是要迫使我國妥協,好使得自己獲得更多的好處,這與特朗普使用加征關稅的手段如出一轍,目的自然是讓我國購買美國大豆,以及在稀土資源出口方面對美國打開口子。
然而,今日之中國已今非昔比,要想合作,就得拿出誠意,而不是使用這種下三濫式的威脅手段。拿著誠意來,我們國家和你們坐下來談一談,若是想要通過威脅與強硬的方式來談判,我國會讓其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