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舟山海事局獲悉,在第八屆油商大會上,該局與中國海仲浙江自貿區仲裁中心等合作單位共同發布了全國首個《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船舶燃料加注糾紛多元化解及快速仲裁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浙江省貿促會、舟山市委、舟山海事局等相關主辦及合作單位領導出席發布儀式。
![]()
作為舟山海事局與中國海仲浙江自貿區仲裁中心深化海事“調解+仲裁”合作協議的重要舉措,《指引》緊扣《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方案》部署要求,引入并創新“調解—仲裁—調解”模式,結合快速仲裁與費用優惠安排,切實降低解紛成本,有效契合市場主體對高效、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現實需求。《指引》的推廣實施不僅為保稅船燃加注糾紛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解決方案,還將為其他大宗商品貿易爭議解決提供可復制的制度創新樣本,有力助推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
這是繼雙方今年8月份簽訂合作協議發布全國首個《海事與海仲調仲對接指引》后,取得的又一重要合作成果,標志著海事“調解+仲裁”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在浙江取得新突破。
《指引》打破海事調解與專業仲裁間的壁壘,在浙江海事系統首創與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長效合作機制。通過建立案件科學分流、證據互認、程序轉接與執行聯動機制,實現了“前端調解不收費、后端仲裁低成本”的無縫銜接,為當事人提供了兼具靈活性、高效性與權威性的解紛路徑。
聚焦制度創新核心,發布全國首部專業《海事與海仲“調解+仲裁”對接指引》,明確調解啟動、程序轉接等13條核心規則。創新確立“階梯式”收費模式,將仲裁費用最低降至1525元,僅為原費用的25%,極大降低了中小額爭議解決門檻。聚焦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建設,針對性發布全國首個《保稅船舶燃料加注糾紛多元化解及快速仲裁指引》,為大宗商品貿易核心業態提供標準化、專業化的解紛方案,形成了可復制的制度樣本。
充分依托海仲全球仲裁員智庫資源,推動海事調查官、公職律師等業務骨干兼任調解員、仲裁員。通過業務培訓共辦、專家資源共享,打造了一支既懂海事實踐又精通法律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解紛工作提供堅實的專業支撐。海事“調解+仲裁”機制已成功運用于化解浙江海事轄區首起因船舶燃料加注操作引發的溢油糾紛,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并快速履行,避免了因訴訟可能導致的船舶扣押、高額擔保等訴累,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為大宗商品貿易相關糾紛的化解提供了經過實踐檢驗的成功范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