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要說江湖上實力最強的勢力,當屬明教了。少林、武當派、峨眉派雖然屬于江湖三大派,但是門派內綜合高手數量并不多。
反觀明教已陽頂天教主之下,有著左右二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以及五位掌旗使。明教可謂是高手如云,人才濟濟,超過武林任何一個門派。
那么為何如此龐大的明教,僅僅因為教主陽頂天的失蹤,就徹底分崩離析,甚至淪落到被六大門派打上了山門,最終更是差點覆滅的下場呢?
書中也曾說過原因,是因為教內不團結,當然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還是賞罰不明,制度問題。大到管理一方王朝,小到管理一個門派制度很重要。
![]()
在明教之中,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就是左右二位使者,再往下就是四大法王了。武俠世界,特別是江湖中,信奉的是實力為尊,強者至上。
教中之人的地位,也應該以實力來決定,可黛綺絲的實力并不算強,她卻成為了四大法王之首,竊居高位。自古以來,民不患貧,換不均。
黛綺絲成為四大法王之首,本就是壞了規矩,教內眾人內心必然不滿。陽頂天在位時,靠著強大的實力,還能壓下眾人,陽頂天失蹤后,自然就起紛爭了。
所以說陽頂天最大的失誤,就是讓黛綺絲做了四大法王之首,起了一個不好的頭,壞了規矩。歷史上春秋與戰國的區別就是,春秋爭霸,戰國兼并。
意思就是春秋時期諸侯,只是為了當霸主,兩個國家發生矛盾,強大的一方打敗另一個國家后,教訓一番后,最終也會歸還土地,讓其不絕祭祀。
可到了戰國時期,完全就是兼并,打敗就占有。之所以會造成這種局面,《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就曾說過,主要是周王率先破壞了規矩。
![]()
也就是春秋與戰國分割的標志事件“三家分晉”、“田氏伐齊”,這種臣子以下犯上,不符合規矩的事。周王卻還分封了諸侯,讓臣子擁有了正統的地位。
天下共主周王都帶頭壞了規矩,其他諸侯就徹底不講規矩了。扯遠了,回歸主題,江湖本就貫徹實力為尊的規矩,陽頂天不講規矩,讓黛綺絲做了法王。
要是按實力來說,明教中有2人,遠比黛綺絲更適合做明教法王。這第1個人就是五散人中的冷謙,這位的實力非常高深,更是遠勝黛綺絲。
成昆可是倚天時期,江湖上頂尖高手之一,巔峰實力不輸黃衫女,范遙曾暗中偷襲他幾次,結果卻是范遙身受重傷,成昆實力明顯遠超楊逍、范遙。
冷謙卻在1對1的情況下,硬是接住了成昆20招。以冷謙所表現出來的實力,明顯比黛綺絲要強,而且黛綺絲還是半路加入中土明教,資歷不足。
![]()
不管是論資歷,還是論實力,冷謙做明教法王都比黛綺絲合適。除了冷謙之外,還有五行旗之一的莊錚,這位實力也是非同凡響,不容小覷。
以莊錚的實力,滅絕師太要是不動用倚天劍,都未必是其對手。明教之中,冷謙和莊錚都比黛綺絲更適合做法王,黛綺絲等于是突然之間插隊,壞了規矩。
可能有人會說了,黛綺絲之所以能做四大法王之首,不是因為和韓千葉比試,為教內立下功勞嗎?首先來說立功,誰還沒為明教立下過功勞?
其次,這本就是陽頂天私人恩怨,當年,陽頂天脾氣爆,一言不合就把韓父打的跪地不起,韓父放下狠話,日后必叫兒女來報此仇,陽頂天也同意了。
韓千葉是一個人找上門來的,這很顯然是以私人仇怨,并非明教中的事務,還有黛綺絲認陽頂天為義父,幫陽頂天解了圍,也是私人的行為。
既然是私人之間恩怨,黛綺絲怎么就扶搖直上,成為了明教法王之首?這就說不過去了。其實這也并非是陽頂天的本意,原著中是陽頂天夫人突然宣布的。
![]()
黛綺絲在碧水寒潭中打敗韓千葉后,陽夫人就贈了她個“紫衫龍王”的美號,和白眉鷹王、金毛獅王、青翼福王三人,并列成為了明教四大法王。
這又反映出了陽頂天一個問題,怎能讓自家夫人插手教內之事呢?甚至陽頂天連明教暗道都告訴了自家夫人,太過寵愛,甚至有些縱容夫人了。
就是因為陽頂天的縱容,這才為明教帶來了后來的禍事。陽夫人和成昆在暗道偷情,導致陽頂天走火入魔,甚至成昆后來從暗道潛入明教搞偷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