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隕落,那些藏在科學里的傳奇與家國
近兩年,物理界接連傳來令人痛心的消息。
2024 年 8 月 4 日,97 歲的李政道先生在美國舊金山病逝;時隔一年多,2025 年 10 月 18 日,103 歲的楊振寧先生也在北京溘然長逝。
這對曾被學界譽為 “兩個聰明的中國人” 的科學巨匠,用一生書寫了科研傳奇,更藏著滾燙的家國情懷,他們的故事即便過了幾十年,讀來依舊讓人熱血沸騰。
![]()
雙星攜手,物理界掀巨浪
我跟你講,上世紀 50 年代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那簡直是天才扎堆的神仙地方。掌門人奧本海默最愛的畫面,就是楊振寧和李政道這兩個年輕中國人并肩走在草地上。
這對從芝加哥大學就結下深厚友誼的摯友,1949 年正式搭伙做研究,一聯手就給世界物理界來了個 “大地震”。
你知道嗎,真正的天才相處起來,趣事可不少。他們討論物理問題時從來不用英語,清一色中國話,還總愛扯著嗓門爭論,生怕對方聽不清。
沒有黑板紙筆的時候,倆人就用手指在空中演草算題 —— 這可是抗戰時期練出來的本事,那會兒紙張匱乏,只能靠 “空中寫字” 琢磨難題。
更有意思的是,有次在布魯克黑文實驗室,倆人正高聲推演公式,以愛開玩笑著稱的物理學家費曼故意湊進來,用更大的聲音瞎念叨攪局。
李政道不服氣,立馬提高音量反擊,楊振寧察覺到是費曼在搗亂,才笑著放小了聲音,這段趣事至今還在學界流傳。
![]()
說白了,他們能搞出震驚世界的成果,全靠這份默契和敢質疑的勇氣。1956 年,物理學界被 “θ-τ 之謎” 搞得頭大,所有人都默認 “宇稱守恒” 是鐵律,可楊李二人偏要較真。
他們花了無數個日夜一起計算、爭論,最后大膽提出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 的假設,還建議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做實驗驗證。
1957 年,實驗結果出來了,真的證實了他們的猜想!
這一年,35 歲的楊振寧和 31 歲的李政道一起站上了諾貝爾獎領獎臺,成為首次獲得該獎項的華人,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科研實力。
更有意思的是,1959 年李政道 33 歲生日那天,正好是美國感恩節,兩家團聚時,這對諾獎得主玩起了《周易》占卜。
他們用三枚硬幣代替蓍草,擲六次成卦,問的是 “粒子物理未來 20 年有沒有突破”,結果得了 “漸” 卦,預示著循序漸進、終會成功。
后來的事實也真就印證了這份 “科學預言”,從弱相互作用 V-A 理論到希格斯粒子發現,基本粒子標準模型的一系列突破,正好一步步實現了卦象的預示。
![]()
心懷家國,熱血助華夏科研
從另一個角度看,楊、李二位先生最讓人敬佩的,不只是拿了諾獎的科研成就,更是那份無論走多遠都惦記著祖國的赤子心。
即便長期在海外生活,他們始終沒忘給祖國的科研事業搭把手,用實際行動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橋梁。
咱們先說說李政道先生。1979 年,他親眼看到國內科研人才斷檔,急得睡不著覺,立馬牽頭搞了個 “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也就是 CUSPEA 計劃。
這個計劃可不是隨便說說,李政道夫婦幾乎傾盡所有精力操辦。
為了聯系美國高校,他一口氣發了 200 多封信,還自己掏腰包付郵資、長途電話費。
每年給學生寄材料,郵件多到能把家附近的郵筒塞滿,逼得紐約郵政局上門 “訴苦”,最后夫婦倆只能推著小車去遠一點的郵局寄件。
十年間,這個計劃送了近千名優秀學子赴美深造,如今這些 “CUSPEA 學者” 都成了各個領域的頂梁柱,有的成了學術領軍人物,有的扎根科研一線,真正實現了 “為祖國培養人才” 的初衷。
![]()
李政道對祖國的付出遠不止這些。
2011 年,他把自己的諾貝爾獎章、研究手稿、通訊書信,還有各類獲獎證書、書畫作品,全都捐給了上海交通大學,陳列在李政道圖書館里,供后人瞻仰學習。
妻子秦惠?去世后,他遵照妻子遺愿,拿出全部私人積蓄和親友捐贈的近 100 萬美元,設立了 “?政基金”,幾十年間資助了數千名中國學子,幫他們實現了求學夢想。
他常說 “平生所愿,唯有益國家”,這句話可不是空話,從推動博士后制度建立,到幫助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他的每一步都踩著祖國科研發展的節奏。
楊振寧先生的報國之路同樣讓人動容。1971 年,中美關系還很緊張,他冒著風險率先回國訪問,成為華裔學者回國的 “破冰者”。
這次回國,他不僅看望了家人和老友鄧稼先,還走訪了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給周恩來總理詳細介紹了美國的科技發展情況,極力促成中外溝通。
從那以后,他每年都要回國一次,四處講學、指導科研,把最新的學術理念帶回國內。
![]()
1997 年,75 歲的楊振寧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清華園創辦高等研究院,還給自己的住所取名 “歸根居”,寓意 “葉落歸根”。
為了讓研究院盡快走上正軌,他親自去香港和美國籌集了超過 1500 萬美元資金,還成功動員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密碼學家王小云等頂尖學者全職回國。
更讓人敬佩的是,82 歲高齡時,他還主動給清華 200 多名大一新生講 “大學物理”,每周兩次課,每次整整 90 分鐘,課間 5 分鐘還舍不得休息,繼續解答學生疑問。
不僅學生們聽得入迷,全國各地的高校老師都慕名而來,擠在旁邊的教室看直播,就為了學習他講課的精妙之處。
![]()
巨星隕落,精神照后人前行
楊振寧先生逝世后,國內外學界紛紛悼念。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研究所專門發了唁電,稱他 “深刻改變了現代物理學的基本認知”,激勵了無數后輩投身科學。
美國《紐約時報》盛贊他 “揭示了自然界的微妙之處”,著名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更是把他與愛因斯坦、狄拉克齊名,稱其為 “20 世紀物理學的卓越設計師”。
翁帆也在《光明日報》撰文悼念,字里行間滿是對丈夫的敬重與思念。
李政道先生離世后,2024 年 8 月 25 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的追思會上,來自全球的學者紛紛緬懷他的貢獻。
![]()
有位 CUSPEA 學者動情地說:“沒有李老師的幫助,我根本沒機會去美國深造,是他給了我們這些年輕人改變命運的機會。”
2024 年 11 月,李政道的骨灰按照生前遺愿,安葬在蘇州太湖之濱,與愛妻秦惠?合葬,實現了 “生死相伴” 的心愿。
結語
科學從來不是孤獨的探索,更是精神的傳承。楊、李二位先生用一生證明,中國人不僅能在世界頂尖科學領域站穩腳跟,更能帶著家國情懷回饋故土。
![]()
他們敢質疑權威、肯踏實鉆研,更懂感恩祖國、助力后輩,這樣的精神比任何科研成果都更珍貴。
巨星雖已隕落,但他們的光芒永遠不會熄滅,會一直照亮中國的科研之路。
愿咱們后輩能循著這份光,敢想敢干、踏實奮進,既要有 “細推物理” 的執著,更要有 “報效家國” 的擔當,把兩位先生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