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近期宣布全面恢復傳統蒙古文,這一文化領域的重大轉向,被廣泛視為其醞釀已久的“脫俄入中”戰略的關鍵一步,標志著其地緣政治重心的歷史性調整。
![]()
這回折騰文字的事,根子還在蒙古這幾年回頭看俄羅斯留下的那點影響,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那會兒起,蘇聯把西里爾字母推過來,學校里教的換了,檔案里寫的也換了,老文獻躺在柜子里,年輕人翻不開,讀不順,文化斷了一截的感覺越來越明顯,2020年他們發了個《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時間點定在2025年,把傳統回鶻式蒙古文字拉回來,意思很直白,把蘇聯那套收個尾,也順手靠近一下用同樣傳統文字的中國內蒙古,文字能對上口,很多事溝通就省事,往下談經貿也順一點。
![]()
錢的賬更直觀,2024年這邊的數字擺著,中蒙雙邊貿易額到190億美元,占到蒙古國外貿的69.5%,礦產里頭八成以上要進中國市場,煤炭銅礦稀土這些,中國買得多,投得也多,基建上也有手筆,像中蒙鐵路擴一擴,車能跑得更滿,貨能出得更快,這種黏在一起的程度越深,書同文帶來的效率和成本的變化越能看見,對蒙古的增長就是實打實的抓手,俄羅斯這邊,俄烏沖突把精力拽住了,在蒙古的經濟存在感就淡了。
大盤的走法里,蒙古一直講第三鄰國,去和美國日本接上點關系,心里想的是平一下中俄的分量,地圖攤開就是那么個樣子,內陸,外貿要出去路得過中國或者俄羅斯,通道卡在兩家手里,第三鄰國就有邊界,過去這幾年,蒙古領導人一趟趟到北京,項目里進了共建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也搭起來,重心怎么動,看行程就知道,2025年9月,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在北京講了話,對華永久睦鄰友好放在外交的優先位置,在一個中國原則這些問題上重申支持。
![]()
路也不算平,國內用西里爾蒙文的人口比例到95%,換文字不是教科書改幾頁,牽著教育系統,行政流程,信息化系統,一層一層要同步,工程量大,蒙古這邊政策的節奏也有搖擺,2012年那部限制外國投資法,針對中資的條款當時一出,企業都在看邊界,2023年又和美國簽了稀土的協議,外界盯著的是它能不能把方向穩住,發展和大國之間的平衡怎么拿分寸,這些都會給這次轉向加上變數。
![]()
從脫俄到入中這條線,像是基于歷史回看加現實利益的合并選擇,一手做文化修補,把民族認同拾起來,一手搭上中國這班車,把產業和基建往前推,這個變化,會把蒙古在東北亞的站位挪一挪,也會把區域合作的路徑拓寬,牽著大國之間的互動,一段時間里都會有回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