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竹溪口授;趙曉慶執筆
三支隊改編成三旅
1940年8月29日,發布第四期整軍命令。
9月中旬, 山東縱隊開始第四期整軍。整軍計劃要求擴充主力部隊,實現 主力支隊正規化,軍區武裝基干化。
魏家堡戰斗之前,三支隊 的整軍工作已經展開,團級干部也已任命。鄭大林、李曼村等 人籌備建團,未參加魏家堡戰斗。
根據山東縱隊命令,三支隊編成三旅,下轄七、八、九團 (又稱一、二、三團),旅部直轄一個特務營。
三旅旅長許世友、政治委員劉其人、副旅長楊國夫、政治部主任徐斌洲、參謀處長包劍寒(后“肅托”冤殺)、政治部副主任陳楚。
七團 團長鄭大林、政委孫正;
八團團長譚祖本、政委李曼村;
九團 團長趙寄舟、政委岳拙元。
同時山東縱隊撤銷第六軍分區,成立清河軍區,楊國夫兼司令,景曉村兼政委,陳楚兼政治部主 任。清河軍區下轄清東、清西兩個分區。
七團由原基干一、二營編成,
一營營長李丕功、教導員岳華;
二營營長付子榮、教導員連東璧;
三營營長陳乙齋、教導員張百齡。
原基干一、二營,編成七團一、二營,七團三營由 基干一、二營抽調人員組建。
基干一、二營是4個連的編制, 一個營各連抽出兩個班,四個連抽出8個班,再抽調其他人員 組建一個班,編成一個新連隊,兩個營就多編出兩個新連隊。
基干一營四連戰斗力比較強,改成一營一連,原一連調到三營 改成八連,以加強新編成的三營。
基干二營七連改成三營七連,基干二營多編出來的一個連隊編成三營九連。九連一直不滿編,從三旅七團時期到直屬團時期,全連總是七八十人,人 稱“小九連”。
原三支隊特務連擴編成特務營,營長申傳賢、教導員韓萬煜、副營長胡金標。
原特務連編成一連,基干一營多編出來的 一個連編成二連(連長陳景三),從縣區武裝調來一個連編成 三 連 。
七團三營編成時,七連連長宋文欽、指導員王霄漢、副連長徐春芳、支部書記王恩榮;
八連連長金書禹、指導員劉竹溪、副連長張文才(外號張大巴)、支部書記崔茂盛;
九連連 長劉冠庭、副連長某某,指導員孫成才、支部書記郭良誥。
九 連指導員孫成才在清河獨立團去膠東反頑之前,調任七團三營 分支書記 。
整軍結束后不久,崔茂盛到抗大分校受訓,八連二排排長 王子玉接任八連支部書記。
1940年11月,金書禹在第二次打毛王負重傷到后方養傷。12月,張文才接任八連連長,八連 一排排長趙衍慶接任八連副連長。
金書禹是桓臺人,老黨員, 年齡也比較大,他的傷始終沒有治愈,傷情反反復復,兩年后犧 牲。
反擊魯北頑軍第二次聯合進攻
四期整軍期間,清河主力大部集中在清西。
1940年10 月,整軍尚在進行,何思源和劉景良集中了六七千兵力,在黃 河以南的青城西部、濱縣南部、高苑北部和蒲臺東部,向清河 部隊發動第二次聯合進攻。三旅七、八團在濱縣五區大李家、 史家一帶將頑軍打垮。
此時一連還沒有歸建到三營,仍在一營建制內作戰。黃河 北一股頑軍過河后攻擊一連駐守的村莊, 一連憑借圍墻反擊。 劉竹溪到一排指揮戰斗,與趙衍慶并肩。村外有一個敵人暴露 得比較明顯,趙衍慶用他的捷克式步槍射擊未中。
劉竹溪說:“我來試試。”他拿過捷克式瞄準敵人, 一槍命中。
趙衍慶說: “還是你打得準。”
趙衍慶6歲時曾患眼疾雙目失明,家人請 來一個土郎中用中藥治愈,但此后視力下降。
一營奉命進攻史家,一連攻擊東門,三連攻擊東南角。
一 連副連長張文才帶一排打進去后,后續分隊未及時跟進,一排 被敵人困在一座院子里。三連在東南角攻擊失利,李丕功氣得 罵娘。他在一、三連之間來回跑動,督促連隊繼續攻擊。一連 主力再次發起攻擊,突進東門,頑軍棄村逃跑。
連隊發起追擊,劉竹溪把駁殼槍裝在木槍套上,抵在肩上 射擊逃敵,子彈全部打光。
一連和支隊特務連跑到一起,特務 連連長胡金標在高粱地里追上一名敵機槍手,他揪住敵機槍手 的耳朵,將駁殼槍頂在其頭上一槍擊斃,繳獲一挺輕機槍。
頑軍一直向西潰退,退入青城縣境。
三旅追至青城境內,26日在王莊據點包圍周勝芳保安八旅一部。周勝芳已經偽化, 青城縣城日軍出動約一個中隊增援王莊據點。
日軍動作迅速, 跑步增援,路上揚起很大的塵土,遠處就能看見。一連奉命阻 擊增援日軍,與日軍先頭分隊交火。由于日軍增援,王莊據點 未能攻克。
青城王莊戰斗是譚祖本任三旅八團團長后打的第一仗,戰 斗中他被一發流彈打中犧牲。
譚祖本是紅軍干部(湖南人, 1915年出生),曾任林彪的警衛排長,參加過平型關戰斗,指 揮能力強,是一名稱職的軍事干部。他一直沒有成家,犧牲時 僅25歲。清河老戰士提到譚祖本,都說他死得太可惜。
譚祖本犧牲后,團長由紅軍干部羅少卿(湖北麻城人,1914年出 生)接任。1942年初,羅少卿也在反擊日偽軍掃蕩中犧牲。
1942年3月,八團改編成清西軍分區。1944年8月10日,清西軍分區副司令馬曉云在青城王莊戰斗中犧牲。
清西南部緊靠日軍的交通命脈膠濟鐵路,也是清河、膠東 連接魯中的重要通道,斗爭形勢非常殘酷。
清西先后犧牲了譚祖本、羅少卿、馬曉云、韓子衡、馬函三等5名團級干部,在青城王莊就犧牲了兩名團級干部,是清河區在抗戰中犧牲團級干部最多的地區。
1939年底至1940年底是三支隊全力向北發展的第一年, 戰斗十分頻繁。劉竹溪和一連文書都有一個簡單的作戰筆記, 槍響算數,全年戰斗70多次,是劉竹溪在戰爭年代作戰次數 最多的一年。
戰斗頻繁,也很殘酷,但戰士們表現得非常好。向北發展初期,部隊沒有戰地醫院,傷員只能在當地老百姓家養傷,或 者回自家養傷。戰士們都很自覺,傷好了馬上歸隊。
韓家套戰斗,一連三班班長的位置在劉竹溪右側。
一百幾十米開外的一 條田坎后,趴著一個鬼子向他們射擊。鬼子上身暴露比較大, 被三班長一槍打翻。
劉竹溪回頭一看,三班長也倒下了——鬼 子的子彈打中他的面部,從上頜進去,由后腦勺出來。
劉竹溪 感嘆: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雙方同時瞄準對方,同時扣動扳機,并且都打中了目標。三班長回家養傷,傷愈歸隊。
南寺莊戰斗,一發子彈從一名戰士的肚臍旁打進去,從脊椎一 側穿出來,衛生員給他包扎好傷口,部隊送他回家養傷。這名 戰士家在長山六區腰莊,他在家養傷20多天后返回連隊,見 到劉竹溪,樂呵呵地對指導員說:“傷好了。”
部隊生活條件艱苦,伙食很差,一日三餐高粱面餅子就咸 菜。就是這樣的伙食也不能完全保障,有時甚至餓飯。
劉竹溪 在益都車站攢下十幾元法幣,一直帶在身上。戰友們都惦記這 幾個錢,敲他竹杠。他有時候就拿出來幾角錢,到小店里打一 壺酒,再用一角錢買一斤白切肉,大家一起解解饞。最后只剩 下一塊法幣,他舍不得用。
1940年7月, 一連在崔家廟休整,正趕上老百姓翻塘, 撈出不少魚。
李丕功抱著一條七八斤重的大草魚跑來找劉竹 溪,老遠就喊:“老劉,老劉,你那里不是還有一塊錢嗎?”
八路軍不能白拿老百姓的東西,劉竹溪只得把錢給他。他們借 房東的鍋灶把魚煮熟了,李丕功、劉竹溪等4個連干加上連部文書、通信員、司號員、衛生員,8個人把這條大魚一掃而 光。他們吃完魚肉,又把魚骨頭砸碎,砸出骨節里的油髓,熬了一鍋湯,向房東討了一點兒醋放進湯里。
許多年后,劉竹溪談起這鍋魚湯,仍然回味無窮,說: “那魚湯真好喝啊!”從那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他身上一分錢也沒有了。
反擊魯北頑軍第二次聯合進攻的戰斗結束后,一連改成八 連編入三營。
1940年11月初,三旅主力在廣北集中。七團在 北隋、牛家莊以南的一個村莊召開大會,舉行建團儀式,正式 宣布建團,旅首長許世友、劉其人、楊國夫、徐斌洲到七團參 加建團儀式。
![]()
劉竹溪、張林、李丕功、谷秀云、孫干卿(左起)1994年于南京
建團不幾日,七團奉命至壽光境內執行一項戰斗任務,八連為營前衛連進至壽光高家。高家以南五六華里是張景月保安 十五旅的重要據點田柳莊,張部馬成龍團駐守該據點。
上午, 劉竹溪帶一排向高家以南前出約3華里,在一座墓田中放排 哨。此時團主力在后方尚未完全展開,具體作戰任務也沒有下 達到連隊,劉竹溪不知道這次行動的目的是什么。
在高家以南墓田,他們與馬成龍的兩個營突然遭遇。敵隊 形密集,來勢兇猛,其前衛與一排剛一接觸,后面主力即向一排兩翼迂回。馬成龍團是張景月的骨干部隊,在保安十五旅中 戰斗力最強。馬是舊軍人出身,馬團訓練比較好,作戰講究 戰 術 。
敵人動作非常快,劉竹溪帶一排由南門退入高家,敵人也 進了高家。
劉竹溪見勢不好,命令三排兩個班立即出高家,占 領高家東北一座墓田,防止敵人從左翼(東)包抄。他不擔 心右后方(西北),那里有七團的一支部隊。在沒有接到上級 撤退命令之前,八連必須堅守高家。他和一排長趙衍慶帶一排 一 、二班,在村中心阻擊進村的敵人,隔著房子與敵互擲手榴 彈。一排在回撤中負傷的幾名戰士,從北門先撤到后方。
教導員張百齡騎馬帶一個通信員趕到高家村外,通信員進 村傳達團的指示,命令八連撤出戰斗。三排兩個班在村東北阻 擊從左翼包圍上來敵人,掩護連隊撤退。劉竹溪和一排沒有從 寨門撤退,而是從西面圍墻翻到村外。全連剛撤出高家,敵人 就把整個村子包圍了。
八連在高家遭遇戰損失不大,幾名戰士負輕傷,三班班長 犧牲。三班從墓田回撤時由東門退入村子,撤到東門附近,與 一 、二班相隔較遠,三班長的位置又比較孤立,遭到敵火力兩 面夾擊。三班長犧牲后,隨身攜帶的全套日軍裝備被馬團掠 去,這套裝備是兩個月前八連(基干一營一連)在魏家堡戰 斗中繳獲的戰利品。
許世友到清河任職后,策劃指揮的第一仗是毛王戰斗。
毛 王村位于廣饒縣城東北,李青山偽警備二團盤踞在毛王。李青 山原是國民黨保安十六旅團長,后偽化投敵。
1940年11月8 日、13日、18日,許世友指揮三旅七、九團“三打毛王”, 七團參加了后兩次毛王戰斗。
第二次打毛王,據點圍墻尚未突破,廣饒城日軍出動增援。許世友未布置打援部隊,日軍很快就打到毛王。七團八連 在外壕中傷亡了十幾人,連長金書禹負重傷。日軍已經打到當 面,部隊撤得非常倉促,八連丟掉了外壕中的重傷員和犧牲戰 士的遺體,兩者合計有七八人。
第三次打毛王,當夜參戰部隊僅七團八連攻入毛王,也是 “三打毛王”中唯一一次突破據點。
戰前,教導員張百齡計劃 以八連一排從據點南面攻擊,突破后發展到西面,與連主力里 應外合拿下西門。
戰斗打響后,副連長張文才帶趙衍慶一排在 南面圍墻爬梯子攻入據點,劉竹溪帶連主力掩護一排突破后向 西門運動。
一排進去后沒有發展到西面,運動到西門的連主力 卻遭到敵人猛烈反擊。敵人登上圍墻向八連猛打手榴彈,打下 的手榴彈密集, 一枚日式手榴彈炸傷了包括張百齡、劉竹溪在 內的6人。
廣饒城日軍的增援炮響,上級命令八連撤出戰斗, 劉竹溪帶連主力返回南圍墻接應一排, 一排由原路從據點中 撤 出 。
“三打毛王”失利,許世友很不滿意,但話說得還算委婉:“山東大哥哎, 一個小土圍子打不下來呀!”
許世友初到 清河,對作戰對象不夠了解。
毛王據點確實不好打,該據點有 完整的圍墻和外壕,易守難攻。日軍大據點廣饒縣城距毛王僅 12華里,增援可迅速到達。日軍一般不在夜間行動,而毛王 戰斗一打響,日軍立即出動,人還沒到,炮先打到。
第一次攻 擊毛王失利后,許世友沒有吸取教訓,又連打了兩次。“三打 毛王”戰斗,七、九團傷亡了300人。那時部隊老戰士多,傷 亡的都是骨干。部隊彈藥消耗也很大,子彈幾乎打光。
許世友在清河先后策劃指揮了“三打毛王”和桓臺大圍子里戰斗,都未達到預期目的。他指揮特點是決心大、頑強, 但因到職時間不長,不了解敵情,不熟悉地形,以致指揮不到 位,在戰術上也不講究。
新中國成立后,許世友曾經對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山東清河指揮的戰斗做過一個總結。
“1940年來山東時, 又打了一些大仗,到清河縣四攻徐家圍子,最后還只是把敵人 嚇跑了,我們的傷亡是不小的。
1941年到膠東去,又是連接 幾次反投降戰役,也是較大的戰斗,所以我思想上有個偏差是 喜歡打大仗,因之積小勝為大勝的思想就受到了影響。
當然, 應當進行的大的戰役是對的,也有些戰斗,如在清河河北的幾 個硬仗,則是不應該打的,我應負責任的。”
1941年初,三旅在北隋、牛家莊一帶駐防。
1月1日,旅 部召開慶賀元旦大會,搭了一個臺子,請戲班子唱戲。許世 友、劉其人、景曉村、楊國夫、李人鳳等首長出席大會。大會 正在進行,日軍突然掃蕩,部隊反擊日軍后撤出。
1941年2月,清河區組建清河獨立團,七團三營編入清河獨立團建制,隨許世友赴膠東參加反投降作戰。在膠東作戰 期間,劉竹溪升任三營教導員。
清河獨立團去膠東后,三旅實力銳減,清河軍區在清中組 建青年營,朱志明任營長,陳煥任教導員。
5個月中,楊國夫 帶特務營、七團一營頻繁轉戰于清東清西。部隊打了許多仗, 打得很艱苦,七團一營先后犧牲了兩名營干部——5月,教導 員岳華在博興王莊戰斗犧牲;8月,副營長呂憲章在臨淄白兔 丘戰斗犧牲。
這年春季小麥花開時節,七團一營在臨淄劉家辛莊與日軍 發生戰斗。此役,日后成為劉竹溪內兄的蕭青云和兩名戰士跳下圍墻去奪日軍機槍,不幸中彈犧牲。
6月,何思源系保安旅團7000余人組成“剿共聯軍”,第 三次向清河區發動聯合進攻。楊國夫指揮部隊反擊,將頑軍逐 到黃河以北,與頑軍隔河對峙。
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 清河八路軍與魯北頑軍在小清河北進行了3次大的較量,何思 源屢戰屢敗,其勢力不得不收縮到黃河以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