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這幾個月,賴清德在兩岸問題上動作頻頻,讓人覺得他是在火上澆油。2025年10月28日,臺灣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拋出兩岸交流的四個前提,明確要求大陸放棄一個中國原則。這話一出,就等于把對話大門堵得死死的。
第二天,10月29日,賴清德在臺北主持114年11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直接說臺灣要展現備戰決心,反對推進統一,還把增加軍費說成是投資和平。這不是第一次他這么表態,但這次特別直白,等于公開挑戰大陸底線。
賴清德這些話,讓島內一些人擔心局勢升級,因為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兩岸貿易,中小企業主們私下抱怨,對抗路線會斷送未來生意。民調顯示,超過六成臺灣民眾害怕臺海惡化影響民生。
![]()
2025年10月舉行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只提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沒出現“和平統一”這四個字。這跟以往公報比,變化挺大。10月29日,國臺辦發言人彭慶恩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大陸愿意為統一創造空間,但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包括不承諾放棄武力。
這話的意思很清楚,和平大門沒關死,但如果有人一再挑釁,就別怪大陸硬起來了。大陸這些年對臺策略是多管齊下,一方面通過輿論宣傳統一的好處,比如官媒連續三天發文,引用《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強調臺灣回歸中國的法律地位,這些文章在島內年輕人中流傳,讓不少人重新了解歷史事實。另一方面,經濟融合也在推進,邀請認同兩岸一家親的人討論前景。
軍事上,大陸的動作越來越實。東部戰區組織環臺軍演,陸海空火箭軍全上陣,轟-6K飛機沿海岸線巡航,殲-16戰機模擬鎖定隱身目標,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兩棲部隊練登陸,遠程火箭炮和無人機負責制空制海。福建艦航母即將服役,新裝備亮相,提升區域拒止能力。這些不是擺拍,而是實打實的準備,既是為沖突做底,也通過實力震懾分裂冒險。臺媒報道,中國預警雷達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已超西方,這說明大陸有信心應對外部干涉。
美國那邊,風向也在變。特朗普上臺后,一開始挺囂張,美國國務院官網刪了“不支持臺獨”表述,還要求臺灣付高額保護費,推動臺積電去美建廠。但最近,棄臺論聲音越來越大。華盛頓智庫國防重點的亞洲計劃主任萊爾·戈德斯坦在2025年10月23日《時代》雜志專欄里,直接說臺灣已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批評賴清德魯莽,還一句話點破:山姆大叔不會施以援手。
這話讓主張臺獨的人徹底涼了半截,因為這個智庫親特朗普,他的觀點有風向標意義。戈德斯坦分析,美軍介入臺海的風險成本太高,中國反介入能力提升后,美國內部評估越來越謹慎。預計2026年,這種觀點會成主流,美國人厭倦卷入別人家務事。
![]()
賴清德的激進言論不光在外頭惹禍,島內也炸鍋。金融分析師孫家瑞在中時新聞網發文,直指賴清德是麻煩制造者。臺灣民調顯示,擔心局勢影響經濟的民眾超六成,中小企業主抱怨對抗政策害了前景。
隨著大陸推進反獨促統,臺灣在區域經濟合作中被邊緣化風險加大。東升西降的格局下,中國崛起勢頭強勁,美國國力相對衰退,為兩岸統一提供機遇。大陸信號明確,把談判大門推開,擺出統一利好,但機遇窗不會永遠開著。那些幻想美國軍事支持的人,該醒醒了。
![]()
賴清德這些舉動等于自找麻煩。大陸刪除和平統一表述,不是隨便改改,而是對頑固分子的回應。美國那句話,更像敲響警鐘,讓臺獨勢力看清現實。兩岸統一大勢擋不住,賴清德們的雜音改變不了歷史洪流。島內民眾得想想,長期對抗下去,吃虧的還是自己。統一不是壞事,能帶來更多機會和發展空間。賴清德如果繼續這么搞,只會讓局勢更緊張,害了臺灣老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