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9歲的陳星(化名)向普渡大學提交了休學申請。這所美國工科名校允許學生連續休學十年,但陳星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
車子賣掉,房子退租,和妻子一起離開美國。一切他都想好了:回義烏,做個護小家電的生意。
那時國內電商正吹起東風,他抓住機會,一年時間把營業額從0做到1000萬。
在市場摸爬滾打13年之后,今年陳星42歲,年輕時創業的興奮感再一次襲來——他新組建的團隊,在TikTok Shop全托管嚴選模式下,一個月就把自創品牌“hatteker”的脫毛儀賣爆單,單平臺全年賣出了500萬美金。但是,讓他真正激動的不是錢,而是平臺上的那股 “熱鬧”:在TikTok Shop上,他第一次直接聽到來自世界各國消費者的“聲音”,大家在評論區熱火朝天交流,人與人之間“近”得觸手可及。
作為義烏二代,陳星太懂這份“熱鬧”的價值。低成本直達海量用戶,與用戶即時溝通、獲得真實反饋,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愿望。如今在TikTok Shop徹底實現了。
這份“熱鬧”推著陳星,跳出了老一輩義烏商家的循環,不再在供應鏈中處于被動,不必總是“低頭讓利”。這個故事,是一個義烏人的英雄主義,也是中國制造逐步受到世界尊重的義烏版本。
不如直接去敲門
那是15年前的舊事了。27歲的陳星正在美國讀博,他在紐約為父親的朋友——一位義烏小商品老板做翻譯,把中國賀卡賣給美國最大的出版經銷商。
這是一筆上億人民幣的生意。美方客戶壓價,把單價摳到小數點后第三位。
最后的結果是:中國工廠的毛利率不到5%,還要自行貸款墊付五六個月的賬期,幾乎不賺錢,甚至可能因為匯率波動賠錢。
整整一個小時,叔叔沒說話,只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煙。終于,這位50歲的廠長抬起頭,聲音很輕:“接吧。我有工人要養。”
陳星一輩子忘不了那雙眼睛,干燥、悲哀。上億的生意談成了,卻像是輸了。利潤被層層切走,制造者沒有一絲議價權。
這種極致的無奈,令陳星如鯁在喉。他人生第一次明白:必須找到一條路,把產品直接送到消費者手里,制造者才能獲得尊重。
高考進入浙大、全獎去美國讀博,陳星脫離了義烏“今朝起、明朝落”的風險人生,走入“知識分子的世界”。但走出國門之后,掀起這個義烏孩子內心波瀾的,還是家鄉父輩廠商的“不平”遭遇。制造廠商在海外受制于人,既辛苦薄利又沒有尊嚴,這種打抱不平的感受,催促著他做出新的人生選擇。
彼時,國內電商風起,陳星在美國每日收看國內新聞。那種冉冉上升的希望感讓他確定:機會來了,他必須回國。
放棄正在攻讀的博士學位,陳星回到義烏。創業至今13年,陳星的公司,已從小網店、代工廠,成為自有品牌的店鋪,旗下的“hatteker”品牌理發器、脫毛儀早已遠銷海外。
![]()
陳星今年9月前往墨西哥參加海外的家居生活展(受訪者供圖)
十余年過去,世界電商的格局也在改變,逐步有了傳統與新銳之分。陳星發現,雖然電商的目的都是直達,但內容電商的“直達”似乎更上一層樓,把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拉得更近了。
2024年5月,陳星的公司在TikTok Shop上開始發力,新團隊的負責人李春戀入職一個月,就制造了一臺防水刮毛刀的爆款,高峰期雷打不動,每天賣出2000臺以上。海外用戶不斷涌進來,在視頻下購物,用各種語言留下評論,表達個人喜好……這種跨越半個地球的距離,人與人直接的溝通,刷新了過往所有傳統電商的方式。
如何形容TikTok Shop帶來的新鮮感呢?
陳星說,他很想回去27歲,告訴那時的自己,“你想做的,日后在TikTok Shop上全都實現了”,不僅是把貨物直接賣給消費者,簡直像“敲開了用戶的門”。
在李春戀看來,如果傳統電商是店鋪與人的關系,TikTok Shop上更多的是人與人的關系。達人向屏幕之外,一個刷手機的路人兜售商品,一旦“看對眼”,就可能會成交,路人變成“消費者”。
相比于匹配需求的傳統電商,TikTok Shop是能挖掘潛在需求、甚至制造需求的內容電商。一個人主動說給另一個人聽,從而產生“一對一”的聯結,讓用戶信任、乃至下單。
“不如直接去敲門”,年輕時陳星所暢想的那個商業世界,似乎正在TikTok Shop上徐徐展開。
脈沖式增長
早在2021年,陳星的公司就入駐了TikTok Shop,但一年半里顆粒無收。團隊成員大多只熟悉貨架電商的運營,沒人知道內容電商該怎么做。
周圍朋友卻越來越多地加入了TikTok Shop。2023年8月,陳星去兩位朋友家做客,都看到對方在做TikTok Shop的生意。一個賣女士塑身內衣,已經是垂類頭部商家。另一位小家電同行更夸張,家里堆著幾十萬的貨,全都是TikTok Shop的訂單。
這樣的紅火刺激了他。
陳星回國的第一件事,是將老員工李春戀招回來。李春戀曾在陳星團隊工作8年,負責運營亞馬遜,后辭職去做內容電商。她既懂貨又懂運營,陳星認為,她能在TikTok Shop做出突破。
“很多同類的商家,也都賣爆了,這個市場真的很好!”游說了大半年,李春戀終于點頭。
李春戀起初很有信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理發器在TikTok的銷量是個護小家電之最。這也是陳星公司在亞馬遜上的王牌產品。
![]()
一名用戶正在使用陳星團隊的理發器(受訪者供圖)
但連續上架兩周,理發器銷量毫無動靜。重新梳理TikTok Shop數據,李春戀發現,理發器銷量雖高,但增速放緩;反而是脫毛儀,總銷量雖不突出,日銷卻在穩步上漲。這位31歲的運營總監,決定抓住趨勢,上架更多脫毛儀。
從這天起,她每天最少花兩小時,在其他脫毛儀視頻下看外觀、比功能、看評論。她發現,平臺上銷量最高的女士脫毛儀,自家也有相似品,而且,有條留言贏得了大量點贊,“如果能在洗澡的時候使用就好了!”
李春戀把這個發現告訴了陳星,陳星二話不說,拍板讓自家工廠趕制出一款真正防水的電動脫毛儀。
要知道,市面上很多“防水”產品,水流大、水溫高或使用久了就容易壞。為了突破這點,陳星的工廠改良工藝、新制模具、反復測試,在機身內加防水罩卻不增加體積,兼顧美觀與實用,前后投入了幾十萬。
上架之后,店鋪的銷量終于開始緩步上升。突然有一天,這款脫毛儀的銷量爆漲到了2000單,甚至此后連續半個月,每天都維系著這個數據。
李春戀驚呆了,她在后臺找到爆款的源頭,竟是一個粉絲量不高的海外“野生”達人。他的短視頻內容很簡單,不過是拿著“hatteker”的脫毛儀試用。試用方式也很粗暴,胡亂在手上按壓甚至切割,都沒有損傷一絲皮膚。使用間隙,他直接把脫毛儀放在水龍頭下沖洗。
這樣一條視頻就把脫毛儀帶爆單了?李春戀有一些恍惚。
反復分析,她認為這次爆單,在于踩中了平臺的“趨勢”。那條“能在洗澡時使用”的用戶評論,本就是消費者真實需求的體現。而TikTok Shop能讓商家直接看到這些反饋,正是這個內容電商平臺最珍貴的價值。
脫毛儀爆單后,李春戀連續合作了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達人。脫毛儀原本不是容易展示的產品,尤其是一些涉及隱私部位的用途。但達人們用脫毛儀在氣球上工作,展示它既鋒利又不刮傷皮膚,而一些特殊位置,比如皮膚褶皺處,也用道具隱晦地呈現。為了展示無痛體驗,有些達人會笑著刮毛,令人忍俊不禁,又有信服力。
![]()
海外用戶使用防水脫毛儀(圖片由AI生成)
借著防水脫毛儀的熱銷,公司以李春戀為核心,組建了一個4人TikTok Shop小團隊,他們自己拍視頻、剪輯上傳,再配合平臺全托管嚴選模式帶貨。
在TikTok Shop上的成功,讓李春戀意識到,找準消費者需求、再進行產品創新,是分到平臺大流量的關鍵。
陳星也驚訝于TikTok Shop的爆發力。這超出了他過去13年的經驗,如果說亞馬遜、eBay這些傳統平臺的銷量是階梯式增長,那么TikTok Shop就像是脈沖式,銷量能瞬間被成百上千倍地放大。
而陳星這類工廠型商家之所以能承接住TikTok Shop的巨大流量,也得益于平臺的“全托管”+“品質嚴選”的政策。團隊只需把脫毛儀的品質做好、按時供貨,產品的銷售、履約甚至售后都由平臺包攬;庫存方面,支持國內直發,一旦滯銷還能退貨,幾乎沒了庫存積壓的后顧之憂。
平臺的扶持,給了李春戀不少底氣。她如今也明白,陳星當初“挖人”的熱情來自哪里,“TikTok Shop的市場真的好!”
03 捉趨勢的風
做了快十年出海貿易,李春戀本人卻從未踏足海外。可她有自己認識世界的辦法。
她坐在義烏北苑工業園的辦公室里,一臺工作手機,不斷地切換界面,從法國到德國,再到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日本……從沒踏足過這些國家的她,借著在TikTok Shop賣理發器、脫毛儀,“認識”了那里的人。
美國人愛吐槽,買臺脫毛儀也會在評論區發言甚至爭辯,他們偏愛動力強、有力量感的產品;歐洲人內斂,常默默下單,卻總帶著理發器長途差旅;日本人則喜歡極致小巧的理發器—— 不同市場的偏好,藏進了消費習慣里。
這些地域化偏好,并不只是有趣的見聞。針對不同市場,陳星團隊研發設計了不同的款式、型號,比如他們為歐洲用戶改進了更為便攜、精致的理發器,作為差旅之用。
![]()
陳星團隊的脫毛儀等產品(受訪者供圖)
李春戀做運營,不盯同行、也沒有專門學習,倒像在“玩”一場叫“抓趨勢”的游戲。李春戀每天帶著問題刷2小時短視頻,泡在上面一年半,摸出了自己的“抓趨勢”秘訣。
在她眼里,趨勢藏在很多地方:平臺數據里,“夏日脫毛”、“男士理容”等垂直話題的評論區中,或是亞馬遜、eBay的銷量榜單上。一首熱門BGM,一段流行舞蹈,一些高贊視頻,即便這些與生意本不相關,只要足夠敏感,一樣能收集到“趨勢”。
當一些創作者開始批量復刻同一種視頻結構,比如“開箱”,比如“產品對比”,李春戀也會鼓勵達人這樣帶貨;
垂類話題中,一旦有高頻的詞匯出現,就說明產品需求開始起“勢”了,比如“鋒利又安全”“洗澡時脫毛”等。貼著這些需求生產,陳星公司現在每個月都能產生小爆款。
在內容電商時代,陌生人成為“互聯網鄰居”,若商家抓住了消費趨勢,掌握了消費者的心理動向,就是拿到了“敲開用戶的門”的那一塊磚。
入職一年半,李春戀帶著團隊,讓公司在TikTok Shop的業績躍上千萬級別。
陳星也堅持,他的公司要保持TikTok Shop平臺一同成長的步調。平臺在美區開張,他們便將店鋪開去美區。歐洲開國,陳星的產品也賣到德、意、法、西等國家。如今TikTok Shop進入了墨西哥、巴西,陳星也在同步拓展那里的市場。
04互聯網上“百年品牌”
在內容電商平臺,缺口,往往就是風口。
風口難尋,李春戀卻透著一種自信,她的底氣來老板陳星對于品質的執著。
對于質量,陳星有一種“工科學霸”的執著。不管是改進防水功能,還是優化無痛刮毛體驗,每次開模研發都敢投幾十萬。不僅如此,每個產品要先單獨質檢,再接受TikTok Shop平臺抽檢,硬是把標品質量的穩定性做到了極致。
![]()
陳星工廠工人檢查產品的質量(受訪者供圖)
今年5月,TikTok Shop推出全托管“品質嚴選”模式。平臺挑選出優質商品,同時投入成本,重資源扶持,保障商品打爆。陳星團隊也受邀加入。
對于嚴選商品,平臺有一套更嚴格的質檢流程。脫毛儀在出廠后、發貨前,會額外接受平臺抽檢,看刀頭是否有安全隱患、電路里有沒有裝保護板保證長期使用等。
即便是在“品質嚴選”商家中,陳星公司的產品抽檢合格率也處于前列。加入嚴選后,平臺會給商家加一個“嚴選”的標簽,等于多了層“背書”。達人們也愿意推薦品質有保證的商品。這進一步促進了“hatteker”脫毛儀銷量的穩定。
10月底,TikTok Shop黑五大促臨近。這場大促不僅橫跨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個市場,還貫穿10月下旬至12月初,幾乎覆蓋了歐美消費旺季的核心時段,是所有出海商家必爭的黃金戰場。
陳星和李春戀也在積極備戰,他們深知,抓住黑五大促的黃金期,有可能會為全年的銷量帶來新的爆發。
對陳星來說,內容電商帶來的遠不止銷量。童年時,做制造商的父母每到淡季就無事可做。父輩做了幾十年生意,也沒法預測下季度該生產什么。可現在,內容電商抹平了淡旺季。以前夏日限定的脫毛儀,冬天也能賣得好;商家還能靠抓住平臺趨勢、用創意內容,把商品賣爆。淡季不用再焦慮虛度光陰,反而能安心生產、提升品質,為旺季的到來做準備。
更重要的是,這種“與用戶直達”的主動權,與十五年前受制于人相比,似乎已經是兩個世界了。陳星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在TikTok Shop上成為一個百年品牌。
十三年前掙到第一桶金,陳星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十三年后的今天,借助TikTok Shop,他實現了“敲開用戶的門”的夢想。后來的事,將會更純粹,中國制造的形象正在內容電商平臺逐步改寫,一個個具體的商戶正在為此努力。
作者:云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