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早已波及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正在不斷攀升。對于剛剛完成學業的人來說,就業市場日趨緊張。
找了六個月的工作
在柏林工大完成工業工程碩士學位的Alisa Sogijaine對自己的求職經歷焦慮不已。她最初計劃通過做實習生被公司錄用,然后順理成章地進入職業生涯。事實證明,這個計劃困難重重。
她苦苦尋覓了六個月,投遞了大約四五十份申請,卻一無所獲。她曾多次擔任學生實習生,并完成過多次實習,個人簡歷非常出色。 但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很多公司本來就只有一兩個實習生職位。她說,她通過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投遞簡歷時,“僅一天時間就有100多份申請”。有一家公司表示感興趣,但隨后就沒有下文了。 她說,“被拒絕確實會讓人沮喪”。她認為,被拒是主要還是因為她缺乏三年工作經驗。
![]()
許多公司都要求應聘者具備三年經驗。這個條件對許多年輕的職場人士來說就是經典的悖論。那沒有工作經驗如何才能找到工作呢?德國的大學畢業生歷來最容易找到工作,但德國的經濟危機也對他們造成了影響。而且這一影響還在深化。
大學畢業生也難以保證“充分就業”
聯邦就業局的長期統計數據顯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顯著低于普通人群。即使是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也無法與之競爭。自2007年以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低于3%,有時甚至略高于2%。而就業局定義,“3%左右的失業率通常被認為是充分就業”。
2020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首次出現顯著上升,從2.1%升至2.6%。據聯邦就業局稱,這一數字“因新冠疫情而急劇上升”。該機構表示,2023年和2024年失業率再創新高,理由是“經濟衰退的結果”。去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失業率為2.9%。
盡管其他職業群體的失業率明顯更高,但大學畢業生的這一就業趨勢無疑是一個明顯的警示信號。統計上定義的3%“充分就業”門檻如今在大學畢業生中也岌岌可危。這進一步證明,德國的“經濟放緩”很可能是一場更深層次的危機。受過高等教育的自然科學、媒體設計和市場營銷人員受失業的影響尤為嚴重。而以往的數據顯示,圖書管理員、行政人員和教師幾乎不會失業。
勞動力需求正在下降
前面提及的大學畢業生Alisa Sogijaine最終在能源供應商e.dis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該公司負責人力資源和IT的董事會成員Daniela Zieglmayer表示:“我們注意到,與兩年前相比,每個職位的申請人數翻了一番。” 對公司而言,有更多選擇自然是有利的。然而,Zieglmaye對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并不樂觀。
![]()
聯邦就業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這種情況短期內不太可能好轉。該機構使用其自主研發的職位空缺指數“BA-X”來衡量勞動力需求。每月基于報告的空缺職位更新一次該指數,衡量德國企業目前需要招聘多少新員工。最新的BA-X 指數剛剛跌至 97 點,比一年前低了 10 點,是 2020 年以來的最低值。
聯邦就業局認為,這一發展“反映了當前的經濟疲軟態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