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據的背后,是兩個社會面對的不同未來。日本東京街頭,銀發族穿梭不息;河南鄉村里,“龍寶寶”的啼哭帶來短暫歡愉。
2024年,日本新生兒數量跌破70萬,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新低,僅為68萬。而在地理面積僅為日本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同年的出生人口卻達到了76.2萬人,比日本整整多出8萬余人。
![]()
一個中國的省份,在出生人口數量上超過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這場關于未來的生育競賽,背后是兩種社會結構的鮮明對比。
人口數據背后的反差
2025年初,河南省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河南當年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增加6.7萬人。這一增長使河南的出生人口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廣東。
![]()
河南當年的人口出生率為7.78‰,雖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相比日本同期數據,仍顯示出一定的活力。
橫向對比各省份數據,經濟第一大省廣東2024年出生人口達113萬人,連續7年位居第一。山東以64.9萬出生人口排名第三。廣東、河南、山東這三個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構成了中國人口生育的“第一梯隊”。
日本的出生率下降趨勢看似無法逆轉。從上世紀70年代每年約200萬新生兒,到今天不足70萬,日本新生兒數量不足過去的三分之一。這一趨勢使得日本成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日本街頭,隨處可見老年人工作的身影。東京地鐵站里,清晨六點就有穿著制服的老人準備上崗;便利店中,白發員工熟練地掃碼結賬。這些景象背后,是日本65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9.1%的現實。
老齡化不僅是養老壓力問題。日本社會的“低欲望”特質逐漸蔓延。許多年輕人選擇不婚不育,這不是因為他們不渴望愛情或家庭,而是他們認為自己“不配擁有”。
“失去的三十年”不僅指經濟停滯,更是一代年輕人的心理烙印。年功序列制度讓晉升變得困難,非正式雇員比例持續高企。微薄的工資面對的是高房價和教育成本的雙重壓力。
![]()
日本政府嘗試過各種鼓勵生育的政策,包括生育補貼、育兒假和免費托育服務。然而這些措施效果有限。一次性的經濟補貼難以緩解長達20年的育兒焦慮。
河南的人口變遷軌跡
河南的人口基數龐大,2024年末常住人口為9785萬人,幾乎與日本相當。這片土地承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也成為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縮影。
從歷史長河看,河南人口發展經歷多個階段。根據《河南省志人口志》記錄,從1840年到1949年,河南人口從2377萬增至4174萬。新中國成立后,河南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
![]()
1987年,河南人口總量已達7969萬人。而到2023年,河南出生人口已降至69.5萬人,出生率僅為7.06‰。
2024年河南出生人口的小幅回升,部分得益于“龍寶寶效應”。中國人對龍年生育的偏好,短期刺激了生育意愿。但這種文化心理帶來的增長難以持續。
河南也面臨人口外流的壓力。每年,大批年輕人前往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尋找機會。他們離鄉背井,為外地經濟發展貢獻才智,卻可能緩解了本地的人口壓力。
![]()
河南農民工一度撐起了中國基建
生育問題本質上是經濟問題。孩子是靠真金白銀養大的,從懷孕、分娩到托育、教育,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投入。
對于女性而言,生育的機會成本尤其高昂。生一個孩子,可能意味著職業發展通道受阻甚至中斷。當下高昂的育兒成本、焦慮的教育環境、職場的不確定性,都成為壓在年輕人身上的負擔。
河南與日本的對比揭示了這一規律。日本經濟發達但內卷嚴重,年輕人“卷不動”也不想生。河南作為發展中的省份,雖然經濟水平不及沿海地區,但充足的人力資源為其提供了不同的發展路徑。
![]()
解決生育率下降的難題,不能僅靠補貼。關鍵在于經濟環境能否給年輕人提供“穩定感”和“希望值”。當年輕人對自身未來有信心時,才可能愿意帶領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
兩地未來的發展路徑
日本正嘗試多種方式緩解人口危機。推動老年人再就業、提高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加強醫療保健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當務之急。然而,這些措施能否逆轉人口下降趨勢,尚待觀察。
河南則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優勢。將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依靠科技創新和生產力提升驅動經濟增長,是河南的可選之路。河南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質,同時優化產業布局,創造更多優質就業機會。
![]()
省內的城鎮化進程仍在加速。2024年末,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22%,比上年末提高1.14個百分點。城鎮化與生育率的關系復雜,但確是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階段。
農村地區的生育意愿相對較高,這為河南維持一定生育水平提供了基礎。如何平衡城鄉發展,讓農村人口不為教育、醫療資源發愁,是河南需要面對的課題。
未來十年,兩地的選擇將截然不同。日本社會正在嘗試構建新的養老體系,開發老年人人力資源,以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而在河南,地方政府今年已開始醞釀新的生育支持政策,從住房補貼到教育優惠,試圖讓年輕人“想生、敢生、能養”。
![]()
但數據背后,真正重要的是人的選擇。在東京打拼的田中先生和妻子年近四十,依然猶豫是否要孩子。而在鄭州工作的河南夫婦小張和小李,今年剛生了“龍寶寶”,盡管每月要還房貸,但他們笑著說:“辛苦是辛苦,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覺得生活有奔頭。”
人口從來不只是數字,而是千萬個家庭的真實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