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喬芮)“夜里起身上廁所,左眼突然一片漆黑,睡了一覺怎么眼睛看不見了?”今年66歲的劉先生(化名)被送到醫院后最終確診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眼中風”。
“眼睛,也會‘中風’!”10月29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玻璃體視網膜專科馬健主任醫師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指出,盡管和腦中風(腦卒中)一樣都是血管栓塞問題,但“眼中風”的公眾認知度較低,極易被忽略。一旦錯過黃金治療窗口,視力往往難以挽回,甚至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
![]()
馬健醫生為患者手術。受訪者供圖
錯過“眼中風”6小時黃金期,新技術助患者復明!
“‘眼中風’是眼科最危急的重癥之一,核心救治原則就是——時間就是視力!”馬健介紹,視網膜神經細胞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度極低,一旦視網膜中央動脈發生阻塞導致缺血,神經細胞就會受損:缺血超過90分鐘,視網膜神經細胞即開始出現不可逆死亡;6小時以內可以嘗試通過靜脈溶栓來搶救視力,而一旦超過6小時,搶救希望渺茫,極大概率永久性失明。
馬健介紹,傳統的治療方式如吸氧、按摩、含服硝酸甘油等效果有限;而全身靜脈溶栓的黃金時間通常在發病6小時以內。“這位患者來院時已超過10個小時,錯過了常規靜脈溶栓的最佳時機。”
面對這一挑戰,馬健團隊果斷采用了視網膜中央動脈插管溶栓術——一項國際前沿“超黃金窗”CRAO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線。“通過微針將溶栓藥精準送達視網膜動脈,可將治療時間窗延長至3-7天。”馬健表示,“約50%的患者術后視野有所改善,30%左右視力提升。”醫院迅速啟動綠色通道,為患者實施這場“爭分奪秒”的搶救手術。
令人振奮的是,手術效果遠超預期。術后第3天,劉先生視力已從術前的0.05提升至0.3,已能模糊辨認近處的大字,視力恢復初見成效。一周后復查時,其視力已恢復到了1.0,矯正視力非常理想。熒光造影檢查也證實,眼底血流灌注成功恢復!
這些人是眼中風的高危人群
哪些人更容易遭遇“眼中風”?馬健主任指出,傳統高危人群主要是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老年人,以及全身血管硬化、有心臟瓣膜疾病的人群,這些狀況容易形成血栓,并隨血流堵塞眼部血管。
“但近年來,此病有年輕化趨勢。”他補充道,一些貧血、血管條件不佳的年輕人,在前往高原地區或遭受外傷后,也可能誘發此病。另外,部分愛美人士醫美手術后,也可能引發此病。此外,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危險因素。最后,馬健主任給出三個關鍵提醒:
- 控制基礎疾病:“三高”人群務必嚴格管理好血壓、血糖、血脂。
- 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
- 抓住急救信號:一旦出現單眼無痛性的視力突然下降或視野缺失,必須爭分奪秒,立即前往有條件的醫院就診,切勿耽擱,以免錯過寶貴的救治時間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