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2025年10月底公開表示,希望歐洲未來三年持續提供財政援助,繼續與俄羅斯作戰。
這番話不只透露出烏克蘭的戰局被動,更顯示出他已徹底成為美國陣營的代理人。
但諷刺的是這場幾乎耗盡烏克蘭國力的戰爭,卻意外推動了中國的能源安全、貿易擴張和人民幣國際化,這不是澤連斯基本意,但他確實成為了中國崛起路上的“意外功臣”,這究竟是為什么?
![]()
澤連斯基打不下也不想停
2025年10月28日的基輔,總統府新聞發布會的鏡頭前,澤連斯基的手掌重重拍在講臺桌上:“未來三年,歐洲的每一份援助都將決定烏克蘭的生死。”
此時頓巴斯戰場的態勢,比澤連斯基的表態更令人揪心。
![]()
俄軍攻占波克羅夫斯克后,用無人機和炮火封鎖了烏軍的后勤通道,被困在紅利曼地區的上萬名烏軍士兵,只能靠挖野菜補充口糧,彈藥庫僅剩戰前儲備的15%。
更嚴峻的是新兵訓練:原本需要掌握無人機操作、反坦克戰術的周期被壓縮到10天,有前線指揮官向媒體抱怨“送上來的新兵連步槍保險都不會開”。
這種絕境下的“戰斗誓言”,更像是對現實的無力妥協,這種被動的根源,在于背后支持者的態度轉變。
![]()
特朗普政府早在兩個月前就已停止對烏直接軍事援助,共和黨更是在國會死死卡住1750億美元援烏預算,理由是“美國納稅人的錢不應無休止流向海外戰場”。
與此同時,美國對歐洲盟友的施壓變本加厲,特朗普在北約會議上明確要求盟國將軍費提升至GDP的5%。
還威脅將拒絕達標者“踢出北約”,而美國自身2024年軍費占比僅為3.4%,卻聲稱無需遵守這一標準。
![]()
同時,歐洲的“援烏疲勞癥”也全面爆發,作為援烏主力,德國的豹式坦克庫存已徹底見低,軍工企業即便滿負荷生產,也難以填補戰場消耗。
法國農民因通脹持續高企爆發街頭抗議,柴油價格較沖突前上漲近一倍,化肥成本飆升讓農業生產難以為繼。
![]()
波蘭則與烏克蘭爆發糧食貿易爭端,為保護本國農民利益,波蘭重啟邊境糧食禁令,直接切斷烏克蘭農產品的重要出口通道。
更棘手的是,歐盟想動用被凍結的約1400億歐元俄資產援烏,卻因比利時擔憂法律風險遲遲無法落地,只能將討論推遲到12月。
美國能源企業趁虛而入,向歐洲高價出口液化天然氣,價格是本土售價的3倍以上。
![]()
受戰爭恐慌和利率差影響,歐洲上萬億美元資本持續流入美國市場,進一步削弱了歐洲的經濟活力。
而美國軍火商則通過“有償援助”模式大發戰爭財,以提供武器為條件,獲取了烏克蘭西部鋰礦等關鍵礦產的長期開采權,形成“戰爭-軍售-資源掠奪”的閉環。
一邊卡盟友脖子,一邊收割戰爭紅利,美國的“雙重標準”讓歐洲盟友看清了現實。
![]()
歐洲議會選舉后,反戰聲音已從民間蔓延至政治層面。
歐洲議會選舉后,極右翼和中立派政黨席位增加了23%,德國選擇黨在東部州的支持率突破25%,其領袖公開呼吁“立即與俄羅斯啟動和談”。
![]()
11月初,柏林、羅馬、馬德里同時爆發抗議活動,超過50萬民眾走上街頭,高喊“停止為戰爭買單”。
就在美歐被戰爭拖入內耗之際,中國正以務實姿態拓展戰略空間。
![]()
中國的意外機遇
2025年上半年,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同比增長12%,中國進口的4.5億桶俄羅斯石油,通過長期協議鎖定了每桶低于國際市場價140元的優惠,僅此一項就節省能源成本超600億元。
能源合作的深化帶動中俄貿易額,前9個月中俄貿易額達2448億美元,其中92%的結算使用人民幣或盧布。
![]()
俄羅斯央行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其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已從2022年的3%飆升至35%。
在實體經濟領域,中國品牌迅速填補西方撤離后的市場空白。
![]()
在俄羅斯汽車市場,吉利、長城等品牌的銷量占比突破55%,LADA等本土品牌也開始采購中國的電池和電子元件。
家電市場中,海爾、美的的份額超過40%,莫斯科最大的家電賣場已專門開辟“中國智能家電專區”。
這種替代不是簡單的商品輸入,而是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中國企業已在圣彼得堡建立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預計2026年實現本地化生產。
同時俄烏戰爭,也為中國在戰略層面帶來了極深的意義。
![]()
美國原本計劃將60%海軍力量部署印太,卻因烏克蘭危機不得不將航母戰斗群留在地中海,印太戰略的“重返亞洲”計劃被迫推遲。
而中國發布的《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得到了7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聯名支持,特使團隊在基輔與莫斯科之間的穿梭斡旋,成為唯一能讓雙方暫時停火的外交力量。
非洲聯盟更是主動邀請中國參與調解剛果(金)等地區沖突,認為“中國的中立立場比西方的施壓更有效”。
更具長遠意義的是去美元化進程的加速。
![]()
俄羅斯被踢出SWIFT系統后,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成為其對外結算的主要通道,目前該系統已覆蓋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前三季度處理金額同比增長47%。
在中東,沙特已開始用人民幣結算部分石油貿易,阿聯酋則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非洲的尼日利亞、肯尼亞等國,也在與中國的礦產貿易中推廣本幣結算。
這種貨幣格局的變化,本質是美國濫用金融霸權的反噬,而烏克蘭危機恰好成為這一進程的“加速器”。
![]()
結語
澤連斯基或許不會意識到,他口中的“三年戰爭”正在重塑世界格局。
烏克蘭淪為美國地緣博弈的棋子,美歐因戰爭陷入經濟內耗與政治分裂,而中國則通過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務實合作,在能源安全、貿易格局、貨幣體系等領域獲得了戰略拓展空間。
這并非“坐收漁利”,而是不同發展路徑的必然結果——當美國試圖用戰爭維持霸權時,中國正用合作共贏構建新的國際秩序,兩種模式的較量,在烏克蘭危機的鏡像中愈發清晰。
參考文獻
北京日報客戶端——2025-10-28《澤連斯基:烏克蘭需要歐洲的財政支持,以便繼續作戰兩三年》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