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隨著象征大語言模型里程碑的ChatGpt和展現文生圖潛力的Novel AI橫空出世,游戲行業對生成式AI爆發時代的暢想,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更高效的開發流程,更有創造力的游戲玩法,更低的游戲開發門檻......以及更多更豐富的就業崗位。
三年后的今天,我們似乎已經可以回答這些問題了。
(以下為外媒gamesindustry.biz的文章,陀螺進行了編譯,為方便閱讀,部分內容有所調整)
游戲行業,和許多其他行業一樣,據說都遵循著周期循環的規律:幾年艱難時日后,理當迎來一波繁榮,反之亦然;增長帶來整合,整合再催生增長。
至少在招聘和裁員方面,這個行業確實經歷了幾年苦日子。一波又一波的裁員和工作室關閉,讓成千上萬人失去了工作。那幾年雖然也有公司在擴張,但遠遠不足以吸納所有被裁的員工。整個行業的員工總數大幅縮減。
照此規律,周期輪轉至今,本該是公司開始重新擴張、組建新團隊的時候了。但最近InGame Job發布的就業調查讓人看清了一個本就很明顯的現實:行業復蘇的萌芽寥寥無幾。
這些數據描繪出這樣一幅圖景:與去年相比,更多人是非自愿失業,而選擇主動跳槽的人則更少。后一個數據點清楚地表明,人們為了職位穩定而放棄了職業發展,這正是不安全感的明確指標。
![]()
26.7%的受訪者曾被解雇,10.4%的受訪者仍處于失業中
對于那些被迫找工作的人而言,這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雇主市場。盡管行業長期存在技能短缺的擔憂,但現實(至少在歐洲國家)是,職位空缺少得可憐,而求職者卻多如牛毛,這使得雇主們能夠壓低新員工的薪資報價,并凍結現有員工的加薪。
![]()
程序/項目管理/人力/策劃/美術/測試崗位在近三年的年薪中位數對比(歐元)
需要指出的是,這份調查于2025年3月至6月進行,共有來自85個國家的1650名受訪者參與。自愿性調查的樣本代表性問題可能會帶來一定的系統性偏差(比如,職業受挫的人可能更傾向于回應就業調查),但該調查提供的年度對比數據受此類問題的影響較小,因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那么,這一切為何會發生?周期的輪子為何沒有將我們帶回增長階段?
經濟打擊、增長停滯,裁員放緩是因為“裁到頭了”
首先,我們必須審視行業最初遭遇那災難性裁員和倒閉潮的原因。毋庸置疑,這主要是經濟原因所致,導火索是外生的——在利率常年徘徊于零附近后,借貸成本急劇上升。
高利率極大地抑制了公司的冒險意愿,而幾乎沒有哪個行業像游戲業這樣容易受到風險偏好下降的沖擊。這源于游戲業自身更長期的經濟問題:即開發成本不斷上升,而大多數游戲的單用戶收入卻基本停滯不前。多年來,強勁的用戶增長掩蓋了這個問題,但如今,用戶增長也陷入了停滯。
其結果就是,這個行業不僅是由爆款驅動的(歷來如此),而且是一個非爆款游戲幾乎很難賺錢的行業。當風險偏好高漲、借貸成本低廉時,許多公司樂于在項目和工作室上砸錢,希望能打造出下一個《堡壘之夜》或《GTA》,而大多數項目的財務失敗也被視為可接受的成本。當利率上調、風險狀況改變時,行業不穩定的基本面便暴露無遺。
![]()
回到為何周期尚未向上轉折的問題,我們可以考慮一個事實:過去幾年,這一基本狀況并未真正改變。如果說裁員速度放緩,那是因為大多數公司已經“裁員裁到只剩骨頭了”——而并非導致裁員的條件發生了變化。利率依然高企,風險偏好依舊低迷。
不過,現在還有另一個因素摻雜其中。生成式AI技術正在行業內被廣泛試驗,這已是公開的秘密,但一線開發者與高管層對其潛力的態度相差甚遠。
AI解放了生產力,卻限制了崗位招聘?
游戲行業向來不抗拒技術,接觸過AI工具并嘗試將其用于工作流程的開發者并不少見,但他們對AI的評價持謹慎態度,甚至可以說是冷淡。這并非因為他們害怕AI會搶走工作。他們的擔憂更為實際:他們能看到,即使在AI最擅長的任務中(比如代碼生成),它也錯誤百出。在任何領域,當手頭任務變得越專業,AI工具的輸出質量會迅速下降,錯誤也會更頻繁——這對于像游戲編程這樣天生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來說,是個巨大的問題。
開發者對采用AI的擔憂往往集中在這些錯誤上,以及一個非常現實的可能性:大規模、不謹慎地使用AI,只會堆積起海量的錯誤代碼和資源,最終仍需人力來修復——這個過程可能比一開始就手動完成更慢、更昂貴。與此同時,在嚴格控制的實驗中,那些承諾給專業創作者和開發者使用AI作為“副駕駛”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根本就未能實現。
不幸的是,高層的想法并非都如此謹慎——其中許多人已被AI公司銷售宣傳中那種極具感染力的樂觀主義所俘獲,這些公司目前正以空前規模燒錢(畢竟,那些明顯沒有投向高風險游戲項目的資金,總得有個去處)。
AI公司的唯一動機是靠漂亮數據來解鎖下一輪風險投資,為此他們做出了夸張的承諾,描繪了一幅近在咫尺的未來圖景:在AI的幫助下,開發者的生產力將呈數量級提升,除了最復雜的任務,其他甚至不再需要專家。無所不知的AI將彌合游戲創意與產品落地之間的鴻溝。
AI工具當然會從現有基礎上進步和完善——但從當前實際可能(現今AI尚需在專家監督和特定場景中才能發揮某些作用)到承諾的近期未來,其間的差距大得令人難以置信。
然而,這又繞回到了行業嚴峻的就業形勢上,因為近幾個月來,我已多次——直接或間接地——聽到高管們以“想等等看AI能發展到什么程度”為由,反對招聘更多員工。
![]()
這絕非游戲行業獨有——幾乎所有需要人們坐在電腦前的行業都在發生,在某些領域甚至比游戲業影響更大。但可以說,這對游戲業的傷害更甚,因為它緊隨在那幾年大規模裁員之后;每一家抱著“說不定明年ChatGPT就能干這活兒”的僥幸心理而暫停招聘的公司,都意味著又一位技能嫻熟的工人失業、重新評估自己的職業選擇,并可能永遠離開這個行業。
我并不認為AI應該為當前就業環境負主要責任——利率和對支出主導型衰退的恐懼等經濟因素要直接得多。然而,AI驅動生產力飛躍的夢想,確實在許多公司中進一步抑制了招聘意愿。
其影響可能會持續多年。游戲的開發周期現在動輒超過五年,這意味著在此時點押錯寶的工作室——例如那些過分相信“AI將以某種未經證實的方式徹底改變開發”這套說辭的工作室——很可能要為此付出漫長代價。
我們看到了封控時期對游戲發布計劃的延遲影響。那些能快速適應遠程辦公等工作方式的工作室,得以在競爭作品大幅延遲的、異常空曠的檔期里推出精心打磨的游戲。那個時代一些最大的商業成功之作,正是收獲了這份紅利。
同樣,現在下的賭注——無論是關于生成式AI,還是更廣泛的行業增長——其回報不在今天或明天,而在三四年之后。屆時,對AI在開發中前景保持健康的謹慎,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商業紅利。而利用當下人才市場巨大過剩優勢來制定招聘政策,無疑是開啟這一切的最佳方式。
https://www.gamesindustry.biz/the-job-market-is-being-held-back-by-economics-and-ai-opinio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