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莆田的飲食版圖上,若只能選擇一道代表地方靈魂的食物,那必定是莆田鹵面。它看似樸實無華,只是一碗湯面,但其內(nèi)里卻深藏著莆田人依山傍海的生存智慧,以及對“鮮”味極致的追求。這是一碗將山海精華融于一鍋,讓海鮮與面條達(dá)成完美融合的平民史詩。
莆田鹵面的“鹵”,并非北方鹵味的醬香濃郁,而是指用高湯慢火煨煮,讓面條充分吸收湯汁,直至湯汁濃稠、味道飽和的過程。這碗面的靈魂,便是那一鍋底蘊(yùn)深厚的“鹵湯”。
![]()
湯底的基礎(chǔ),通常是豬大骨熬制的濃白高湯,提供了醇厚的底味。而“鮮”的升華,則來自于大海的饋贈——新鮮的海蠣、花蛤、蝦干、魷魚,以及莆田特色的紅菇。紅菇不僅是珍貴的山珍,更為湯底染上了一層誘人的粉紅色,并貢獻(xiàn)了獨(dú)特的清甜。各種海鮮在沸騰的湯中釋放出所有的精華,與豬骨湯交融,形成了一種層次復(fù)雜、鮮美到極致的復(fù)合湯頭。
莆田鹵面的制作,講究“一鍋出”,這考驗著廚師對火候與食材下鍋順序的精準(zhǔn)掌控。首先要用蔥姜熗鍋,將五花肉片煸炒出豬油,增加香氣。然后依次加入香菇、蝦干等耐煮的干貨炒香,再注入準(zhǔn)備好的高湯。
![]()
待湯滾沸,主角——加了堿的、略帶黃色的生鮮面條便隆重登場。面條被直接放入沸騰的湯中,而不是另起一鍋清水煮熟。這是鹵面成敗的關(guān)鍵一步。接下來,便是漫長的“鹵制”過程。需要改用中小火,讓面條在翻滾的鮮湯中慢慢煮、慢慢吸收。期間要不停翻動,防止粘鍋。
在湯汁收至大半,面條已近八分熟時,最嬌嫩的海鮮——海蠣、花蛤、鮮蝦等才被放入。最后,投入青菜,淋上雞蛋液。一鍋內(nèi)容豐富、湯濃料足的莆田鹵面便大功告成。成品的面條,因吸收了所有食材的精華,已經(jīng)變得軟糯而富有彈性,其本身就成了集大成者的美味,甚至比湯里的配料更受歡迎。
在莆田,鹵面是有著極高地位的家常菜。無論是家人團(tuán)聚、朋友小酌,還是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餐桌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不像宴席菜那般精致擺盤,而是用一個大盆或海碗盛裝,熱熱鬧鬧,豐盛實在,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