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胡潤百富榜中,幣安創始人趙長鵬以1900億元身家位列第13位,盡管他本人對財富數值提出異議,但這一排名仍引發了大眾對加密資產交易所盈利模式的強烈好奇。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幣安的商業版圖是如何搭建的?加密交易所的盈利邏輯又有哪些關鍵環節?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拆解。
![]()
圖源網絡
一、交易手續費:“流水抽成”的基本盤
交易手續費是加密交易所最基礎的盈利來源,原理類似傳統股票交易所的傭金。當用戶在平臺上買賣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時,交易所會按交易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續費。
以幣安為例,其現貨交易手續費率在0.1%左右,衍生品(合約交易)手續費率稍高。看似比例不高,但幣安的交易量常年位居行業前列,僅靠“薄利多銷”的手續費,就能累積出驚人的收入。比如某一天平臺總交易量達到1000億美元,按0.1%的費率計算,僅當天手續費收入就可達1億美元。
![]()
二、上幣費與項目服務:稀缺資源的“變現術”
“上幣”指的是新的加密貨幣項目在交易所上線交易對(即可以買賣該代幣)。對于項目方來說,能在頭部交易所上線意味著獲得海量曝光和流動性,因此愿意支付高昂的“上幣費”。
雖然幣安從未公開具體的上幣費金額,但行業內普遍認為,頭部項目的上幣費可達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此外,交易所還會為項目提供做市、推廣等后續服務,進一步收取費用。這種“資源變現”的模式,讓交易所僅憑“上架權限”就能獲得巨額收入。
三、杠桿利息與財富管理:讓“資金時間”產生價值
加密交易所有不少用戶會選擇“杠桿交易”(即借錢交易,放大收益或風險),而借幣的用戶需要向交易所支付利息,這部分利息成為交易所的重要收入。
同時,交易所還推出各類財富管理產品,比如“質押挖礦”(用戶將代幣存放在平臺,參與區塊鏈網絡維護并獲得收益)、理財套餐等。平臺會從用戶的收益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或者通過利差(比如借幣給用戶的利息高于給存款用戶的利息)盈利。
四、生態布局與對外投資:構建商業帝國的“長期棋”
根據鄧白氏龍易查顯示的從對外投資信息可見,幣安在泰國、新加坡、英國、愛爾蘭等13個國家和地區布局了關聯企業,業務涵蓋區塊鏈技術、咨詢服務、全球采購等領域。
![]()
圖片來源于鄧白氏龍易查
![]()
圖片來源于鄧白氏龍易查
這種生態布局一方面能通過投資孵化新的項目,獲得股權增值收益;另一方面,這些生態企業能為幣安提供技術支持、合規服務、市場拓展等協同效應,間接降低運營成本、擴大收入來源。比如幣安在泰國的區塊鏈技術公司,可助力其在東南亞市場的合規運營與技術落地。
五、其他隱性收費:合規與技術的“附加價值”
- API接口收費:機構投資者、量化交易團隊通過交易所的API接口(應用程序接口)開展自動化交易時,交易所會對這類高頻、大額的接口使用收取費用。
- 合規牌照與品牌價值:幣安在愛爾蘭等地區布局注冊實體(如BINANCE (SERVICES) HOLDINGS LIMITED),積極獲取全球合規牌照。合規化不僅能規避監管風險,還能吸引傳統機構用戶,提升品牌溢價,進而在廣告、合作等領域拓展收入。
綜上,加密資產交易所的盈利是一套“組合拳”:從基礎的交易手續費,到稀缺資源驅動的上幣費,再到資金時間價值衍生的杠桿與理財收益,以及生態布局和合規化帶來的長期價值,多維度收入共同支撐起幣安這樣的加密商業帝國。
趙長鵬的財富排名,正是這套盈利邏輯的集中體現。當然,加密行業仍面臨較高的監管與市場風險,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也需在行業發展中持續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