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新中國有十位功勞赫赫的元帥,他們在戰爭年代為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但在評選階段,元帥的人數并沒有限定就是十人,有三位資歷、資格都夠的元老,主動放棄了軍銜。
雖然已經發生的事無法改變,但我們也可以設想一下,如果這三人都參與授銜,那會是在哪個位置呢?
![]()
這三人中,是沒有毛主席的,因為毛主席的軍銜早已定好,是獨一無二的大元帥。
新中國1955年2月,中央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第二章第七條,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為最高軍銜。
這次實行的軍銜制很大程度參考了蘇聯,而蘇聯就為領導衛國戰爭勝利的斯大林授予了“蘇聯大元帥”軍銜,所以當時我國也準備為領導革命勝利的毛主席授予大元帥軍銜,連肩章、軍服都做好了。
只是,毛主席本人拒絕了。他叫來相關工作人員說道:
你們評銜本來就是很難的工作了,就別因為我再去多費神,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更何況讓我穿著大元帥的制服,跟群眾接觸多不方便啊!照我看,不擔任軍隊實職的干部,原則上不評軍銜好了。
![]()
當天周總理、劉少奇、鄧公等人都在,聞言也紛紛附和自己就不評軍銜了。他們做了表率,全軍也就遵守了這個原則。
而當年本可以被授元帥的三人,恰恰正是周、劉、鄧。
很多人對周總理的印象主要是負責管理行政工作,其實他在軍中的地位也是超然。
早在黃埔軍校時,他就擔任過政治部主任,是聶帥的上級、徐帥和林總的老師。打響我黨武裝革命第一槍的南昌起義,他是前委書記,比起賀龍的總指揮權力更大,是實際的第一人。
后來在中央蘇區,他也擔任過紅軍總政委兼紅一方面軍總政委、中革軍委副主席,并且還是決策層“三人團”之一,當時的權力和職務超過了所有元帥以及毛主席。
![]()
抗戰時期周總理因為身份特殊,就暫時放下軍事,去搞統戰工作。但解放戰爭爆發后,他又兼任了代總參謀長,在軍中的地位同樣非常高。
建國初期,軍委的日常工作也是周總理在負責,直到彭老總從朝鮮戰場回國,總理才把軍委的事務分了出去。
從這些經歷來看,周總理在軍中的地位不比哪位元帥低,如果參與授銜,他肯定能排在第一或者第二。
考慮到朱德一直是人民軍隊的總司令,意義非凡,且周總理為人謙遜,如果真的被授元帥軍銜,他也會堅持讓朱老總位列榜首的。
![]()
劉少奇是工人領袖,但同樣的也在軍中擔任過要職。
土地革命時期他曾是紅三軍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曾是新四軍政委,這兩個職務的搭檔彭老總、陳毅(時任新四軍代軍長)都是元帥。
不過從抗戰后期開始,他就開始進入在中央工作,是著名的五大書記之一。
日本投降沒多久,毛主席和周總理遠赴重慶談判,這一時期黨內的大小事務就由劉少奇來負責。
而他也展現出了自己的軍事眼光,及時致電新四軍,命其向蘇北增兵以備將來的大戰,后來戰事爆發時,這個安排果然取得奇效。
![]()
按照劉少奇五大書記的身份,如果參與授銜,大概率會排在元帥前三。
畢竟軍銜并非單看戰功,而是綜合各個方面綜合評定的。劉少奇自1949年七屆二中全會后,黨內排名就已經來到第二位,超過了五大書記中另外的朱、周、任。
一個全黨的二號人物,如果參與軍隊授銜那必然也會名列前茅,否則無法服眾、不利于往后開展工作,這從國防委員會的名單也能看出這一點。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屆國防委員會主席是毛主席,但第二屆和第三屆主席都是劉少奇,連朱老總都只是副主席。從各方面影響來看,劉少奇如果被評元帥大概率是排在前三的。
![]()
至于鄧公,那也是吻合元帥所有條件的。
他領導過百色起義,擔任過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29師政委、解放軍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政委,各個時期都是軍隊重要領導。
自抗戰開始,劉鄧大軍的所有重要戰事,他基本都是主要指揮者,淮海戰役還是總前委書記。
要職務有職務,論戰績有戰績。八路軍正師級/新四軍正軍級、解放軍野戰軍正職但凡參與授銜的都是元帥,所以鄧公如果有軍銜也不會例外。
![]()
那么鄧公會排在第幾呢?前面兩位正副總司令,第三至第六位都代表了一個“山頭”,鄧公無法撼動。第七位的羅帥,鄧公倒是可以拼一拼。
從歷史職務來看,鄧公和羅帥相差無幾,都是優秀的政工干部。
不過元帥標準中有這樣一條“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羅帥是參與了秋收起義,鄧公卻是領導了百色起義,這方面鄧公略勝一籌。
而且當年授銜也要考慮平衡問題,元帥里出自紅一方面軍的太多了,羅帥一直是中央嫡系,鄧公則在抗戰爆發不久就轉入129師(紅四方面軍脈絡)。
所以考慮到團結,鄧公參與授銜的話大概率會排在羅帥之前。
![]()
這個說法可以在1954年的軍委名單中得到印證,當年9月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軍委主席是毛主席,不設副主席和常委。
而委員名單依次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大家可以從這里看到兩點,一是除了鄧公外,其他十人都被授予了元帥;二是這個排序跟后來元帥排序是一樣的。
所以,在周總理、劉少奇都不參與的情況下,如果鄧公評銜會是第七位。若三人都參與,鄧公就是第九位。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鄧公力主恢復軍銜制,當時有人提議授予他“一級上將”軍銜,鄧公再次拒絕了。老一輩革命家,高風亮節的多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