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先給你們說個真事兒。廣州珠江新城有位業主,去年還掛著 500 萬的房子,前陣子 331 萬就賣了,整整少了 169 萬。更扎心的是深圳有位業主,2022 年花 800 萬買的房,現在掛 400 萬都沒人問津,中介天天催他再降 10 萬。
但詭異的是啥?這些業主的月供一分沒多,房子還是那個能遮風擋雨的窩,甚至現在換房成本還低了 —— 畢竟想買的房子也降價了。按說啥實質變化都沒有,可為啥好多人飯都吃不下?答案特簡單:房產證上的數變了,從 500 萬變成 300 多萬,就這么個數字游戲,把人逼得心態崩了。
這事兒不是個例,現在全國二手房掛牌量都突破 730 萬套了,消化完得 5 年。北京新增房源同比漲 33%,深圳直接飆了 94%,南京取消限售那天,掛牌量一天漲了 3 倍多。說白了,現在不是 “誰的房子跌了”,是 “大部分房子都在跌”,只不過有人跌得多有人跌得少。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為啥就一個數字能攪得人坐立難安?
首先得說人性這東西太有意思。行為經濟學里有個 “損失厭惡” 理論,說人丟 100 塊的疼,比撿 100 塊的開心要強烈 2.75 倍。你當年買 500 萬的房,心里默認這是 “存款”,現在變 300 萬,就像平白丟了 169 萬。廣州天河公園有位業主更慘,3 年前花 600 萬買房,現在 380 萬賣了,連本帶利虧近 300 萬,換誰能淡定?
更坑的是 “錨定效應”。你總拿當年的最高價當參照物,就像有人 2022 年買牛奶廠板塊的房,單價 9 萬多,現在中介說能賣 5 萬都不錯了,她肯定覺得虧到姥姥家。可咱換個角度想,2017 年這地方開盤價也就 4 萬多,現在賣 5 萬其實沒虧,但沒人會這么算 —— 大家只記著最高點的那個數字。
還有就是過去 20 年把房子捧得太神了。中國家庭 77% 的資產都在房子上,比美國高了一倍還多。以前見面問 “你家房子漲多少了”,跟問 “你工資多少” 一樣普遍。突然有天沒人問漲了,開始問 “你降了多少”,這種心理落差能把人砸懵。就像東北證券付鵬說的,房價跌了,中產階級連 40 塊的咖啡都不敢喝了,改喝 8 塊買一送一的,這不是沒錢,是心里的 “財富安全感” 沒了。
最要命的是從眾恐慌。現在打開抖音,“斷供潮”“房價腰斬” 的話題都 10 億次播放了。你本來覺得自己房子跌點沒事,可刷到十個八個業主哭訴的視頻,再聽中介說 “隔壁小區又降了 20 萬”,能不慌嗎?上海有位業主存了十幾段中介壓價的錄音,人家先罵你房子不好,再編個低價成交的假消息,最后催你 “再不賣就砸手里了”,這種套路一洗腦,心態再好也扛不住。
這股心態恐慌已經開始發酵出連鎖反應了。最直接的就是消費躺平,去年居民儲蓄率飆到 38%,大家寧愿把錢存銀行,也不敢買家電、不敢旅游 —— 畢竟房子這 “大頭” 縮水了,誰還敢亂花錢?
市場那邊更亂,陷入 “降價螺旋” 的死循環:業主降價賣,買家覺得還能再降,就等著;買家越等,業主越得降價。北京的房子平均要調價 4 次才能賣出去,成交價比掛牌價低 23%-28%。更諷刺的是,廣州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漲了 26%,但全是 “以價換量”,越秀區的老房子都跌回 2017 年的價了,等于這八年白折騰。
還有個隱形影響:大家對 “房子” 的信任崩了。以前覺得買房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現在恒大暴雷的爛尾樓還沒解決,又看著自己的房子天天貶值,誰還敢信房產是 “安全資產”?深圳有些地方租售比都跌破 1:800 了,意思是租出去 800 年才能回本,這時候誰還把房子當投資?
說到這兒,我想跟大家掰扯個實在理兒:你慌的根本不是房子跌了,是過去的 “財富幻覺” 碎了。
20 年里,我們把房子活生生從 “住的地方” 變成了 “造錢的機器”。有人湊六個錢包買房,不是為了住得舒服,是盼著明年漲 50 萬;有人背著 30 年房貸還美滋滋,覺得 “房貸是資產,工資是收入”。可現在潮水退了才看清:房子就是一堆鋼筋水泥,它的本職是遮風擋雨,不是給你印鈔票的。
你看那些心態穩的人,要么是早年全款買房的,要么是純粹為了自住的。我認識位業主阿姨,2015 年在白云買的房,現在市值跌了 40 萬,但她該跳廣場舞跳廣場舞,該買菜買菜。問她不急嗎?她說 “我又不賣,跌多少跟我有啥關系?月供早習慣了,房子住著舒服就行。”
其實這次房價回調,本質是市場在 “祛魅”—— 把房子的金融泡沫擠掉,讓它回到居住本質。以前一線城市核心區的房子,動不動就溢價兩三百萬,那錢買的不是地段,是 “房價永遠漲” 的信仰。現在信仰沒了,價格自然得往實在了走。
新加坡的組屋模式早說明了:當房子只用來住,價格跟收入比穩定在 5 倍以內,沒人會為市值漲跌焦慮。咱們以前走偏了,把房子當成了階層跳板、財富密碼,現在不過是回到正軌而已。
最后想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房子沒塌,月供沒漲,日子還得過。那些天天盯著市值算虧多少的人,不如看看窗外的陽光,摸摸家里的沙發 —— 這些真實的生活觸感,可比房產證上的數字實在多了。樓市的神話破了,但好好過日子的真相還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