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豪擲200億美元,妄圖拉攏阿根廷,使其疏遠中國。在此情形下,阿根廷總統米萊是否會為了這筆錢,而放棄與中國的友好合作呢?
著實引人深思。這一橫跨美洲與亞太的博弈,本質是美國對拉美影響力的緊急“續命”,答案藏在中阿合作根基與阿根廷的現實困局里。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這家向來為美國保守派政策造勢的媒體平臺上公開表態,美國正推進一項200億美元的阿根廷金融援助計劃。
![]()
他言辭篤定,宣稱阿根廷總統米萊“致力于推動中國退出”。此言論甫出,中國外交部迅速回應,態度鮮明、切中要害,以堅定之姿回應不實之辭。
拉美和加勒比不是任何國家的后院,中拉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更不應受外力干擾。這番回應精準戳中了美國試圖壟斷拉美影響力的核心訴求。
![]()
根據媒體報道,阿方大使表示,中拉國家合作十分重要,中國是阿根廷的第二大貿易合作國,他們非常期待中拉企業會峰會的開幕。
此前美國向施壓阿根廷和中國“分手斷交”,但阿根廷的總統米萊則直言回應不不不,這不是真的,而這位米萊總統也在最近領導人選舉中贏得了連任。
以資金撬動他國政策傾向,向來是美國外交工具箱里的常用工具,但由內閣部長公開將“疏遠中國”作為援助前置條件,這種近乎赤裸的交易式表態并不常見。
這背后是美國對拉美影響力流失的深層焦慮,中國與拉美合作近年持續深化,尤其與巴西構建起涵蓋貿易、基建、能源的全方位合作框架,讓長期將拉美視為“后院”的美國坐立難安。
而在拉美版圖中,能與巴西形成區域影響力制衡的,恰恰是阿根廷。美國的自信并非空穴來風,背后藏著三重關鍵誘因。
![]()
米萊與特朗普的私人互動向來密切,兩人在經濟政策理念上都偏向激進市場化,私交基礎為政治協調提供了便利;
更關鍵的是阿根廷的經濟困局,當前外債利息已進入償付周期,外匯儲備瀕臨枯竭,對外部資金的渴求極為迫切。
但200億美元真能徹底扭轉阿根廷的對華立場?答案遠非美國設想的那般簡單。要拆解這一博弈的走向,首先得看清美國急于推動阿根廷疏遠中國的底層邏輯。
核心矛盾直指中美在拉美的戰略競爭,而阿根廷正是這一競爭中的關鍵支點。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南美的重要合作伙伴,中阿已落地多項標桿性合作。
從阿根廷鋰礦資源開發的新能源合作,到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再到糧食貿易領域的長期穩定供應,合作網絡已滲透到阿根廷經濟的關鍵領域。
于中國來講阿根廷意義非凡。它不僅是鋰、大豆等戰略資源的關鍵供應方,在資源保障上發揮重要作用,更是輻射南美南部市場的核心樞紐,為拓展區域貿易提供有力支撐。
對美國,中阿合作的深化直接沖擊了其重啟的“門羅主義”布局,這套19世紀誕生的外交理念,本質是將拉美劃定為美國的專屬勢力范圍,而中國的存在正打破這一壟斷。
![]()
美國試圖通過拉攏米萊政府樹立“示范樣本”,遏制其他拉美國家與中國合作的勢頭。這一訴求在中美貿易戰可能升級的背景下更顯迫切。
特朗普已放出加征100%中國商品額外關稅的狠話,若阿根廷持續對華開放,美國擔憂中國借道阿根廷規避關稅壁壘,甚至動搖其主導的金融制裁體系。
美國的援助方案確實切中了阿根廷的“痛點”。當前阿根廷經濟已陷入多重困境:通脹率突破200%,普通民眾購買力較去年縮水近七成,貨架上的基本生活用品價格每周都在上漲;
![]()
比索對美元匯率年內暴跌超50%,進口商品成本飆升;4000多億美元的外債規模已遠超GDP的60%,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到期債務都瀕臨違約。此時美國拋出200億美元援助,看似是解燃眉之急的“救命錢”。
但米萊政府清醒地知道,這筆錢實則是“飲鴆止渴”。200億美元僅相當于阿根廷外債總額的5%,連覆蓋短期債務償付都不足,更遑論扭轉通脹與貨幣貶值的根本困局。
![]()
若真為這筆錢疏遠中國,代價將是不可逆的:中阿“一帶一路”合作中的基建項目能直接創造就業崗位,鋰礦合作關聯阿根廷新能源產業升級,糧食貿易則是阿根廷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一旦合作中斷,阿根廷失去的不僅是投資與市場,更是經濟轉型的關鍵支撐。更現實的問題是:美國的援助能否持續?
![]()
要知道美國聯邦政府曾因兩黨預算博弈多次陷入停擺,連國內公共服務都曾被迫中斷,很難保證200億美元援助到位后還能有后續支持。
若米萊真的背棄對華合作,待這筆資金耗盡,阿根廷經濟將徹底失去中國市場與投資的“緩沖墊”,屆時再想重啟對華合作,信任基礎已蕩然無存。
米萊的過往表態已暴露其“現實至上”的執政邏輯。他剛上臺時曾擺出強硬姿態,直言要退出金磚合作,將對華合作視為“負擔”;
![]()
但僅過數月便態度逆轉,主動重啟與中國的高層溝通,公開稱中國是“阿根廷不可替代的貿易伙伴”。
這種轉變背后是阿根廷的經濟現實:中國是阿根廷大豆、牛肉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占其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5%以上,若失去中國市場,阿根廷農業產業鏈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
對米萊而言,政治立場永遠要讓位于民生與經濟存續,特朗普的200億美元顯然無法替代中國市場的長期價值。
美國此時選擇“用錢砸”的策略,實則是其拉美影響力工具失靈后的無奈之舉。過去美國對付不聽話的拉美國家,慣用經濟封鎖、資產凍結、斷供禁運等手段,通過癱瘓目標國經濟扶持親美勢力上臺。
但中國在拉美的存在徹底打破了這一邏輯,即便美國實施封鎖,拉美國家仍可將資源出口至中國,同時從中國獲得不附加政治條件的貸款與投資。
委內瑞拉在美國長期封鎖下,正是通過對華石油貿易維持了經濟基本運轉,這一案例讓越來越多拉美國家看清了“多元合作”的重要性。
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此前解散了負責對外援助與影響力滲透的國際開發署,主動廢掉了自己最得心應手的“軟工具”,而新的政治干預機構尚未成型。
![]()
在硬封鎖失效、軟滲透斷檔的情況下,“直接撒錢”成了美國唯一能快速動用的手段。這場博弈的結局,本質是“短期利益”與“長期存續”的較量。
特朗普想要用200億美元換阿根廷的戰略站隊,解自己在拉美的燃眉之急;米萊則必須在眼前的資金誘惑與中國市場、投資的長期支撐之間做權衡。
![]()
從阿根廷的經濟結構與米萊的執政現實來看,依附美國的“短期輸血”無法根治經濟頑疾,而與中國的合作則是其實現產業升級、穩定外匯收入的關鍵。
特朗普想讓米萊成為自己的“棋子”,但米萊的算盤里,顯然有更務實的國家利益考量。這場美洲后院的博弈,最終拼的不是誰的錢更多,而是誰能提供更可持續的合作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