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檢在“位” 監督到“底”
本公眾號10月30日訊 今天下午,安徽省檢察院舉辦“執檢在‘位’ 監督到‘底’”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全國人大代表徐曉嬋,安徽省人大代表熊傳紅、俞海云、唐蘇豪,省政協委員王和新、汪傳雷、徐國勝,以及安徽大學專家教授,省人大、省委政法委、省直政法機關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及安徽大學法學專業學生代表等58人通過現場觀摩、檢察官辦案故事講述、座談交流等形式,“零距離”感受刑事執行檢察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進一步增進了解、凝聚共識,擴大法治“同心圓”。安徽省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勇參加活動,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劉曙光參加活動并致辭。
![]()
![]()
活動的重點環節是檢察官講述辦案故事。來自蚌埠市五河縣檢察院、廣德市檢察院、黃山市檢察院、滁州市鳳陽縣檢察院、九成坂檢察院的五位講述人先后講述了《再起航》《第四十三條》《“她”視角下的駐所檢察》《法亦容情》《一起不予減刑案件的背后》等五個辦案故事。
從“擺渡迷航生命”到“激活回家權利”,從“引渡迷失心靈”到“守護困境家庭”,再到“堅守減刑底線”,五個故事情節各異,但內核相通,刑事執行檢察工作始終在“管得住”與“放得活”、“懲與罰”與“教與化”、“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之間,尋求著最精準的平衡,讓公平正義在刑事執行的“最后一公里”可感、可知、可觸、可信。
![]()
“五個故事都很典型,而且各有側重,充分表明了檢察機關堅持‘三個善于’,在法與情的統一中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努力與付出。希望檢察機關能夠更多邀請代表、委員通過公開聽證等方式參與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既以公開接受監督,也借助多元力量促進厘清紛繁復雜的法律關系、促進矛盾解紛化解。”
“希望檢察機關將案例實踐中探索的創新性做法進一步固化為制度機制,促進全省檢察機關刑事執行監督案件辦理標準統一化、規范化。”
“派駐+巡回+科技的檢察監督手段十分高效,建議檢察機關今后繼續加大對科技賦能、AI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提升辦案效率與監督精準性。”
座談交流中,與會人員對安徽刑事執行檢察工作的做法、成效予以高度認可,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是法律監督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守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劉曙光在座談時表示,安徽檢察機關將認真聽取、虛心接受與會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不斷加強與社會的溝通,持續提升刑事執行檢察工作的透明度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
活動中,與會人員還觀看了參觀刑事執行檢察業務展板,聽取了全省刑事執行檢察工作開展情況匯報。
第9433期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終審丨吳貽伙 二審 丨吳熒
圖片丨解為渝
文字、編輯丨王福兵
投稿郵箱丨ahjc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