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是不是每天都在跟孩子“較勁”?盯著他的作業寫沒寫完,催他去上奧數班、英語班,總怕他比別人差一點,怕他以后“成不了才”“過不好日子”?
![]()
可咱們有沒有想過,教育不是把孩子逼成“拔尖的人”,而是讓他成為“普通卻幸福的人”——能接受自己的平凡,能在買菜做飯、看花曬太陽的日常里找到快樂,能在遇到難事兒時,也有好好生活的底氣。
畢竟,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可普通不代表不幸福,反而能安安穩穩過好小日子,才是教育最該教給孩子的事。
1、接受孩子的“普通”,比逼他“拔尖”更重要——不擰巴的成長,才藏著踏實的幸福
李姐以前總跟孩子“死磕”成績——兒子上四年級,數學考了85分,她能讓孩子把錯題抄10遍;周末別的孩子在玩,她非要帶兒子去上奧數班,結果兒子越學越抵觸,有時候還故意考砸,說“我就是笨,你別逼我了”。
有次李姐看到兒子偷偷在廚房擺弄面團,把面團捏成小兔子、小花朵,眼里閃著光,才突然醒悟:兒子不喜歡奧數,卻喜歡做面食。后來李姐不再逼他學奧數,反而給兒子買了小烤箱,周末陪他一起做餅干、烤小蛋糕。
![]()
現在兒子雖然數學還是中等,卻能做出像樣的戚風蛋糕,還會把自己做的點心分給同學,每次說起“今天又學了新花樣”,臉上都帶著笑。李姐說“以前總怕他普通,怕他以后沒出息,現在才懂,孩子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每天開開心心的,比考 100 分還重要”。
咱們總覺得“孩子必須拔尖,以后才能過得好”,可拔尖的名額就那么幾個,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
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就像把一朵向日葵往牡丹的方向養,不僅養不出牡丹的樣子,還會讓向日葵蔫了。接受孩子的普通,不是“放棄孩子”,是不逼他跟別人比,讓他按自己的節奏長——喜歡畫畫就讓他畫,喜歡做飯就陪他做,哪怕這些事“不能加分”“不能當飯吃”,可孩子在做這些事時的開心,才是實實在在的幸福。
普通不可怕,怕的是孩子為了“不普通”,丟了自己的喜歡,過得擰巴又累。
2、教孩子感受“平凡中的幸福”,比灌輸知識更重要——會找樂子的能力,才是一生的 “護身符”
小林從來沒給女兒報過“提分班”,反而總帶著女兒“瞎玩”——春天去公園撿花瓣,把花瓣夾在書里做標本;夏天在陽臺種小番茄,每天陪女兒觀察“今天長沒長新葉子”;秋天帶女兒去菜市場,教她認各種蔬菜;冬天窩在家里,一起拼拼圖、看老動畫片。小林還教女兒寫“幸福小日記”,不用寫長句子,就記“今天媽媽陪我種的番茄結果了”“樓下的小貓跟我打招呼了”“奶奶做的餃子真好吃”。
![]()
現在女兒上二年級,雖然不是班里的“學霸”,卻特別會找樂子:遇到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她就趴在窗邊看雨點兒跳;考試沒考好,她會翻出“幸福日記”,跟小林說“媽媽,我今天也有開心的事”。
小林說“我不指望她考多好,只希望她不管以后過什么樣的日子,都能從身邊的小事里找到開心——這比多學幾個單詞、多做幾道題,管用一輩子”。
咱們總想著“多教孩子點知識,讓他以后有本事”,可知識能幫孩子應付考試,卻不一定能幫他應付生活里的“不開心”——遇到失業、遇到挫折,再多的知識也不如“能從吃一碗熱湯面里找到安慰”的能力。
教孩子感受平凡的幸福,不是“不務正業”,是給孩子心里裝“小太陽”:能為一朵花開開心,能為一碗熱飯暖到心,這樣就算以后過普通的日子,也能過得有滋有味。
畢竟,日子是一天一天過的,能每天找到點小開心,比“偶爾拔尖”的成就感,更能讓人幸福。
3、給孩子“普通生活的底氣”,比追“成功標簽”更重要——會過好日子的能力,才是真的“有出息”
小張的兒子成績一直中等,沒拿過什么獎狀,可小張從來沒逼過他“要考多好”,反而教他“過日子的本事”——兒子上五年級時,小張就教他煮面條、煎雞蛋,說“以后媽媽不在家,你也能自己吃飽”;周末讓兒子跟著一起做家務,擦桌子、掃地、整理自己的房間;逢年過節,還讓兒子給爺爺奶奶捶背、剝橘子。
![]()
現在兒子上初中,雖然成績還是中等,卻特別懂事:小張加班晚回家,兒子會提前煮好粥;爺爺生病,他會主動端水遞藥。
小張跟我聊起兒子,笑著說“以前我也怕他‘沒出息’,可現在覺得,他能照顧自己、能心疼家人,就算以后過普通的日子,也能把小日子過好——這才是真的‘有出息’,比當‘學霸’還讓我放心”。
咱們總盯著“成功標簽”——比如“學霸”“名校生”“大老板”,覺得只有這樣才叫“有出息”,可大多數人以后都是過“上班、回家、照顧家人”的普通日子。
教孩子煮一碗熱飯、整理一次房間、關心一次家人,這些“過日子的本事”,比任何“成功標簽”都實在:以后他一個人住,能照顧好自己;跟別人一起生活,能體諒對方;就算遇到難事兒,也知道怎么把日子過下去。
普通生活的底氣,不是“能賺多少錢”,是“能把普通日子過好”,這才是教育該給孩子的 “硬本事”。
教育的最高境界,從來不是把孩子逼成“拔尖的人”,而是讓他成為“普通卻幸福的人”——接受自己的平凡,不擰巴;能從小事里找開心,不 emo;能把普通日子過好,不慌神。
![]()
我們不用教孩子“如何成為最好的人”,只要教他“如何成為最幸福的普通人”,就算他以后過著買菜做飯、朝九晚五的日子,也能笑得燦爛、過得安穩——這才是教育最該有的樣子,也是孩子一生最珍貴的財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