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前副總統哈里斯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拋出了一枚政壇“信號彈”,她明確暗示自己“有可能”在2028年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首位女性總統。這是這位2024年大選敗選者首次公開談及下屆競選計劃,環球網、財聯社等多家媒體第一時間跟進報道,讓沉寂不久的美國大選話題再度升溫。
采訪中哈里斯的表述頗顯政客技巧,一邊說“美國未來數年肯定會有女性總統”,一邊給自己留足余地,稱“服務的方式不止競選總統一條路”。有趣的是,就在她釋放參選信號的同一周末,加州州長紐森也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中承認“會認真考慮參選”,民主黨內部的2028年總統席位之爭已悄然拉開序幕。更耐人尋味的是白宮的反應,發言人阿比蓋爾·杰克遜直接尖銳回擊,稱哈里斯該明白“美國人民不在乎她的謊言”,這場提前三年的預熱戰火藥味已然十足。
![]()
哈里斯的參選鋪墊早有跡可循。她上個月推出的回憶錄《107天》就是最明顯的造勢工具,書中詳細描述了2024年拜登突然退選后,她臨時接棒競選的經歷。書里特意提到,當初讓80歲的拜登考慮連任“太魯莽”,自己本想勸阻又怕被指“自私不忠誠”。這種表述堪稱精妙,既悄悄撇清了2024年敗選的責任,又塑造了“有判斷力、顧全大局”的形象,為2028年的競選人設埋下伏筆。更關鍵的是她今年8月的決策——放棄勝算極高的加州州長競選,要知道這個職位曾被視為她的“安全牌”,放棄意味著她已將全部精力鎖定在白宮寶座上。
作為美國首位少數族裔女性副總統,哈里斯的政治資本相當獨特。從加州總檢察長任上推動打擊校園性侵政策、改革保釋制度,到聯邦參議員時期聚焦醫保與移民議題,她的履歷始終貼著“服務民眾”的標簽,這對民主黨核心的少數族裔與女性選民有天然吸引力。2024年臨危受命的全國競選經歷,更讓她積累了遠超地方官員的知名度,這是紐瑟姆、布蒂吉格等潛在對手難以比擬的優勢。
![]()
但她的短板同樣致命。皮尤研究中心與蓋洛普的最新民調顯示,在民主黨初選支持率排名中,她落后于布蒂吉格、哈克比等對手,不少選民至今對她缺乏信任感。民主黨內部對2028年的路線分歧更讓她處境微妙,很多人想擺脫“拜登時代”的陰影,而她作為前副手,顯然與這段歷史深度綁定。新書里“暗批拜登團隊”的說法已被對手抓住把柄,指責她“沒擔當”,這種黨內爭議很可能成為她參選路上的“絆腳石”。
最值得關注的是哈里斯的對華政策傾向,這直接關系到亞太安全格局。她在參議院任職期間就多次炒作“中國5G、人工智能威脅論”,公開支持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結合美國政壇的一貫邏輯,“對華強硬”從來都是拉票的“安全牌”,既能討好保守派,又能爭取制造業選民支持。若她正式參選,大概率會升級這套說辭,炒作“中美貿易逆差”“供應鏈回遷”等議題,甚至可能在高科技領域提出更嚴苛的限制措施。
這種政策算盤看似精明,實則忽略了基本事實。中美經貿早已深度綁定,2024年數據顯示,美國農民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占其出口總量的18%,一旦重啟貿易戰,首當其沖的就是這些依賴中國市場的群體。美國消費者也難逃影響,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最終都會轉化為零售價的上漲,讓本就面臨通脹壓力的普通民眾雪上加霜。更不用說科技領域的“脫鉤”,全球產業鏈分工不是政客的競選口號能輕易割裂的,強行推動只會讓美國企業喪失競爭優勢。
![]()
哈里斯的參選暗示,本質上是美國政壇權力游戲的常規操作。距離2028年大選還有三年,現在的民調與表態都只是“前菜”,后續民主黨內部的資源爭奪、政策博弈才是真正的較量。但無論她最終能否拿到提名,對華政策的“強硬牌”大概率會成為競選標配,這一點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畢竟對政客而言,選票永遠比現實利益更重要,至于貿易戰背后的民生代價,恐怕不會被納入他們的競選算計中。美國會不會迎來首位女總統尚未可知,但這場提前打響的競選戰,已經開始釋放影響全球的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