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禮為貴。”當晨曦為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文潤校區鍍上金邊,食堂飄出的飯菜香里,藏著一張讓全體師生引以為傲的“文明金名片”——這份誕生于校園餐桌的文明成果,已隨學子們登上省級舞臺,亮相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浙江廣播電視集團聯合主辦,ZMG成長傳播中心(浙江少兒頻道)承辦的《哇!我們的文明密碼》2025年浙江省中小學生云上思政公開課,成為“在浙江看見文明中國”品牌中閃亮的校園印記。這張名片,印刻著學校的用心耕耘,承載著學子的自覺踐行,更閃耀著屬于文潤校園的獨特榮光。
![]()
01 校園匠心筑基:讓文明用餐有溫度、有章法
為打磨好這張能站上省級舞臺的“金名片”,學校從源頭傾注匠心,讓每一處細節都成為文明的注腳。凌晨六點,食堂師傅們便循著星光忙碌:精挑細選帶著露水的新鮮食材,反復校準蒸箱溫度以鎖住營養,每月依據膳食調查問卷調整菜品,用“吃得安心、吃得可口”的保障,為文明用餐打下堅實基礎。
![]()
![]()
不止于味覺的滿足,學校更搭建起立體化的文明引導體系:食堂展板上,“一餐飯里的勞動者故事”圖文并茂,將“粒粒皆辛苦”的古訓轉化為農民伯伯耕種、食堂師傅烹飪的鮮活場景;主題班會上,老師帶領學生解碼“禮讓取餐”“安靜用餐”的禮儀內涵,讓抽象的“禮”變得可學可做;數字化平臺實時更新各班光盤數據,讓每個班級的節約成果直觀可感。從硬件保障到理念浸潤,學校用細致入微的規劃,讓文明用餐的種子在學子心中深深扎根。
![]()
![]()
02 少年知行合一:讓文明用餐成習慣、成風尚
在學校的精心培育下,文潤學子早已成為這張“金名片”最生動的代言人,更憑借扎實的實踐成果,自信站上《哇!我們的文明密碼》公開課的舞臺。鏡頭前,他們是靈動的“文明解碼者”:清晰講述發現分餐分量不均后,小幫廚們根據男女生食量精準添飯的創新思路;展示“菜品夸夸墻”上,同學們寫下的菜品推薦與對食堂師傅的感謝留言;還原值周時,“文明監督員”們對照廚余垃圾桶警戒線記錄光盤成果的認真模樣。
![]()
鏡頭外的校園里,這樣的文明實踐早已融入日常:高年級學長學姐化身“禮儀導師”,錄制的文明用餐視頻,從雙手端餐盤的標準姿勢,到餐后分類整理餐具的步驟,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清晰到位;低年級學弟學妹認真模仿,很快便將禮儀規范內化為習慣。如今的食堂里,自覺排隊、按需取餐、餐后整潔已成常態,學子們用日復一日的行動,為公開課上的分享寫下最真實的注腳,也讓“浙江有禮”在少年身上有了具體的模樣。
03 榮光浸潤成長:讓文明用餐成驕傲、成傳承
當文潤學子的身影出現在《哇!我們的文明密碼》公開課上,當校園的文明用餐實踐成為“在浙江看見文明中國”品牌的組成部分,這份榮光便流淌在每一位文潤人的心中。走進校園食堂,聽不到喧鬧聲響,只見學子們安靜有序地用餐;看不到剩菜堆積,只剩干干凈凈的餐盤和分類整齊的餐具,這份成果不僅贏得了來訪家長的連連稱贊、兄弟學校的交流學習,更讓學子們在省級舞臺上收獲了滿滿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
![]()
![]()
![]()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份榮光正推動文明從校園向家庭延伸。學子們化身“文明小使者”,把校園里的用餐習慣、公開課上學到的文明理念帶回家:主動幫父母分餐,提醒家人按需取食,帶動全家參與光盤行動。當“文潤禮儀”成為家庭餐桌上的新風尚,當孩子驕傲地向父母講述自己在公開課上的分享,這份屬于校園的“金名片”,便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它不再只是一份實踐成果,更是一代少年文明素養的成長見證。
從校園的匠心搭建,到學子的自覺踐行,再到省級舞臺的榮光綻放、家校間的文明接力,賣小文潤的“文明用餐金名片”,早已超越一餐飯的范疇,成為滋養少年成長的精神養分。我們為學校的用心耕耘驕傲,更為學子們能帶著日常實踐的成果,在省級舞臺上展現文潤文明風采而自豪——這份鐫刻在舌尖的文明,終將成為他們人生路上最珍貴的行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