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開快遞盒的瞬間,壓縮成圓筒型的床墊像被喚醒的云朵,帶著蓬松的張力慢慢舒展,最終平鋪開來。這場充滿儀式感的開箱畫面,構成了無數消費者對藍盒子的初印象。
很多用戶記住這個品牌,正是因為這份獨特的體驗:一個盒子、一次舒展,就把“睡個好覺” 的期待具象化了。
當聊起這個讓品牌出圈的設計,藍盒子聯合創始人盧召利的語氣里,透露出一絲“佛系”的坦然:“最開始真沒琢磨太多,就是單純想解決線上運輸的難題,沒想到這種從盒子里蹦出來的巧思,偏偏讓年輕人記住了藍盒子。”
![]()
在與天下網商的對話里,這份“佛系感”貫穿始終。聊到藍盒子第一款爆品Z1記憶棉彈簧床墊時,他坦言:“我們提供了一個行業中間水位的產品,做了一個有性價比的定價,我覺得這是一款‘不犯錯’的產品。”
從這樣一款“不犯錯”的床墊起步,這個由李遲、盧召利在2019年創辦的品牌,已經走到了年GMV近十億的關口。在他的敘述中,沒有驚天動地的戰略轉折,沒有鋪天蓋地的噱頭營銷,藍盒子靠著對用戶需求的捕捉和產品的迭代,在競爭激烈的床墊賽道里,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
藍盒子的故事,早在2013年就埋下了伏筆。那時盧召利和李遲是睡一個寢室的“哥們兒”,幾個年輕人還沒畢業,就揣著一股創業熱勁,搗鼓出了一家視頻工作室。此后的日子里,他們沒正經進過公司上班,反倒在不同領域里折騰:拍過企業宣傳片,開過咖啡館,甚至玩過小眾的藍染手藝,在山里洗過牛仔褲,但始終沒找到能“長期扎根”的方向。
一次偶然的機會,工作室接到了知名床墊公司的訂單,為這家床墊行業巨頭做展會設計。原本是抱著“恰飯”的想法,兩人卻就此一頭扎進了床墊這個陌生的領域。
“那場展會跟我們以前做的都不一樣,來的不是消費者,是世界各地的采購商。”盧召利回憶道,采購商們不關心展位的設計多精致,只關心床墊睡感怎么樣、彈簧參數是多少、物流成本能不能壓下來。為了把這些專業的供應鏈邏輯轉化成采購商能直觀看懂的視覺語言,他和李遲幾乎泡在了工廠里,時常在車間記參數,聽生產線運作,兩人慢慢就摸清了床墊行業的底。
這種把復雜邏輯變簡單的能力,后來成了藍盒子的核心基因。2018年底,藍盒子起步之時,他們把床墊簡化成三層結構:底層彈簧撐住身體,頂層記憶棉貼合曲線,中間轉換層避免硬著陸,“當時就覺得,床墊不用搞那么復雜,這三層夠了,支撐夠、柔軟度夠,就是好床墊”。盧召利認為。
定價也是“憑直覺”,當時第一款產品Z1床墊定價2400多元,而當時線下有些類似的產品要賣到上萬元。“那時候沒算過什么溢價、運營成本,就覺得自己作為年輕人,會買這個價格的床墊,而且能賺錢。”盧召利笑著說,消費者想要的,不過就是睡得舒服、價格合理的床墊。
起步時的艱難,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第一個月,藍盒子只賣出了一張床墊,但是盧召利很開心,“一家只有兩心的小店,賣出了單價不便宜的床墊,而且沒有退貨。”那時,兩人覺得,這事兒能成。但他們對電商一竅不通,只能對著千牛后臺一點點琢磨,研究關鍵詞排名,根據用戶的反饋,不斷跟工廠溝通調整產品。
好在,廣告人出身的審美基因,讓藍盒子在視覺呈現上帶著優勢。無論是電商頁面設計,還是床墊包裝風格,都跳出了傳統床墊品牌的厚重感,在同質化的市場里格外亮眼。
![]()
從策劃床墊宣傳視頻,到敲定品牌清新、簡約的核心調性,他們把廣告人對視覺表達的敏感度,揉進了品牌表達的細節里。也正因如此,早期只靠Z1一款單品打天下的藍盒子,才能以黑馬之姿突圍,在床墊這個細分賽道里,長成了氣質獨特、讓人一眼記住的品牌。
這些年,藍盒子慢慢從一款產品,拓展到Z1 Pro、Z1小石頭、電動床等系列,但藍盒子始終沒丟掉“不犯錯”的初心。在盧召利看來,做產品不能貪多,得先把床墊這件事做透。
天下網商總結了藍盒子能在五年時間里快速成長的三個關鍵點:
一、用100天免費試睡,破解線上信任難題。床墊是非常注重體驗、決策周期又較長的低頻消費品,藍盒子深知線上選購床墊的痛點,從創立初期便推出“100天免費試睡”服務:用戶收到床墊后可全程體驗,不滿意隨時退,來回物流成本全由品牌承擔。
這一服務在早期曾讓團隊面臨不小壓力,逆向物流成本超正向,展開的床墊需重新打包,單趟運費就超200元,且退回的床墊也無法再二次銷售。藍盒子將退貨反饋轉化為產品迭代的指導,團隊每天梳理退貨原因,帶著問題扎根工廠調整,在解決用戶痛點的同時,優化產品品質。
二、不追求渠道數量,守體驗標準。在渠道拓展上,藍盒子始終保持“穩扎穩打”的節奏,從淘寶店起步,站穩腳跟后,藍盒子才逐步入駐京東、小紅書等渠道,每拓展一個新平臺,都先做內容運營與用戶溝通,確保品牌調性與服務質量統一。
這種謹慎,也體現在線下渠道拓展的節奏上。目前,藍盒子自營店僅開了兩家,第一家因體驗未達標被定位為“試錯店”,第二家落地上海園區,核心任務就是打磨服務流程,沉淀可復制的優質體驗。對合作店,藍盒子也嚴格要求,統一培訓床墊陳列距離、產品講解重點,確保無論線上線下,用戶都能體驗到一致的品牌服務。
![]()
三、以“不犯錯”邏輯打造核心競爭力。藍盒子以用戶真實需求為導向打造產品,核心邏輯是“做一款自己愿意買、用戶用著放心的不犯錯產品”。在產品迭代中,藍盒子也拒絕跟風追熱點,將精力集中在床墊核心品類。
如今,床墊行業的玩家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加速子品牌布局圈層更多消費人群,新銳品牌則提出差異化概念,切入細分人群市場,但藍盒子似乎沒那么著急。盧召利說自己不會盯著行業榜單,不刻意找差異化,反而把更多精力放在團隊和產品上,客服全是自己人,在上海總部辦公,能跟用戶聊不同人群適合怎樣的床墊。在藍盒子的敘事中,團隊很少談到KPI,更看重用戶需求。
“我們不是不看重增長,是覺得把產品做好、把內容講清楚,增長是水到渠成的事。”這種反行業慣性的管理方式,不追求短期的流量與銷量爆發,更在意品牌能穩穩扎根,自然生長。
以下為天下網商和藍盒子聯合創始人盧召利的對話,經編輯整理:
聚焦年輕人需求,做“不犯錯”的產品
天下網商:目前藍盒子品牌整體規模如何?
盧召利:去年藍盒子GMV接近十個億,目前我們的團隊規模大概是兩百多人。
天下網商:很多用戶對藍盒子床墊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它特別的打開方式,床墊是裝在盒子里寄過來的。如果現在你跟一個不認識它的人介紹品牌,你會怎么說?
盧召利:我覺得會說得簡單一點,我們是賣床墊的,再補充一句,我們的用戶群體中年輕人多一些。
天下網商:你會通過目標人群來和品牌做關聯。
盧召利:是這樣的。
天下網商:每次行業榜單都把藍盒子歸為彈簧床墊,這是從材質定義的,你們當初為什么會選擇做彈簧床墊呢?
盧召利:我們最開始其實考慮過做海綿床墊,但最后放棄了,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成本和用戶認知問題,海綿成本其實比彈簧高,在國外很多國家海綿是很安全的材質,但如果把床墊里的彈簧換成硬海綿,國內不少用戶會覺得海綿是化工產品,接受度不高;第二是用戶體驗感,純海綿材質產品會特別輕,沒有重量感。我們最初開發過海綿床墊,最后還是定了彈簧床墊的方向,彈簧在底部支撐層,最頂層是記憶棉。
天下網商:除了底層的彈簧支撐層和頂層的記憶棉,還有其他分層嗎?
盧召利:像我們早期的Z1型號,從材質上看其實就三層。最底層是支撐層彈簧,最上層是舒適層記憶棉,中間還有一層高密度支撐面,也就是轉換層。我們當時定義床墊時,覺得三層就夠了:底層保證支撐性,上層保證柔軟度,中間的轉換層是為了避免硬著陸問題。
![]()
天下網商:一開始就把床墊簡化成三層結構,這讓我想到李書福說過的“汽車就是沙發加兩個輪子”、馬斯克定義電車時也追求簡單,有點外行闖行業的純粹感。這種簡單的背后,你們是否也經歷了一些挫折?尤其是床墊這種低頻消費品,大家更習慣線下體驗。
盧召利:是的,我們真正開始做藍盒子這個事是2018年底,整個團隊搭建完成是在2020年。剛起步的時候,我們對電商一點概念都沒有,算是個純消費者。所以從2018年到2019年初,我主要在研究電商后臺操作、琢磨付費推廣邏輯、優化產品頁面設計,慢慢把電商運營的基礎打起來。
從乙方服務到品牌,一場順其自然的轉型
天下網商:為什么會選擇床墊這個品類來做呢?當時定品類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盧召利:真沒想過這么多,更像是順其自然的選擇,這和我們之前的工作經歷有關。我跟合伙人2013年就開始創業了,最早做視頻工作室,后來開過咖啡店,也做過其他行業。接觸床墊行業,是因為當時我們有個床墊的客戶。
天下網商:當時是怎樣的合作模式?
盧召利:最開始是做視頻拍攝,包括去工廠拍一些素材。到2017、2018年左右,我們開始幫他們做展會設計。不過這個展會不是面向C端消費者,也不是找經銷商的,而是做代工業務的展會,來的都是采購商,當時品牌想展示OEM和ODM能力,吸引國內外需要代工的品牌方。
天下網商:你們當時的核心任務是什么?
盧召利:其實就是把工廠的生產流程、材料優勢,用視覺化的方式在展會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呈現出來。我們自身得先把供應鏈摸透,才能做好這種翻譯,不然根本沒辦法準確表達。
天下網商:你還記得當時展會設計里,最有創意的“翻譯”點是什么嗎?比如把某個專業、難懂的環節,直觀地呈現出來。
盧召利:比如國外采購商除了產品本身,很關注物流成本,而床墊的壓縮卷裝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我們當時就用了很多類似集裝箱的道具,外立面都做成壓縮床墊堆疊的樣子,搭成一面外墻。這樣采購商一眼就能get到壓縮包裝在物流上的優勢,能讓他們快速產生興趣。
天下網商:那時候你們團隊就只有你和合伙人兩個人嗎?聽起來你們通過這個過程,把床墊行業的know-how(專業知識)都掌握了,相當于從乙方服務端,摸到了行業核心。
盧召利:最開始做創業項目時,團隊最多有過二三十人,但后來人慢慢變少,到做床墊展會這個階段,就只剩我們兩個人了,也確實是在這個過程里,摸透了床墊行業的基本常識。
天下網商:從乙方服務轉型到甲方品牌方,完全是換賽道了,而且你們之前開咖啡店、做工作室也都和床墊無關,怎么就突然有了做品牌的想法呢?
盧召利:當時也沒想著做多大的品牌,更多是各種因素湊在一起的偶然結果。一方面,之前做過牛仔褲等服裝產品,后來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個標準化程度更高的產品;另一方面,當時正好30歲,也到了一個需要重新選擇方向的階段,同時我們看到國外很多DTC品牌的做法,發現產品和品牌還能這么做,了解得多了,就有了做藍盒子這個品牌的念頭。
![]()
“以盒裝床墊、100天免費試睡的體驗破圈”
天下網商:很多人對藍盒子的第一印象,是裝在盒子里的床墊,美國床墊品牌casper,率先推出盒裝床墊,在美國賣得很好,你們當時是從這個品牌得來的靈感,決定用盒裝床墊這個理念切入市場嗎?
盧召利:當時確實看到casper了,但那時候做事情沒那么細,覺得這種模式挺好的。再加上之前幾年已經摸透了供應鏈,跑了很多工廠,發現床墊行業里年輕人很少,更堅定了這個想法。有對行業、供應鏈的清晰認知,也有想做一款自己產品的一腔熱血,最終做了這個決定。
天下網商:casper的供應鏈有一部分是中國的,你們走訪過那些為它供貨的工廠嗎?
盧召利:走訪過,但我們的產品和casper不太一樣,比如睡感就有差異。casper不管是產品表達、產品本身的視覺設計,還是產品整體的完整性、輔料細節,都做得很到位。我們想借鑒它好的地方做本土化。
天下網商:DTC模式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跳過中間環節、壓縮費用,給消費者更合理的價格,你們早期的床墊賣多少錢,如果放在傳統渠道,大概會賣多少?
盧召利:現在回頭看,當時定價算是做對了。2013年—2018年那幾年,我做過很多行業,吃了很多虧,那些經驗雖然和床墊行業以及定價沒直接關系,但讓我有了一種產品“直覺”,在后續的創業中,我們會根據市場反饋再一點點微調。
我們第一個產品是現在的Z1,最初定價比現在低,1.8米規格的床墊當時差不多2400元。如果放在前幾年的線下渠道,部分類似的床墊大概要賣到上萬元左右。
天下網商:這樣的價格要保證酷炫的設計和體驗,算過溢價、成本這些嗎?
盧召利:那時候沒有現在這種算交付成本、運營成本的概念,更多是憑直覺,首先得保證能賺錢,其次是自己作為消費者,會不會買這個價格的產品。
天下網商:除了定價,在產品以及服務上,你們當時還做了哪些差異化?
盧召利:產品本身其實不算創新差異化,我覺得這更多是一款沒犯錯的產品,比如很多獨立彈簧床墊主打獨立靜音,有的產品會在彈簧上加棕墊,相當于加了塊木板,完全抵消了彈簧的靜音效果,這就是明顯的錯誤。我們是做了一個功能正常、沒有犯錯的產品。
真正的差異化我覺得是在服務上,最開始我們推出了“100天免費試睡”,這在當時是比較特別的。
天下網商:“100天試睡”的確很關鍵,傳統床墊依賴線下體驗,你們靠盒裝設計解決了線上運輸問題,又靠試睡解決了信任問題。“100天試睡”期間,退貨的人多嗎?最高退貨率到過多少?
盧召利:肯定有退貨的,最開始正常退貨率大概10%。最高的時候到過34%,不過當時銷量基數還很小。也正因為有退貨,才逼著我們必須不斷升級、調整產品,保證產品舒服、不出錯,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
![]()
天下網商:casper上市后曾披露過,因為試睡政策虧了8000萬美元,你們的試睡也是來回包郵,這部分成本大概多少?以及你們是怎么處理退回來的床墊?
盧召利:最開始得用大件物流,像德邦、順豐物流這種,那時候快遞還承載不了這么大的件,這幾年快遞發展了才能用快遞送。當時物流成本大概占總成本的7%左右,的確不低,加上床墊展開后是非標準化的,還要重新裝箱,以至于逆向物流比正向貴不少。
最開始退回量少的時候,沒什么好辦法,后來到2021年左右,我們開始和紅十字會還有一些小公益機構合作,退回來的床墊清洗、檢修干凈后,捐給有需要的人,雖然這個過程要額外付出檢修和物流成本,但產品能發揮更大價值,比單純浪費掉好。
![]()
天下網商:后來你們有沒有調整退貨政策?現在還是100天無條件退嗎?
盧召利:現在依舊還是100天無條件退,但會看用戶ID,一個ID 只能退一次。比如用戶買了產品,哪怕到第99天想退,客服會先問原因,是產品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最終我們還是會負責退貨。
天下網商:有點像開市客會員的邏輯,退卡兩次就不能再辦會員,核心是避免濫用。你們現在覺得合理的退貨率是多少?這個退貨比例會倒逼產品升級嗎?
盧召利:我們的退貨率在5%~8%之間,我覺得是在合理范圍內的。這也讓我們去主動做產品升級,比如品質不能出問題,別人可能做抽檢,我們會盡可能全檢;像污漬這類問題絕對不允許發生,把我們能做的都做了。
“做消費品不一定要刻意找差異化”
天下網商:隨著品牌規模變大,消費者對你們的認知也在變,之前靠開箱體驗、100 天試睡建立差異化,現在很多線上品牌都跟進了這一策略,那藍盒子競爭的核心差異點在哪?
盧召利:其實我們一直不覺得做消費品一定要刻意找差異化。很多所謂的差異化是品牌或產品開發時的邏輯,但如果這個差異用戶不買賬、對他們沒用,就算知道也不會下單。所以我們傾向于讓更多人知道品牌,先建立認知,等用戶有需求時能想到我們,畢竟床墊是剛需,只有裝修、搬家、換床時才會買,先讓用戶有印象更重要。
天下網商:很多人覺得藍盒子是很會營銷的團隊,頁面設計、內容調性都很出彩,這可能和你們拍過營銷宣傳視頻的出身有關。你們比較欣賞哪些消費品公司?
盧召利:我們會看不同品牌的優點,比如三頓半的“返航計劃”(即收集咖啡包裝盒換取權益或周邊),既能和用戶持續溝通,而且產品完整性做得好;小米的使命感和信念感很強,他們是一群務實做產品又有浪漫想法的人;也會看宜家、蘋果這些公司。
天下網商:藍盒子從最開始只有一款產品,到現在有Z1 Pro、Z1小石頭、電動床等多款產品,你們是怎么劃分這些產品的?拓展產品是為了服務更多人群嗎?
盧召利:首先肯定是為了服務不同用戶。最開始只有一個型號,后來出“Z1小石頭”,就是因為產品銷量上去后,收到很多用戶反饋,發現有人需要偏硬的床墊,所以就做了這款偏硬的產品,對我們來說,它更像是同一產品邏輯下不同軟硬度的選擇。
天下網商:目前你們的供應鏈是不是自己在把控?
盧召利:最開始半年到一年是代工,但生產流程、材料、二級三級供應商全是自己盯。后來我們投了一家工廠,前年又建了獨立的產線和倉儲,慢慢把供應鏈補全。
![]()
天下網商:你們還拓展了電動床墊,之前也試過耳塞、眼罩這類睡眠周邊。現在怎么定義藍盒子?未來還會加更多品類嗎?
盧召利:未來會加,但不會盲目按品類擴,核心還是圍繞睡眠相關產品,只是定義形式可能不一樣。
天下網商:感覺你們做產品偏謹慎,不太從競爭視角看市場。但現在睡眠賽道玩家越來越多,客單價也被拉得很高,你們會著急嗎?
盧召利:我們做事時不會先想打敗競品,而是先想“產品能不能說服自己”,我們更想做真需求的產品,哪怕看起來保守。
![]()
“拒絕KPI,做更長期的市場”
天下網商:床墊是低頻消費,幾乎沒有復購,藍盒子年年增長的動力來自哪兒?
盧召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持續拓新,比如電商渠道一直在觸達新用戶,還有過去幾年里看過我們內容的用戶,到有裝修、換床需求時會下單,轉化周期長但一直在積累;二是口碑傳播,老用戶推薦帶來的新客戶;三是渠道拓展,2020年我們只有一個渠道,后來慢慢加了更多線上、線下渠道,比如杭州上城區第六空間附近有個小的線下體驗店,滿足部分用戶“先體驗再買”的需求。
天下網商:現在藍盒子的線下布局是什么樣的?
盧召利:線下分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店鋪,比如和京東超級體驗店合作;另一種是自營店,目前自營店只開了兩家,把設計風格、產品沉淀、服務流程打磨好,等標準確定了再開更多店。我們不排斥直營、經銷、入駐家具城這些模式,但核心是先定自己的標準。
天下網商:合作店鋪是采購你們的床墊來賣嗎?如何控制好價格和陳列?
盧召利:價格和陳列我們管得比較嚴,比如陳列上,如果家具店給我們40平的空間,我們要求里面只能放一款床搭配床墊,不能放多款,避免給消費者決策干擾,也保證風格統一。價格上確保線上線下價格一致。
天下網商:未來會拓展海外市場嗎?
盧召利:想做,但不想做電商邏輯的跨境出海,那更像生產制造邏輯,意義不大,我們要做的是品牌邏輯的出海,雖然物流成本會更高,但我們想讓更多國家的用戶可以使用藍盒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