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走進西秀區轎子山鎮永峰村,田間地頭一片繁忙,到處可見豐收景象。
![]()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永峰村充分發揮蔬菜“短、平、快”種植優勢,依托村里500畝以上農業壩區,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每年帶動村民就業增收上百萬元。
“通過引進大戶帶動村民種植,今年全村已累計發展蔬菜產業700余畝,大蔥300畝,辣椒200多畝,黃瓜80畝,西紅柿80多畝,無筋豆20多畝、白菜20多畝。目前,黃瓜已收完,其他蔬菜在陸續采收上市。”永峰村村支書、村主任馬又祥介紹,村里一片又一片的“菜園子”,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在種植戶熊光明家的地里,或紅或綠的西紅柿綴滿藤架中上部,熊光明夫妻倆正帶著村民們一起采摘成熟的果實。他們動作麻利、挑選精準,將一個個鮮紅個大的西紅柿剪下來放入籮筐中,再裝進地邊的貨車上
![]()
“種了8畝西紅柿,從9月初開始上市到現在,采收十多次了,每次要摘3000斤左右。這車西紅柿裝滿,明早就運送到七眼橋鎮蔬菜批發市場上賣。”熊光明說,他家種植的西紅柿屬于高產品種,畝產上萬斤,盡管今年的西紅柿有所減產,但也能掙到錢。“市場價還算穩定,目前,已收西紅柿5萬斤左右,除去村民務工費一萬多元,收入差不多有十萬元。”
熊光明盤算著“豐收賬”告訴記者,他家地里至少還有三成西紅柿等待采收,預計11月中下旬摘完,“這半個多月,銷售收入還會再漲,到時村民將有更多的務工增收機會。”
![]()
村民李發珍等都是熊光明家西紅柿地里的“常客”,參與種和收,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幫他們栽菜、收菜,能領到3000多元的工錢,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這日子過得踏實!”李發珍笑著對記者說。
寬闊壩子的另一頭,無筋豆種植基地里,采收工作正在進行中。村民們在馬不停蹄地摘豆,基地負責人盧世軍和搭檔則忙著在產業路邊的分揀棚里分裝豆角。
![]()
“這里土地連片開闊、水源條件也好,非常適合種植蔬菜產業。”盧世軍今年帶著蔬菜產銷經驗來到永峰村,承包了47畝地種菜,把種植端和市場端鏈接起來,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大量就近就業崗位。
“上一季是種黃瓜,采收完后,8月份又分別種上了無筋豆和紅菜薹。現在正是無筋豆上市季節,過段時間就要采收紅菜薹了。截至目前,基地務工量有上千人次,發放務工費10多萬元。”盧世軍說。
![]()
不出村就能有收入,是村民項虎瓊最開心的事,僅摘豆角她就收入了1000多元,她一邊忙著手中的活,一邊向記者介紹道,近幾年村里每年發展蔬菜產業幾百上千畝,不用出遠門就能找到活干,還能學到種菜技術。
馬又祥介紹,近年來永峰村借助“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引進和培育30多戶種植大戶、帶動數十戶種植散戶,盤活土地資源大力發展特色蔬菜產業,既穩穩托住了城市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農民們的“錢袋子”。
![]()
“今年以來,全村蔬菜產業已帶動村民就業上萬人次,實現務工增收100多萬元。”馬又祥說,下一步,永峰村將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和規劃,引導更多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到蔬菜產業發展中來,壯大全村蔬菜產業,讓村集體經濟更強,讓村民的獲得感更足,真正實現產業興旺、村民富裕。
安順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吳學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