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支車隊的法國士兵還在例行記錄邊境態勢,結果一架以色列的“蒼鷺”無人機突然從以軍控制區低空飛來,幾乎貼著車頂掠過。兩架以軍武裝直升機飛抵現場盤旋,接著一輛梅卡瓦主戰坦克就在邊境對面開火,炮彈落在維和部隊附近,碎石擊中了裝甲車。
以色列攻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行為,讓法國外交部發布聲明,稱這次襲擊“不可接受且極其危險”,并通過外交渠道向以色列正式抗議。以色列為何會如此大膽地攻擊聯合國維和部隊?法國軍隊又為何在多年克制后突然開火?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政治信號?
![]()
回到事件最初的背景,其實早有征兆。2024年11月27日,黎以雙方簽署停火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以色列需在2025年1月26日前從黎巴嫩南部撤軍。但以方在最后時刻突然變卦,以“黎方未完全解除真主黨武裝”為由,將撤軍時間延到2月18日。
2月18日到了,以軍卻再度違約,宣布將在黎南部五個據點“無限期駐扎”,這直接讓局勢變得異常緊張。黎巴嫩方面強烈反對這種單方面撕毀協議的行為,多次要求撤軍無果。
![]()
以軍在邊境的軍事活動則越來越頻繁,進入10月后已經發生了三起針對維和部隊的襲擊事件,其中一次導致一名聯合國觀察員受傷。
此次擊落無人機的法軍,正是聯合國維和部隊中裝備最好、反應最快的“達曼行動”序列部隊。他們本是用來快速應對突發局勢的應急力量,卻被迫在和平任務中進行實戰反擊,這也說明了局勢的嚴重性。
![]()
此次以軍不僅派出高頻率的無人機飛越,還直接動用了坦克和榴彈攻擊法軍,這種程度的挑釁,已經遠超“誤操作”的范疇。令人不解的是,以色列國防軍在回應中仍然使用“例行情報收集”、“未構成威脅”等說法,試圖掩蓋實際攻擊行為。
法國方面的態度則與以往明顯不同,不再僅是口頭抗議。法軍的果斷反擊,似乎傳遞出一個信號:對以色列持續挑釁的容忍度已經到頭了。
![]()
更重要的是,這次被攻擊的并不是普通國家的部隊,而是聯合國授權、由法國主導的藍盔部隊。法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著較強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以色列明知法軍不會輕易示弱,仍然選擇動手,難道只是一次“誤判”?顯然不是那么簡單。
要知道早在2025年8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曾公開提議在加沙部署國際維和部隊,希望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授權,向加沙派駐藍盔部隊,保障人道安全。這一提議得到了不少國家的支持,卻遭到以色列的堅決反對。
![]()
內塔尼亞胡多次表態,絕不允許任何限制以軍行動自由的維和力量進入加沙。這次法軍所在的維和部隊遭襲,有分析認為,是以色列在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強烈信號——不要妄想在加沙部署維和部隊,否則后果自負。
也就是說,這次襲擊或許是一種“敲山震虎”的策略,專門用來威懾那些支持加沙維和計劃的國家。選中法國部隊下手,不僅因為法國是提議國,還因為法國在黎以邊境的維和力量最多,約有700名士兵駐扎當地。而且法國軍隊歷來比較強硬,不像其他小國那樣容易妥協。
![]()
以色列此舉既是軍事挑釁,也是一種政治賭博。更令人擔憂的是,以色列并沒有因為國際譴責而有所收斂。盡管聯合國、法國紛紛抗議,聯合國安理會也召開了緊急會議,但由于美國的阻撓,并未通過任何具有約束力的決議。
以色列之所以敢如此強硬,也與美國的長期支持密不可分。自1972年以來,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了89項決議,其中有45項是涉及以色列的。每當以色列行為引發國際爭議,美國總能在第一時間為其“護航”。
![]()
這種“保護傘”機制,也讓以色列在面對國際維和力量時越來越強硬,甚至不惜直接開火。相比之下,黎巴嫩真主黨武裝如今的處境就顯得非常被動。由于敘利亞境內局勢劇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的補給通道被切斷,真主黨幾乎失去了伊朗的后勤支持,根本無法對以軍做出有效反擊。
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30名真主黨武裝人員被以軍打死,幾乎每天都有指揮官被定點清除。真主黨被迫改變通信方式,不再使用手機和傳呼機,甚至開始騎摩托車代步,試圖避開以軍追蹤。但即便如此,也難逃以色列的高精度打擊。
![]()
相比之下,也門的胡塞武裝則憑借自主軍工體系,展現了更強的抵抗能力。胡塞武裝不依賴外援,靠著民間設備改造出無人機和導彈,不僅抗住了沙特聯軍的打擊,連美軍和以軍都束手無策。這種差距,也讓人反思真主黨是否應該加強自身軍工體系建設,而不是完全依賴伊朗。
維和部隊的安全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法軍的開火雖然是一次罕見的反擊,卻也讓外界看清了一個現實:當維和人員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中立不等于放任。如果聯合國不盡快調整授權機制,賦予維和部隊更清晰的自衛權,類似事件恐怕還會再發生。
![]()
目前,法國和歐盟已在醞釀一項提案,希望加強維和部隊的反制能力。而以色列是否會因此收斂,還是繼續試圖通過武力封鎖國際干預路徑,仍有待觀察。這場突如其來的邊境沖突,不僅是一次單純的軍事摩擦,更像是一場對國際秩序和維和機制的公然挑戰。
以色列對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襲擊,已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如果聯合國和主要大國不能拿出切實行動,那么維和機制的權威將會遭到更大削弱。而中國在這場風波中保持理性和克制,始終支持聯合國權威,恰恰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信息來源:
[1]聯合國和法國譴責以色列再襲聯黎部隊 國際在線
[2]視頻丨聯合國和法國譴責以色列再襲聯黎部隊 央視新聞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