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下午,驅車來岱廟廣場游玩,走到岱宗坊,就聽到歡快的樂曲傳來,還伴著孩童的笑聲。將車停在廣場西側的福全路,步入廣場,見游人如織,現場非常熱鬧。
塑膠步行道上有散步的市民;兒童游樂場內,孩子在家長的呵護下快樂地玩耍;樹下的躺椅上,坐著休閑的游人;網絡博主正在直播,嘹亮的歌聲回蕩在廣場上方。幾個從岱廟出來的游客,拄著登山杖,疾步走在中央大道上,奔著紅門而去,也許是去登泰山,絲毫看不出疲倦。
![]()
![]()
岱廟廣場自改造以來,較之以前,可以說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先,密密匝匝的樹林內,幽深僻靜,里面雖然也有不少休閑的空地,有足夠的座椅,但就是游人很少,總感覺氛圍有些怪怪的,甚至有網友說:樹林子、石垛子,陰森像個墓殼子。
其實,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挑剔地去看過去的事物,這不成關公戰秦瓊了嗎?比如穿搭,2000年前后,滿大街的緊身褲、鉛筆褲,越包身越顯瘦才叫美。現在呢?寬松的闊腿褲,慵懶的衛衣,成了大家的最愛,更看重舒適感。
![]()
![]()
再如裝修,原先要復雜的吊頂、華麗的水晶燈、厚重的紅木家具,要有“繁復”,要有“氣派”。現在呢?“奶油風”、“中古風”又火了,滿大街不再追求絕對的“空”,而是開始喜歡有溫度、有故事的物件。你說,誰比誰好?誰對誰錯?
原先的設計,優點就在于,它最大程度上突出了莊重肅穆,充滿帝王氣,把它當作了文物。改造后的岱廟廣場,密植樹木、石燈籠移除了,登山中軸線校準了,又增設了各式各樣的石凳,使得廣場更敞亮,視野更開闊,活動空間更大,更親民。
![]()
![]()
利于游客觀景,市民休閑,可逛廟、觀山,可遛娃、夜跑,迎合了全年齡段人群需求,焉能不火?還有燈光秀、美食小吃等,充滿濃濃的煙火氣,使其成為了賞景、散步、健身、社交的理想之所,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城市會客廳”。
一群穿著時髦的年輕人,舉著手機,在各個精心設計的角落打卡拍照。年輕的爸媽帶著孩子在游樂區嬉戲,小孩的尖叫聲和笑聲傳出很遠。樹蔭下,長椅上,幾個老伙計正圍成一圈,觀戰正酣。棋盤上,楚河漢界,你來我往,你吃我一馬,我折你一炮,周圍觀戰者紛紛獻策,哪還管什么“觀棋不語”。
![]()
![]()
導游們打著旗,領著旅行團前來,將廣場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講得繪聲繪色,聽得如醉如癡。這時的它,已不再是狹義的一個廣場、一個地標,而是一個真真正正被用起來、被愛著的生活空間。
你說,一個景觀的改造,圖的是什么?是氣派?是好看?這些當然重要。但再漂亮的設計,再高級的材料,如果讓老百姓普遍感到不自在、不舒服,意義還有多大?
![]()
![]()
城市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承載著我們記憶的那些公共空間,當然也會相應而改變。不管設施如何升級,樣貌怎樣更新,但萬變不離其宗,內核永遠是“以人為本”,是生活在這里、行走在這里的普通人,只有讓他們由衷地感到快樂、愜意,覺得真不賴,愿意多待一會兒,這,就是最好的改造。
![]()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兒,喜歡這篇文章,就動動你發財的小手,加個關注點個贊,轉發出去留個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議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