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在今年的東京車展上,首發了日本市場專有車型K-Car: BYD Racco(海獺)。恰逢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20年,新能源汽車進入日本市場五年,作為唯一一個參加東京車展的中國品牌,還是引起了高度關注。
![]()
這款K-Car車身尺寸為3395mm/1475mm/1800mm,四座。采用電滑門設計,搭載20kWh刀片電池,續航180公里,快充15分鐘即可從30%補能至80%。這也是比亞迪首次為日本市場設計專用車型。
很多人還不不理解,比亞迪為什么要這樣做。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3年,開了66家銷售據點,也就銷售了不到10000輛汽車,算上商用車、大巴車也不過10萬輛車不到,有必要專門為日本市場量身定做車型嗎?
![]()
![]()
![]()
![]()
這個問題,其實還要看比亞迪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歷史。2005年,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還是在做二次充電電池,王傳福就下決心在鎳氫電池領域有一席之地,其中就要搞定日本同行。后來的事情大家估計也知道,比亞迪的鎳氫電池市占率一路飆升。
2015年,比亞迪大巴進入日本市場,當年銷售了5輛電動巴士K9。第二年交付了10輛。到了2017年,總計也才15輛K9大巴。但是即便如此,比亞迪還陸續推出了J6等車型。
![]()
截至2025年,比亞迪在日本電動巴士市場的累計銷量已超過350輛,占據當地70%的市場份額 。
比亞迪憑借J6、J7、K8三款純電動巴士產品,成為日本電動巴士品類市占率第一品牌。此外,面對2030年日本預計引進1萬輛純電巴士的市場,比亞迪立下銷售4000輛的目標。
![]()
這次東京車展,比亞迪就展示了以J6為基礎改造的生活車,可以居住,也可以避難,還可以為電網反向供電。由此可見,比亞迪在日本是以5年為一個節拍,持續布局的。
乘用車方面也是如此:自2022年7月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以來,比亞迪已推出元PLUS、海豚、海豹、海獅07等多款暢銷純電車型。
此次車展新增K-EV BYD Racco(海獺)與海獅06DM-i后,其日本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并計劃2027年前在日本形成7至8款純電及混動車型的布局。
![]()
這次BYD Racco(海獺)只是一個信號,全球首發純電卡車T35,以及小型純電動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車,包括持續引入DM-i車型,都預示著比亞迪還將在日本市場繼續深耕細作,尋求突破。
我們知道,日本汽車市場其實很封閉,外國車的市占率不足5%,比亞迪已經拿下了0.2%以上的份額。
![]()
說實話,都不如我們國內一個縣城賣的多。但是比亞迪堅持要做,因為日本汽車工業太強了。比亞迪要做的就是一道證明題:比亞迪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隨著K-EV發布、產品矩陣向“純電+混動”雙線延伸,比亞迪乘用車在日本市場與本地化需求的契合越來越密切,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大。Racco(海獺)發布之后,就引發了日本K-Car市場的震動。
![]()
鈴木社長公開表示:“世界上有許多小型車的標準,比亞迪選擇了日本的輕型車標準。我感到非常高興。新的競爭即將開始,我認為比亞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在EV銷售中不應進行價格競爭”。
其實,展會上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東風日產N7亮相展會,驗證了“中國研發反哺全球”模式。未來競爭核心已從“單一產品”升級為“本土化生態能力”,日本市場成為檢驗全球車企戰略深度的試金石。
![]()
很顯然,比亞迪敢為人先,在日本市場提前布局,深耕市場,放眼的是未來幾十年的發展。
在日本,購買K-Car不需要車位證明,還能享受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車檢、保險費和過路費也較低。小巧的車身適合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穿梭,占有近4成的市場份額,每年銷量大約在180萬輛。
![]()
如果比亞迪RACCO(海獺)取得成功之后,可能大家才會懂,比亞迪正在耐心地開拓海外市場,不斷地將封閉市場變成更為開放的市場。比亞迪也直接迎戰世界汽車強國產品,在核心圈中錘煉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