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設了公立幼兒園,就近原則,老二在小區里讀幼兒園。新開設的緣故,幼兒園里干凈整潔,戶外設備一應俱全。但很快發現了問題,公立幼兒園并不教東西。
老大在他姥姥家村子里的私立幼兒園讀的。每次接回來都學了新東西,算術、寫字、講故事,你去問他,他就小嘴巴搭不搭不停的跟你講。老二卻啥都不會,因為這個,開了不少次家庭會議,想要把老二轉到關屯去。
可想想小朋友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吃的也好,還養成了睡午覺的習慣。也覺得沒必要讓孩子太早接觸知識,過早打破天性。兩種完全不同的幼兒教育方式,就這樣在兩個孩子身上以一種巧合的方式被貫徹著。
直到老大上了一年級,拿回家一年級新版教程以后,整個傻眼了。
一年級的第一課不叫拼音,直接讀起了課文。我們小時候,單聲母韻母,都要講上好久,才開始講漢字。現在全變了。老大在私立幼兒園,所有的字母都學了,所以讀起一年級并沒有什么問題。
可回頭看看老二,很難不發愁,公立不交,一年級也不交,還不允許公立幼兒園開始學前教育。幾乎,一夜之間,就決定給老二轉去私立幼兒園了。據說,老二的班上,一同轉走了半數還多。
轉走容易,接送還是不太方便的。但就沒來及的給你犯難,疫情了,老二在家里玩了大半年。后來,還是直接去了一年級。
今年老二都三年級了,也就是今年,附近村子的幼兒園,因生源問題倒閉了好幾家。社區群里,便不斷有人打聽,社區幼兒園轉入的事情。
原本這件事,禁不起咂摸,只是覺得,現在的家長雞娃的心更重了,要從小抓起的。但凡手頭有錢的,幼兒園都趕著往市里,教育資源好的學校去送。所以村子里的幼兒園倒閉了,并不稀奇。盡管村子里的幼兒園,已經開了很多年。
![]()
可抖音是懂的,于是我便的持續刷到了,爆火的“辛者庫”幼兒園。
當然視頻里的幼兒園并不叫這個名字,辛者庫三個字本身是很難跟幼兒園關聯的。
只是網友調侃,戲稱。但,得此稱呼也足以見得,這幼兒園火了。
當第一個視頻,司機拉來一大車剛從地里刨出來的花生,小朋友們一圍而上,有模有樣的摘花生時。我還在想換做我家小朋友,自己家的活都不干的,來學校干?換做哪個嬌貴的家長,不鬧翻天才可笑。
然后刷了第二個視頻,小朋友們已經戴上了圍裙,將面粉裹在了紅薯葉上。我還在懷疑小朋友玩的有模有樣的同時,裹好的葉子已經放進了地鍋的蒸籠里。這道蒸菜分明是,想吃,愛吃卻怎么做都不得要領的。
再下一個視頻里,挖坑、種菜、填土、澆水。一時間,我都有些恍惚,很長一段時間里網上充斥著對高學歷低生活能力群體的嘲諷;也就是最近,某品牌掛在枝頭的花生,被罵上了熱搜。這堂實踐課,對農村的孩子再簡單不過,但放在學校的教育里卻難能可貴。
最令人出神的,除了孩子們的體驗和著迷,還有家長的反應和群體的看法。
就像我看第一個視頻時一樣,我還在想我的孩子,我會讓他接受怎樣的教育。評論區里一個家長也發出了質疑,“**不做這些,麻煩老師不要強制安排”。跟著便迎來網友一頓冷嘲熱諷“就你家孩子嬌貴”。
辛者庫幼兒園是件好事,至少在預制菜事件的討論還沒有結果,某學校校園餐愁壞了家長的時候。這群小朋友的世界是純粹,干凈,又被保護的很好的。這種別樣的寓教于樂,又是值得深思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一直在變,希望是屬于擁抱變化的人的。
看完視頻里的,又想起了倒閉的。我問了在幼兒園的朋友,對辛者庫幼兒園的看法。
“其實,我們的幼兒園也在做同樣的嘗試。可嘗試都是花錢的”
職場里的經驗,對經驗的判定,要好在可復制,對行業才是有價值的。我的話還沒問出口便聽到了:
“畫虎畫皮,難畫骨。視頻里的幼兒園,對場地,老師配備和素質要求,都是常規幼兒園多幾倍的。先不說,這個配置趕不趕得上。這收費收到多少才合適?也要普通家庭都承受得起才行”
我又問,那教不教拼音啊
“教不教,公立是不教的,私立不能說教不教”
最后我想問問,今年怎么這么多幼兒園倒閉了。最終還是沒問出口。
最后,祝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