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競爭拼不過中國,德國媒體又開始寫小作文了:“我們錯就錯在把中國想得太好了。德國之所以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完全就是自找的。”
“中方的芯片斷供令德國汽車工業飽受其苦,但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德國汽車工業自己造成的。這是德國長期忽視中國戰略意圖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對華政策徹底失敗的真實寫照。德國錯就錯在把中國想得太好了,直到現在才終于意識到,北京并不是我們的伙伴。”
![]()
中荷兩國的安世之亂殃及了德國汽車工業這條池魚,把包括大眾和寶馬在內的德國知名車企紛紛烤得滋哇亂叫。而《南德意志報》和《萊茵郵報》之流非但對自家車企的處境不予同情,反倒還往傷口上撒鹽,指責它們太依賴中國了,把中國想得太好了,若非如此,又怎么會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呢?
“中國芯片斷供”是說辭:明明是歐洲先動手搶蛋糕
![]()
德國媒體現在總說“中國斷供芯片讓車企遭罪”,可真要捋清楚前因后果,最先壞了規矩的其實是歐洲自己。
今年9月底,荷蘭政府突然出手,把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給接管了——不僅暫停了中方派過去的CEO職務,還要求安插有否決權的外籍董事,幾乎把公司股份全托管了。
用行政手段硬搶企業,說白了就是不守市場規矩的“明著搶”,而中國這邊直到10月初才限制安世東莞工廠的特定元器件出口,這明顯是反制,根本不是主動挑事。
![]()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從一開始就沒安好心,想著坐收漁利。安世半導體做的那些車門開關、電控單元芯片,是大眾、寶馬這些車企的“剛需品”,而且這家公司90%的產能都在中國。
德國車企其實心里門兒清,可就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看著荷蘭折騰不說,甚至還偷偷盼著能借這事兒擺脫對華芯片依賴,反過來拿捏中國汽車產業。
![]()
結果現在偷雞不成蝕把米,大眾的芯片庫存只夠撐一周,寶馬的供應商都開始斷鏈了,這時候倒反過來罵“中國斷供”,邏輯跟搶了別人東西還罵對方不給一樣荒唐。
德國媒體故意不提的是,安世的芯片根本沒替代供應商——換其他廠家的話,光認證就得花好幾個月。
![]()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急得天天找政府要“快速辦法”,連經濟部都得緊急開電話會議救火。這哪兒能賴中國啊?明明是德國自己押錯了寶,把地緣政治的算計當成了生意經,最后坑了自己人。
“依賴中國”的實情:是賺夠了便宜才忘了分寸
《南德意志報》現在罵車企“太依賴中國”,可往前數十年,這些媒體根本不是這副嘴臉。
![]()
2015年“中國制造2025”剛出來的時候,德系車正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大眾單在中國一年就能賣300多萬輛車,差不多占了它全球銷量的四成,寶馬、奔馳在華的利潤率比歐洲本土還高兩倍多。
那時候德國媒體夸中國是“最靠譜的市場”,車企高管見人就說“要跟中國綁得更緊”,怎么沒人提“依賴有風險”?
說白了,不是德國“把中國想得太好”,是中國市場給的實在太多,讓他們忘了商業合作得講對等。這些年中國不光買德國車,還幫著德國車企完成轉型——大眾跟小鵬一起搞電動平臺,地平線和大眾合資做智能駕駛,寧德時代還把電池技術授權給德國車企。
![]()
2024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就有934億美元,德國車企的電動車型里,從電池到高精度定位系統,到處都是中國供應鏈的影子。這種互相依賴的關系,到了德國媒體嘴里就成了“中國不是伙伴”,這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是什么?
更雙標的是,之前美國卡華為脖子的時候,德國媒體半個字不提“技術霸權”;現在中國依法反制荷蘭的無理操作,就被說成“經濟脅迫”。
![]()
貝塔斯曼基金會有組數據,德國媒體對華負面報道從28%漲到了63%,這哪是“想太好之后的失望”?分明是看到中國產業起來了,自己的優勢沒了,心態崩了而已。
“政策失敗”的根子:自己躺平還怪別人跑得快
德國媒體說“沒看清中國戰略意圖”,這話只說對了一半——他們不是沒看見,是看見了也不愿行動。
![]()
2015年中國提“中國制造2025”的時候,德國也推出了“工業4.0”,目標都是搞智能制造升級。可這些年中國在電池、芯片、智能駕駛上砸錢搞研發,德國車企卻一門心思靠中國市場“躺賺”,研發投入占比從之前的8%掉到了5%以下,連基礎芯片都懶得搞自主供應。
現在德國汽車工業的困境,全是自己選的。電動化轉型上,大眾ID系列在中國賣不過比亞迪,就怪中國市場“搞保護”;智能化上,拿不出像樣的自動駕駛系統,就靠跟中國企業合資續命。
![]()
更糊涂的是對華政策,一會兒東一會兒西沒個準頭——從施羅德時代的“貿易優先”,到現在跟著美國喊“制度性競爭”,把經貿這顆壓艙石當成了政治籌碼。
荷蘭搶安世半導體那事兒,本質就是德國送給美國的“投名狀”,想換特朗普那邊“手下留情”,結果把自己的車企坑慘了。
大眾的CFO都說了,明年得掏出110億歐元來救急,寶馬的高管天天盯著供應商的芯片庫存——這些困境跟“把中國想得太好”有啥關系?
![]()
是他們既想賺中國的錢,又想卡中國的脖子;既不愿踏實搞研發,又想保住技術霸權。就像德國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說的,安世那芯片就是最普通的量產芯片,可德國連這都要依賴進口,這能怪中國嗎?
說到底,德國媒體寫這些“小作文”,就是不想承認一個事實:不是中國變了,是德國自己沒跟上時代。
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本來就是互相依賴,你搶了別人的企業,斷了自己的后路,最后還罵別人“不夠朋友”,這邏輯根本站不住腳。
![]()
德國要是真想去理解“中國戰略意圖”,不如先好好琢磨琢磨“互利共贏”這四個字,比寫一萬篇甩鍋文章管用多了。
信息來源:
觀察者網——荷蘭“強搶”中資半導體企業引發芯片斷供,美歐日車企無一幸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