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圍繞著中美經貿博弈,以及中美兩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地力量天平反轉,美國各大智庫,對臺海問題的態度,明顯變了。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此前以兵推中美因臺海問題沖突而出名的蘭德智庫。
作為美國一個擁有比較大影響力的智庫,蘭德智庫過去多次推演中美在臺海周邊爆發沖突,并多次推導出“美國慘勝”的結局。
![]()
外媒的報道
但最近,就在特朗普開啟自己亞洲之行的背景下,蘭德智庫突然發布了一份報告,說鑒于當前臺海形勢,和中美關系的現狀,美國政府應該最大限度地激勵中國采取“漸進式統一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
那么,什么是所謂“漸進式統一”呢?美國智庫態度背后的演變,又有何原因。
首先,蘭德智庫所謂的“漸進式統一”,用大白話來理解,就是通過較長的時間,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完成祖國統一,那是兩岸同胞自己的事情,美國智庫為此“出謀劃策”,不是有點狗拿耗子了嗎?
背后邏輯其實并不復雜。
首先,蘭德智庫建議美國當局盡可能激勵中國采取“漸進式統一”的方式,前提是他們意識到,中國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大勢所趨,必將實現的,美國對此根本無法阻止。
這一點非常重要,堪稱是美國智庫對中美關系,以及中美圍繞美國干涉中國臺海內政這個問題長期博弈的根本性改變。
![]()
因為統一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雖然我們一直在說,但美國不信,他們之中的一些人,依舊固執的認為,美軍作為世界霸主,只要肯付出足夠大的代價,就能阻止中國統一。
此前蘭德公司數次兵棋推演中,所謂中美圍繞臺海沖突,最后美國“慘勝”的結局,就是圍繞著這種觀念來的。
但這顯然是高估了美國,而低估了中國大陸。
隨著這幾年中國實力越發顯現,而美國相對衰退的速度加劇,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差距越來越明顯。
尤其是在中國近海,現在幾乎可以斷言,只要沖突爆發在中國近海,那美國就算傾盡全力,也根本占不到便宜。
雙方真的在西太地區爆發沖突,那美國就不是慘勝,只有慘敗一個可能了。
正是因為意識到雙方實力這種根本性的反轉,所以蘭德智庫才建議美國當局激勵中國“漸進式統一”。
這個“漸進式統一”,體現出美國一些智庫學者,在綜合判斷中美實力之后,徹底意識到美國沒有能力阻止中國統一的事實。
![]()
其次,美國智庫的態度變了,不代表他們想要干涉臺海問題,想繼續“打臺灣牌”跟中國博弈的想法變了。
通俗一點說,蘭德智庫報告中“盡最大限度激勵中國漸進式統一”,實際上就是告訴美國政府,既然無法阻止中國統一的結果,那就要盡可能地拉長中國完成統一需要的時間。
在這份報告中,“統一”不是美國智庫關注的重點,“漸進式”才是核心。
要美國政府“激勵”中國采取“漸進式”方式完成統一,其實就是說美國政府可以在一些說法上做出微調,以此尋求置換中方和平統一,不使用武力的承諾。
更直白一點,就是說美國政府可以尋求跟中國“各退一步”,比如美國明確反對“臺獨”,盡可能換中國答應只會以和平方式統一等。
很顯然,這依舊是長臂管轄,是妄圖干涉中國內政。
![]()
歸根到底,臺海問題是中國內政,美國根本沒資格說三道四,自然也沒有指手畫腳,以及跟中國談判的資格。
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現在美國智庫之所以做出改變,不再講什么“協防臺灣”,“慘勝”解放軍的概念了,本質是中美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
是看到中國實力之后主動做出的選擇。因為不管我們跟不跟美國談這個事情,中美實力反轉都是客觀的,明擺著的。
所謂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場上不可能拿到。美國發現在戰場上打不贏解放軍了,卻希望通過外交的方式,實現自己遲滯拖延中國完成統一的目的,怎么可能呢?
從這個意義上,不管美國政府采不采信蘭德智庫的報告,都不會有實質的意義。
因為中國不會接受美國政府在臺海問題上的任何“激勵”,采取什么方式完成祖國統一,更不會受美國影響。
![]()
但以蘭德智庫為代表的美國精英階層,政客學者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已無法阻止中國統一進程,只能糾結于同意方式這件事本身,還是挺有意義的。
因為它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那就是不管美國嘴上說什么,只有真切的實力變化,才能改變美國總想長臂管轄,干涉別國內政的想法。
口水官司打了30年,也不如003號航母完成海試,即將服役的消息有力。
事實證明,只要中國實力繼續增長,美國會變得越來越“講理”,越來越“克制”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