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給了8成,貨呢?”
2019 年臺當局高調宣布采購 66 架 F-16V 戰機,原計劃 2023 年起分批交付,如今五年過去,別說形成戰力,連一架完整戰機都沒收到。
美方所謂的交付時間更是一拖再拖,從 2026 年底再度延后至 2028 年,甚至可能直接泡湯。
更憋屈的是臺當局的付款節奏:合同未設任何延期罰則,卻已乖乖支付 81% 款項(約 62 億美元),相當于每架戰機先掏近 32 億新臺幣 “預付款”。
天價軍購成笑話,錢給 8 成,戰機一架沒有
這些錢成了美國軍工企業的 “現金流救星”—— 洛馬公司 2024 年財報透露,臺方資金占其現金流的 12%,直接緩解了 F-35 項目的超支危機。
臺當局還在 “自我感動式履約”:臺東志航基地耗資 40 億新臺幣新建機堡,專門容納尚未抵臺的戰機。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當場怒懟:“這是給空氣蓋房子嗎?” 軍方卻以 “臺美互信” 搪塞。
當前,美方對臺當局積欠的軍售品總價值高達6590億新臺幣,其中這比F16V新式戰機交貨延誤最嚴重。
原規劃2023年至2026年間美方應分階段交付,2023年應有測試用單雙座戰機,2024年交付4至5架,2025年應交付28架,2026年完成全部66架。
但至今連1架都沒有交付,2025年僅舉辦過出廠典禮,且地點還是在美國,明年根本不可能一次交完。
![]()
被耍還不能翻臉:軍購不是商購,求償門都沒有
交付跳票兩年后,臺立法機構終于追問 “是否求償”,卻得到荒誕答案。
臺防務部門副負責人鐘樹明直言:“軍購案不能求償,只有商購案可以”。
這一說法揭開了美臺軍售的 “潛規則”:臺當局與洛馬公司的合同里,壓根沒寫延期交付的罰則。
即便美方多次找借口拖延 ——2023 年說 “軟件整合問題”,2025 年改嘴 “供應鏈中斷”,臺當局也只能被動接受。
更讓人氣憤的是美方的雙重標準:一邊拿臺方預付款填自己的窟窿,一邊連飛行員培訓都敷衍了事。
派駐美國的 53 名臺軍飛行員,因美方教練機不足被迫延期課程。
島內網友怒噴:“這哪是軍售?分明是詐騙!錢直接白白送美國?”當前美國制造能力堪憂,臺當局還上趕著送錢,簡直是大冤種天花板。
![]()
更戳心的是數據,美國對臺 200 億美元軍購訂單延遲率,已從 2020 年的 12% 飆升至 2025 年的 47%。
臺當局看似抱上 “美國大腿”,實則成了地緣博弈的 “提款機 + 棄子”—— 既被收割財富,又得不到任何實質安全保障。
![]()
(圖為國民黨立委徐巧芯28日質疑美國對臺軍售案延期交付)
大 “坑” 連環套,美國收割套路藏不住
美國軍工企業其實非常想交付賺臺當局這些“孝子賢孫”冤大頭的錢,但無奈遭遇稀土卡脖。
我們直接給戰機 “心臟” 斷供來了致命一擊。
F-16V 的核心部件 AN/APG-83 有源相控陣雷達,離不開鎵、鍺等稀有金屬和軍用級稀土磁鐵。但美國 95% 的稀土依賴進口,其中 75% 直接來自大陸,軍用級稀土磁鐵更是 100% 依賴中國供應鏈。
這種違背中美建交公報的對臺軍售,當然活該 “生命線” 被直接切斷。
美國即使緊急聯合澳、加重建供應鏈,卻被告知最樂觀新提煉廠需 3-5 年才能量產。
遠水解不了近渴的困境,自然讓臺軍訂單成了最先被犧牲的 “犧牲品”。
而且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更是將 F-16V 關鍵零部件優先供應烏克蘭,直接擠壓臺軍產能。
就算拿到手,F-16V 也根本扛不住解放軍體系優勢
盡管臺當局曾將 F-16V 吹捧為 “抗陸神器”,但美軍內部推演早已給出答案。
在殲 - 20 隱身戰機、殲 - 16D 電子戰機的壓制下,F-16V 戰損率可能高達 80%,作戰效能甚至不如臺軍現役機型。
更尷尬的是單價:每架 F-16V 近 40 億新臺幣,直逼五代機 F-35 的價格,卻連四代機的巔峰戰力都達不到。
有軍事專家直言:“就算 2028 年順利交付,這些戰機在解放軍體系面前也只是‘移動靶’”。
即便美方突然 “良心發現” 交付戰機,臺當局的 “以武拒統” 夢也注定破碎 ——F-16V 在解放軍體系面前不堪一擊。
從戰略格局看,解放軍已建立 “衛星偵察 - 電子壓制 - 高超音速突防” 多維打擊鏈。
截至 2025 年 10 月,僅殲 - 20 隱身戰機就有 300 架,殲 - 16 超過 350 架,數量遠超臺軍所有戰機總和。
![]()
若稀土供應持續中斷,到 2026 年 60% 的 F-16V 將因缺零件無法起飛。
更別提配套的 MS-110 偵察吊艙、AGM-154 導彈,因缺稀土元件都是 “半殘廢”。
這場軍購鬧劇戳破了兩個真相。
一是美國從沒想過 “保護臺灣”,只是把臺當局當 “提款機” 和博弈籌碼。特朗普直言臺灣 “該交保護費”,如今更是用延遲交付拿捏臺當局。
二是 “以武拒統” 本就是死路,把希望寄托在外部勢力身上,只會落得 “錢機兩空”。
當臺當局還在為 “臺美互信” 自欺欺人時,島內網友早已看穿:“應該再編預算買 3000 架,交付期限定 300 年”。這屆 “冤大頭”,當得實在太難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