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為德國導演沃納·赫爾佐格頒發了終身成就金獅獎。
![]()
![]()
![]()
另一位影壇傳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導演一同出席授獎儀式,見證了赫爾佐格領取榮譽的全程。
![]()
![]()
還記得兩年前,華語演員梁朝偉從李安導演手中接過這個獎杯,并含淚“把它獻給香港電影”的一幕,打動了無數人。
這個獎項的獲獎名單上,曾有過許多璀璨的人物:伯格曼、黑澤明、費里尼、宮崎駿、許鞍華……而今年的獲獎者,對很多人來說或許還有些陌生。
赫爾佐格是誰?他是電影界的異類,一個傳奇般的存在,64年的導演生涯里創作了七十多部作品,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走遍七大洲拍電影的人,也是世界各大電影節的常客。
但被更多人記住的是,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他吃皮鞋,跳仙人掌,攀登冰川;
他拍火山爆發、油田燃燒、灰熊吃人;
他偷盜,撬鎖,偽造文件,催眠演員;
他曾用一把步槍威脅罷演的主角:“別想走出這條河的第一個彎道,因為在那之前會有八顆子彈射進你的腦袋,第九顆我會留給自己。”
這樣一個神奇的人物,不管有沒有看過他電影,都很難不為他著迷。
“不到兩秒鐘,
我就被完全俘獲。”
赫爾佐格并不流行,他所有電影的票房加起來,也許沒有一部超級英雄片的零頭多。但赫爾佐格從不屑于去取悅大眾,他只拍給懂的人。而看懂他的人,最終都成了大師。
甚至可以說,他是影響大師的大師。
華語電影最偉大的導演之一楊德昌,便曾被赫爾佐格改變了命運。
彼時他在西雅圖做著看似優渥的計算機工作,才剛剛三十歲,卻感覺自己已經太老了。
某天他偶然經過影院,觀看了赫爾佐格的《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從電影院出來之后的我,已經是另一個我。他影像的力量簡單而直接地觸及心底深處,使我的呼吸和心跳重新復活。”
![]()
楊德昌與赫爾佐格于1995年舊金山影展合影
想重活一次的楊德昌,當即決定辭掉工作,回到臺灣,開始了自己的電影之路。那時他總穿著一件印著三個名字的自制T恤,其中一個就是“赫爾佐格”。
而赫爾佐格也曾和這位來自華人世界的青年導演多次通信,并誠摯鼓勵他:“要忠于你的身份、你的文化、你的語言。”
后來楊德昌拍出了《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杰作,如果沒有赫爾佐格,華語電影或許會失去一塊重要的拼圖。
![]()
楊德昌寫著Herzog的自制T恤;楊德昌給赫爾佐格的信
今年暑期檔,大家在影院中被《F1:狂飆飛車》點燃,也為漢斯·季默的配樂所勾魂攝魄,但你或許不知道,這位橫掃奧斯卡、格萊美的電影配樂大師,也被赫爾佐格牽引過人生道路。
當時,年輕的漢斯·季默還混跡于各個樂隊演出,卻在某天看了赫爾佐格的《陸上行舟》后,立志要做電影配樂。
配樂之路上的漢斯·季默逐漸名聲大噪,憑借《獅子王》拿下奧斯卡,商業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來有次赫爾佐格問他是否愿意為自己的電影配樂,但給不了多少報酬,漢斯·季默主動提出免費效勞,甚至想自掏腰包請合唱團和交響樂隊。
當我們沉浸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沙丘》中瑰麗而宏大的配樂時,或許會想起,這一切的開始,也來自于那個付不起高酬勞的德國老頭。
年初遺憾離世的著名導演大衛·林奇,曾這樣形容觀看赫爾佐格電影的體驗:“不到兩秒鐘,我就被它完全俘獲。”
![]()
赫爾佐格導演、大衛·林奇制片的電影《兒子,你都干了什么》圖源Dazed
這個世界上或許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沒看過赫爾佐格的人,另一種是看了赫爾佐格并被他俘獲的人。
無論是他的電影,還是他的回憶錄,都會讓人忍不住驚嘆,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人生可以這樣瘋狂度過。
“我不該拍電影,
我應該進瘋人院。”
赫爾佐格到底有多瘋狂?他憑什么被大衛·林奇稱為“所有時代最偉大的導演”?
我們先來看幾個畫面:
他曾在孩子剛出生時,奔赴火山即將爆發的島上,只為拍攝最后一個不愿撤離的男人;
![]()
1977年,赫爾佐格拍攝《蘇弗雷火山》的工作照
他曾為了記錄葬身熊口的灰熊保護者最后的秘密,與熊近距離接觸,甚至在咫尺之間背對一頭張開獠牙的熊,而面無懼色;
![]()
2005年,赫爾佐格拍攝《灰熊人》的工作照
他曾多次前往非洲,在內戰區拍攝獨裁者時險些被槍擊,也在喀麥隆記錄無國界醫生組織時多次被捕,同時染上了瘧疾和血吸蟲病。
![]()
赫爾佐格在非洲
圖源https://www.wernerherzog.com
從不棚拍的赫爾佐格,一生都在用攝影機單挑世界,叢林、火山、洞穴、南極、太空,這些才是他的影棚。
在他的回憶錄中,你幾乎在每一頁,都能看到他在上天入地、披荊斬棘、赴湯蹈火,無數次闖入自然的極地,也時常瀕臨死亡的絕境。
他最著名的瘋狂事跡,就是深入蟲毒遍地的亞馬遜叢林腹地,將一艘320噸的巨輪移過一座山峰,拍出了影史上不可思議的杰作《陸上行舟》。
![]()
《陸上行舟》劇照
這部電影籌備了三年之久。一開始,福克斯公司有意投資拍攝,但希望是在一個植物園里用塑料船拍攝,赫爾佐格拒絕了。在他看來,用塑料船棚拍無異于坐飛機觀光旅游。
于是在沒有大制作公司、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赫爾佐格一意孤行地開始了這個項目,也因此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重的打擊。
拍攝過程遠比想象中艱難:連續幾周都無法把船往山上挪動一厘米;遭遇六十五年來最猛烈的雨季;兩架載著物資和演員的飛機墜毀;陷入當地兩個土著民族的邊境戰爭;搭建的上千人的營地被燒毀;工作人員有的被襲擊、有的中毒;原定男主演在拍到一半時得了重病,只能換上金斯基從頭拍攝,而這位演員則在不停地發瘋……
當所有人都在質疑赫爾佐格的理智,在內心放棄了這個項目時,赫爾佐格也沒有放棄,盡管他的精神已飽受折磨。
在記錄幕后拍攝過程的紀錄片《電影夢》中,他對著鏡頭大喊:“我不該再拍電影了,我應該立即進瘋人院!”
![]()
這個“瘋子”最終像船越過山一樣越過重重困難,完成了這部神作,他也因此獲得1982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在影史上留下一個前所未有的奇跡。
有人問他,堅持真實地將一艘船拖過一座山的意義何在?他說,這不是為了真實,是為了把電影變成一個狂熱之夢。
對他來說,一旦放棄這個項目,等于放棄了“所有的夢想”。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不想作為一個沒有夢想的人活著。”
“在瘋狂的海洋中,
我是唯一理智的人。”
在電影之外,赫爾佐格也“瘋”得離譜。
為了祈求恩師洛特·艾斯納的康復,他在寒冬冰雪中徒步八百公里,從慕尼黑走到巴黎;
為了鼓勵后輩勇敢開始拍攝電影,他在上千名觀眾面前吃掉了烹煮了五個小時的皮鞋;
![]()
《赫爾佐格吃他的鞋》劇照
為了履行對演員們的承諾,殺青后他只穿一條褲衩跳進又高又密的仙人掌叢,被幾根長刺扎進了腿筋;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曾在BBC的鏡頭前被一槍擊中腹部,卻面不改色,淡定地繼續接受采訪,并阻止記者報警,只因不想浪費時間做筆錄。
![]()
赫爾佐格的瘋狂還帶著幾分“流氓”式的痞氣。為了做成事可以無視常規,“如有必要,繞過許可,蹲一晚監獄也無妨”。
19歲時,他沒有資源和背景,也沒錢買設備,就趁在影視研究所打工之際偷了一部攝像機,并用它拍攝了自己的第一批短片。
快50歲時,他已在電影界享有盛譽,但當他迫切渴望參與NASA的“伽利略”號探測飛船的墜毀儀式,卻無法獲得許可時,選擇了最原始的方式——翻過基地的金屬絲網,并成功被安保人員抓住。
![]()
幸運的是,現場一位物理學家認識他,并致電給了NASA總部的局長。這位看過赫爾佐格電影的決策者直接下令:“讓那個帶著攝像機的瘋子進來吧。”于是他得以見證“伽利略”撞向木星之時,控制中心全體人員悲欣交集的場景。
67歲時,已經成為電影大師的赫爾佐格也不改瘋子本色,創辦“流氓電影學院”,親自授課,只教學生兩件事:偽造證件和撬安全鎖,剩下的都是關于“如何破壞現有體制,從中學會拍自己的電影”。
![]()
然而,赫爾佐格本人并不認為自己是瘋子,也不是主動尋求冒險,而是在用理性和專業,去挑戰一件件艱難但必須去做的事。“在這本回憶錄中,每一行都在告訴你,在瘋狂的海洋中,我是唯一理智的人”。
就像他電影里的許多人物,在世俗眼中也是異類、怪人和瘋子,可他卻說:“我不是在尋找極端,我是在尋找我認為正常的東西。”。
那些世人眼中的正常之物,比如璀璨的紅毯、奢靡的活動,在他看來反而是一種表演性的精神錯亂。
他所追尋的“正常”,是在極端處境中展現本質的人性,是追逐心中熱愛的純粹,是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
![]()
赫爾佐格執導的紀錄片《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講述了法國著名火山夫婦一生致力于活火山研究,最終被火山吞噬的故事。
拍攝了那么多狂人、冒險家,但最讓赫爾佐格出圈的,卻是一只企鵝。
2007年,65歲的赫爾佐格在南極拍了一部紀錄片《在世界盡頭相遇》,原本他只想拍攝在極地孤獨守候的科學家們,卻意外被一只離群的企鵝吸引。
這只企鵝本應和它的同伴一起,前往大海尋找食物,卻突然掉頭,轉身奔向遠處的群山,沒人知道為什么。
“企鵝也會發瘋嗎?”沒人能解答赫爾佐格的疑問。“它朝著這片廣袤大陸的深處走去”,在充滿神性而悲壯的配樂中,赫爾佐格用旁白定格了這個被譽為“史上最孤獨的鏡頭”:“它還有5000公里的路要走,終將難逃一死。”
![]()
圖源小紅書:西禾的猜想
其實,赫爾佐格又何嘗不是那只離群的企鵝呢?
他狂熱而冒險的一生都在告訴我們:即使毫無意義,即使沒有同路人,人生也總要有一次,奮不顧身地奔向大山。
“電影是我的旅程,
而寫作是我的家。”
盡管拍攝了許多杰作,拿獎拿到手軟,赫爾佐格卻覺得自己的寫作比電影更勝一籌,“我的寫作肯定會比我的電影、我所有的電影都更長壽。”
這一說法或許暫無定論,但毫無疑問的是,赫爾佐格一生的故事,肯定比他任何一部電影都要精彩。
他出版過十余本書,卻遲遲沒有寫自傳,因為他不喜歡講述自己,直到妻子勸他,你不寫,就只能等著某個白癡替你寫了。
于是在80歲時,這位生于二戰期間、“一生都在走鋼索”,曾將鏡頭帶至人跡罕至之地,也擅長凝視人性和靈魂深處的德國老頭,終于將目光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親筆撰寫了這本回憶錄《靈魂的風景:赫爾佐格回憶錄》。
![]()
《靈魂的風景:赫爾佐格回憶錄》
這不是一本常規的回憶錄,書里鮮少提及他的私人生活,他想要講述的,是他生命真正的熱情所在,如狂想曲般的藝術人生。
但從他對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追憶,你仍可以看到一個貧窮饑餓的孩子如何自由野蠻地生長,如何開始徒步,如何舍棄大道,走自己的路——那條險峻而迷人的野路。
你還可以從這部回憶錄中看到一個實干家的行動指南:
14歲想拍電影卻沒錢,他沒有選擇等待時機,從中學就開始打工,做夜班焊工,在飛濺的金屬火花攢出電影夢;
被面試的制片人嘲笑是“幼兒園”,15歲的他立馬離開,“沒有浪費一秒鐘來感受傷害”,轉頭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
電影拍到一半丟了底片,整個劇組千辛萬苦的勞動將付諸東流,他內心崩潰卻不抱怨、不消沉,而是假裝一切正常,繼續拍攝。
![]()
赫爾佐格至今還在非常活躍地創作著
書中還寫到許多未竟的創作計劃,比如:在十四分鐘內演完《哈姆雷特》,讓四十萬只螞蟻同時停止奔跑,在戰役中像鳥一樣飛走的國王……迸發不絕的靈感,讓赫爾佐格忍不住感慨:“我永遠也趕不上我自己了。”
不過,來不及實現那些想法并不會讓他焦慮,他只是接受了這個現實,然后繼續行動,持續不停地行動。
接到金獅獎獲獎通知時,他剛結束在非洲拍攝的紀錄片《幽靈大象》,又馬不停蹄地前往愛爾蘭拍攝下一部劇情片。他同時在制作由自己的小說改編的首部動畫長片,還將在奉俊昊的電影中配音一個角色。
83歲,正是闖的年紀。畢竟他說過:“如果明天一顆隕石會摧毀我們的星球,我今天就會開始拍攝一部新的電影。”
他最新出版的回憶錄《靈魂的風景:赫爾佐格回憶錄》也驗證了這一點。這一次,他用電影旁白式的文學語言,首次回顧了史詩般傳奇、冒險、狂熱的一生。不僅寫給影迷,也寫給所有心火不滅、仍在躁動的靈魂。
![]()
《靈魂的風景:赫爾佐格回憶錄》
新經典文化出品
掃碼即可選購本書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