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內接連兩次發聲,對于兩岸議題,鄭麗文認真了。
“兩岸的‘通關密語’依舊是‘九二共識’、反對‘臺獨’。”10月20日,中國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在接受島內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
緊跟10月27日她再次向媒體強調,希望國民黨能成為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確保和平與安全。
并表態強調兩岸議題是國民黨內部高度關注議題,自從其當選過后便反復提及,格外有力的聲音,鄭麗文的話外音直接了:臺海戰爭不能打!
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后,兩岸關系似乎迎來了新的可能性。但令人驚訝的是,“定海神針”這一比喻最近在兩岸議題上頻繁出現。
![]()
國臺辦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曾明確表示:“‘九二共識’是臺海和平的定海神針。” 如今,鄭麗文也借用了同樣的表述來定義國民黨在兩岸關系中的角色。
鄭麗文在之前的采訪中更是直言不諱:“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就是‘九二共識’,讓臺灣民眾遠離戰火就是‘反對“臺獨”’。”
她立志要讓“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成為臺灣主流民意。
![]()
而鄭麗文的上任,恰逢兩岸關系的一個微妙時刻。
一來大陸方面對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有著明確期待。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一再強調“九二共識”的關鍵作用。
再者鄭麗文在黨內面臨著整合挑戰。她的當選反映了國民黨基層黨員“求新求變”的強烈呼聲,但她仍需面對黨內錯綜復雜的權力結構。
![]()
而鄭麗文獨特的政治履歷,曾為民進黨黨員,也為她處理兩岸關系帶來了獨特的視角。她深諳民進黨的話術與策略,這也可能使她能更有針對性地揭批“臺獨”謬論。
此外鄭麗文將國民黨定位為兩岸“定海神針”并非偶然。當前臺海局勢復雜嚴峻,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蓄意制造兩岸對立,導致兩岸關系嚴重倒退。
而臺灣防務預算的持續增長就是明證。賴清德已宣布明年防務預算將達到GDP的3%以上,預期在2030年前達到5%。這種“以武謀獨”的路線只會讓臺灣更加兵兇戰危。
![]()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方面持續釋放善意。大陸近期在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努力為臺灣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甚至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指出:“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甚至在10月25日法律正式確定該天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并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顯然這個舉動便是彰顯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舉措。
![]()
也使得鄭麗文清楚地認識到,國民黨只有堅定錨定“九二共識”,才能找回“政治靈魂”。這也是為什么她在當選后迅速明確這一立場,因為這是國民黨區別于民進黨的核心價值,也是其存在的意義所在。
那也是引人好奇,國民黨能否真正成為“定海神針”?
實際上,鄭麗文面臨的任務并不輕松。她必須帶領國民黨在民進黨的“臺獨”路線和大陸的統一呼聲之間找到平衡點。她提出推動兩岸建立“百年和平基業”,在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實現有機連接與合作。
![]()
且這種思路強調兩岸融合的漸進性和水到渠成,但大陸方面的耐心不是無限的。國臺辦明確強調,臺灣問題的解決不會永遠拖下去。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在這一大背景下,鄭麗文和國民黨需要明確自己的歷史站位。
而至于鄭麗文的“定海神針”論能否實現,取決于多方面因素。
首當其沖便是要看黨內整合情況,她能否真正團結各派力量,特別是安撫好“去中”派系,再者看她能否有效推動藍白合作,在島內形成制衡民進黨的強大力量。
![]()
最后看她能否在兩岸關系中發揮積極作用,而不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
當然對于當前剛剛上臺的鄭麗文來說,島內局勢并非穩定,所以猜測鄭麗文現在的“維持現狀”論可能是一種策略,而目的便是在競選期間爭取藍營大部分支持,不排除當選后會轉向支持兩岸統一。這種觀點認為,她的真正意圖可能需要在未來的行動中逐漸展現。
正如鄭麗文所說:“兩岸關系好,臺灣才會好。”
![]()
而眼下,臺灣民眾最關心的是生計問題,是避免戰火。就連曾經的“綠營鐵粉”網紅“館長”陳之漢,在親身走訪大陸后也立場大轉彎,喊出“兩岸一家人,該回家了”。
不過鄭麗文到底是否是認真的考慮兩岸議題,而國民黨能否真正成為兩岸關系的“定海神針”,2026年的地方選舉將是一次關鍵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