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是社區里的行政,每天坐在電腦前錄數據要 4 個多小時,月底整理檔案還得彎腰搬紙箱。最近半個月,她總覺得腰不得勁,貼了幾片止痛貼就沒當回事,直到上周幫鄰居抬嬰兒車時,腰突然疼得直不起來,被家人扶去醫院才查出腰椎間盤突出,醫生說再拖可能要做康復治療。
其實咱們的腰椎間盤就像 “夾心面包”,外層的 “吐司” 是纖維環,裹著中間軟軟的 “果醬” 髓核。長期久坐讓 “吐司” 被壓得越來越薄,再加上彎腰、搬重物的勁兒,“吐司” 容易裂開口子,“果醬” 漏出來就會壓到旁邊的神經,疼和麻就找上門了,像老師、快遞分揀員這些經常久坐或彎腰的人,尤其要注意。
![]()
信號 1:腰臀連腿一起痛,像有根筋扯著
一開始可能只是腰隱隱作痛,后來疼得會從腰竄到屁股,再往下到大腿后側,甚至腳踝。比如抱孫子時一使勁,疼得趕緊把孩子放下;咳嗽或打噴嚏時,腰和腿的刺痛還會加重。這是神經被壓到的明顯信號,別硬撐著做家務,趕緊找個硬椅子坐下歇著。
信號 2:腳底板發麻,像踩了團棉花
有時腰不怎么疼,但腳底板總覺得木木的,走路像踩在軟棉花上沒力氣,穿襪子時摸腳踝都沒知覺。這說明神經已經被壓得出現損傷了,再拖可能連走路都不穩。平時別總翹二郎腿,工作時每坐 30 分鐘就站起來走兩步,活動活動腰和腿。
信號 3:上下樓梯膝蓋軟,差點摔跟頭
買菜拎著袋子上樓梯,突然膝蓋一軟,差點跪下去;想踮腳夠高處的東西,腳尖卻使不上勁。這是因為神經長期受壓,肌肉沒了 “指揮”,時間長了肌肉會變松,恢復起來更麻煩。平時可以多做 “靠墻站”:后背貼墻,腳離墻 10 厘米,每天站 5 分鐘,能鍛煉腰腹肌肉。
![]()
信號 4:半夜疼醒,只能側著睡
躺下準備睡覺,腰卻疼得翻不了身,只能側著蜷成 “蝦米” 才舒服,早上醒來腰硬得像塊板,得慢慢挪才能下床。這是因為夜里椎間盤的炎癥更容易擴散,疼得更明顯。睡前可以用熱水袋敷腰,溫度別太高,40℃左右就好,敷 10 分鐘能緩解僵硬。
信號 5:肛門周圍發麻,必須馬上就醫
如果突然覺得肛門周圍又麻又脹,甚至小便時控制不住,這是特別緊急的情況(醫生叫馬尾綜合征)。一定要在 24 小時內去醫院,晚了可能會影響下肢活動。這時候別自己走,讓家人扶著或用輪椅,避免加重腰部負擔。
信號 6:彎腰系鞋帶都費勁
以前系鞋帶蹲下來很輕松,現在彎腰時腰像被卡住,得先蹲一半再慢慢彎腰,甚至得單腿站著系。這說明腰椎的活動已經受限了,再拖會讓腰椎變得更僵硬。平時別做深蹲、彎腰搬重物的動作,拿東西時先蹲下,讓腰不用力。
![]()
別覺得這些信號 “不礙事”,拖著不管麻煩大了。神經被壓久了會 “失靈”,不僅疼得更厲害,還會讓腰越來越彎,甚至影響走路;夜里疼得睡不著,白天沒精神,連給家人做飯、陪孩子玩都做不了。
其實大部分人不用做手術,選對方法就能緩解:
姿勢要注意:辦公椅上放個腰靠,讓腰貼緊靠背;站著時別歪身子,避免單側用力;睡覺選硬床墊,別睡軟塌塌的彈簧床。
鍛煉有技巧:疼的時候先臥床休息,不疼了練 “貓式伸展”:趴在床上,抬頭抬屁股,再低頭塌腰,慢慢做,每次 10 下,能放松腰椎。
別信偏方:別隨便找路邊按摩店按腰,萬一按錯了可能加重突出,不舒服就去正規醫院的骨科或康復科。
![]()
腰就像家里的 “承重墻”,平時看著不起眼,一旦出問題,全家生活都受影響。那些偶爾的疼和麻,都是身體在喊 “該休息了”。早發現信號,早調整習慣,才能一直有個好腰,幫家里扛事,陪家人好好過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