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加勒比海的海浪最近不太平,9 月以來美軍在這里針對至少 6 艘船只發動襲擊,27 條生命沒了蹤影。美國政府嘴上講這是對販毒網絡的 “決定性打擊”,可拿不出任何證據證明這些死者都是販毒分子。更讓人看不懂的是 10 月中旬那起行動,美軍擊沉一艘所謂 “販毒潛艇” 后,把兩名嫌疑人直接遣返回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連美國法庭的門都沒讓他們進。要是真的是緝毒行動,哪有不經過審判就遣返嫌犯的道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根本不是執法,而是在為可能的沖突找借口。
![]()
特朗普在 “真實社交” 上發的打擊視頻倒是看得清楚,美軍對著海面上的船只一通開火,船炸了冒起煙就沉了。他還大言不慚說要切斷拉美到美國的毒品供應鏈,可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不買賬,直接宣布在沿岸部署 5000 枚俄制便攜式地對空導彈。這些導彈可不是擺設,射程覆蓋近海區域,美軍要是再敢靠近,后果不堪設想。哥倫比亞那邊更熱鬧,總統佩特羅拿著漁民卡蘭薩的捕魚許可證,在社交媒體上罵美軍在自家領海犯了 “謀殺罪”,還召回了駐美大使。卡蘭薩的家人拿出視頻證詞,說 9 月的時候卡蘭薩只是在正常捕魚,船出了故障漂流著還發了求救信號,結果美軍上來就炸,連個警告都沒有。
美軍敢這么肆無忌憚,背后藏著一份美國國防部遞交給國會的法律備忘錄。這份文件把美國和販毒集團的關系定義成 “非國際武裝沖突”,一下子就把販毒分子從 “犯罪嫌疑人” 變成了 “非法戰斗人員”。這倆身份差別可大了去了,前者得有證據、要審判、定了罪才算數,后者在所謂 “戰時邏輯” 里就能被當場打死。國際法律專家看得直皺眉,說這是故意模糊執法和戰爭的界限,把非國家組織硬抬成軍事對手,以后其他國家都這么學,國際規則還怎么算?更諷刺的是,美軍還拿和一些國家簽的 “隨船登臨協議” 當幌子,用執法合作的協議去干 “戰爭” 的事,這不是偷換概念是什么?
![]()
美國國內也不是沒人反對,民主黨人公開說政府這行為 “沒可信的法律依據、沒證據、沒情報”,等于承認這套說辭在美國內部都站不住腳。可特朗普不管這些,一邊讓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社交媒體上把沒查清身份的人比作 “基地組織”,一邊宣布停止對哥倫比亞的經濟援助,還威脅要加征關稅。這邊美軍的行動范圍還從加勒比海跑到了南美太平洋一側,離哥倫比亞海岸特別近。有人注意到,這個區域剛好和哥倫比亞跟中國企業的港口協議、委內瑞拉的石油合作項目重合,說是緝毒,倒更像是在震懾那些不跟美國走的國家,干擾人家正常的經濟合作。
中方在 10 月 15 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就表了態,發言人林劍說反對在國際關系里用武力或者威脅用武力,也反對外部勢力找借口干涉委內瑞拉內政。中國還支持《宣布拉美和加勒比為和平區的公告》和《拉美和加勒比 33 國關于建立無核區的聲明》,不希望有人破壞這個地區的和平穩定。對美軍那種超出合理限度的 “執法”,中方也明確反對,呼吁美方按雙多邊法律框架來搞正常的執法司法合作。這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現在美軍這么干,根本不是在維護秩序,而是在破壞秩序。
![]()
現在的情況越來越危險,美軍這么一路升級,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也沒閑著,一邊部署導彈一邊外交抗議。要是再沒人站出來叫停,真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沖突。美國老是說別人在別的地區搞 “擴張”,自己在南美海域直接開槍殺人,這雙重標準也太明顯了。更讓人擔心的是,美軍開了這個頭,以后公海上任何一艘船、任何一個沒法自證清白的人,都可能變成不用審判的靶子。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事要么一筆帶過,要么根本不深追,好像拉美平民的命就不值錢。要是這種 “先開槍、后定性” 的邏輯成了常態,國際海洋秩序早晚得被攪亂,到時候沒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